在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

在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三):

同志們:

這次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是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會議。在會議開幕時,李鵬委員長作了重要講話。我們要認真學習,並要結合唐德華副院長的報告,切實貫徹落實。

在我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的過程中,隨著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建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民事審判工作也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依法妥善地審理好各類新的糾紛案件,是民事審判工作在新形勢下的重大任務。下面,我就當前人民法院在民事審判工作中亟待明確的一些法律政策問題,講幾點意見。

一、適用新的契約法審理案件要注意的問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契約是實現商品有序流動和資源有效配置的主要載體和形式。新的契約法結束了我國契約立法三足鼎立的局面,對原有的契約制度作了重大變更,設立了許多新的制度和規則。人民法院在適用新的契約法處理案件的過程中,要善於運用這些新的制度和規則,依法規範市場主體的交易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

要正確適用與舊的契約法有關的條例和司法解釋。新的契約法實施後,最高人民法院及時發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約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和《予以廢止的1999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三批)》,對審判工作中適用新的契約法有關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解釋,並廢止了最高人民法院依據三部舊的契約法制定的若干司法解釋。但是,對於與舊的契約法有關的行政法規、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能否在審理新的契約法實施之前的契約糾紛案件中繼續適用等問題,在審判實踐中還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問題。根據立法法規定的原則,除了法律、法規有特殊規定的,法律、法規一般無溯及既往的效力。因此,在處理涉及新舊法交替時期的契約糾紛案件時,要按照契約成立的時間分別具體掌握:審理新的契約法實施以後成立的契約糾紛案件。不再適用與舊的契約法有關的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審理契約法實施之前成立的契約糾紛案件,應當適用與舊的三部契約法有關的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對履行期間跨越新舊契約法的契約糾紛案件,以及依新的契約法為有效而依舊的行政法規、司法解釋為無效的契約糾紛案件則可以參照新的契約法有關規定處理。

要慎重確認契約效力。人民法院以往認定經濟契約的效力採取的是嚴格標準,只要契約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就認定其無效,這是符合當時立法指導思想和法律規定的。1981年頒布的經濟契約法規定。違反法律法規的契約為無效契約;1993年通過的經濟契約法修正案進一步規定為,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契約為無效契約;新的契約法則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契約為無效契約。這一規定的演變,反映了契約立法指導思想上的明顯變化。新的契約法以鼓勵市場交易、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為原則,限制了無效契約的範圍。擴大了可撤銷和效力待定契約的內容。人民法院在審理契約糾紛案件中,對於認定契約效力要充分注意立法上的這一重要變化,除了依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禁止性的規定認定為契約無效外,不能依據地方法規確認契約無效。但是,對於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頒布的行政規章中的強制性規定(例如有關外匯、外貿管理方面的規定),在未上升為法律或行政法規之前,還要依據有關司法解釋予以適用。

要嚴格適用代位權和撤銷權。代位權和撤銷權是新的契約法設立的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在對契約法的第一批司法解釋中,對在審判工作中準確適用這一制度的條件及程式等做了比較具體的規定。當前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嚴格掌握適用代位權的條件。除了主債權、次債權均已到期,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力,已經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等可以適用代位權規定外,不得任意擴大。要特別注意防止利用代位權制度,搞部門或者地方保護主義。二是適用撤銷權要堅持當事人自願的原則。根據新的契約法的規定,當事人是否提出申請以及請求法院對被申請人哪些行為予以撤銷,均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願,人民法院不能依職權主動撤銷,也不能超越當事人的申請,撤銷被申請人的其他民事行為。

二、適用擔保法審理案件要注意的問題

擔保法自1995年10月頒布實施以來,人民法院審理擔保契約糾紛案件,不僅數量多、範圍廣,幾乎涉及到借款、買賣、加工承攬、建築工程等各種債權發生和物權變動行為,而且情況十分複雜。為了解決在適用擔保法時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即將下發《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現在我就審理擔保契約糾紛案件時應當注意的主要問題強調幾點。

要慎重處理對外擔保。在審判實踐中發現,一些國內企業盲目地為外商投資企業的註冊資本提供貸款擔保,或者為外商投資企業中的外方債務提供擔保,造成外商不出資、不承擔風險,而將其投資風險和債務直接轉移給國內企業。這不僅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和國內企業的合法權益,而且不符合國際慣例。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隨著外資的繼續大量進入和對外交往的增加,涉及對外擔保的案件可能會增多。人民法院在審理對外擔保契約糾紛案件時,應當依據擔保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以及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機關的有關規定,準確認定契約的效力,符合無效條件的,應當認定無效,以維護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

要妥善處理契約抵押登記。擔保法實施後,有的地方沒有立即建立相應的抵押登記機關,有的法定登記部門不辦理抵押登記,有的登記部門自行規定登記期限和收費標準,還有的登記機關權力交叉等,影響正常的抵押擔保法律秩序,阻礙抵押法律制度實施,損害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在審理抵押擔保契約糾紛案件時,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照實際情況分別對待:對於擔保法規定的需登記方能生效的抵押契約,如果當事人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已經進行過登記申請,因為登記機關的原因而無法辦理抵押物登記,或者抵押人將抵押財產的權利憑證已經交付給了抵押權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抵押契約有效。但是,沒有辦理抵押物登記的,則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要準確處理保證契約的訴訟時效。保證契約的訴訟時效是審判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它分別涉及到主債務的訴訟時效和保證契約的訴訟時效。對於主債務的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契約的訴訟時效是否中斷的問題,由於法律沒有規定,各地法院在審理有關案件時,掌握的原則不一致,有的適用時效從屬原則,有的則適用時效獨立原則。因此,有必要統一認識。應當肯定,保證契約是從屬於主契約的從契約,保證之債屬於從債。一般保證主債務的訴訟時效及於從債務,從債務的訴訟時效應當以主債務的訴訟時效為依據,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從債務訴訟時效也相應中斷。但是,在連帶責任保證契約中,鑒於保證契約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保證人和債務人處於同一法律地位,因此引起債務人的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事實,並不影響債權人向保證人直接主張權利,在這樣的情況下,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就不應當因此而中斷。

三、審理房地產開發經營案件要注意的問題

隨著國家土地使用制度的實施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有關房地產糾紛的類型和範圍也出現了不少新的變化,除房屋買賣、租賃、確權、侵權、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契約糾紛外,還出現了房屋按揭、商品房預售、預租、項目轉讓等新類型案件。為了保護土地資源的合理綜合開發利用,維護房地產交易的正常秩序,人民法院審理房地產糾紛案件,要充分認識土地資源不可再生的特點,堅持土地使用權決定地上其他權利的原則,按照法律和政策,嚴格對土地使用權的審查,遏制非法占用土地,確保國家對土地市場的有效管理。審理建築工程質量糾紛案件,要按照國家標準、部頒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嚴格審查工程質量,絕不能對主體結構不合格的工程“以質論價”,或者通過降價使“豆腐渣工程”合法化,危害人民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審理房地產契約糾紛案件,要依據誠實信用原則。切實保護平等交易,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房屋合建、合作開發糾紛,要依法嚴格審查契約,防止把經營風險轉嫁給一方當事人。審理涉及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前的房地產開發經營糾紛案件,既要適用有關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又不要脫離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更不能犧牲真正投資者的利益使投機商獲取暴利。對於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後房地產開發經營中因非當事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管理手續不完善的,應當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從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的原則出發,妥善處理,以公平合理地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四、審理損害賠償案件要注意的問題

審判實踐表明,審理損害賠償案件如何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是一個適用法律比較困難,且往往引起社會爭議的問題。人民法院審理這類案件,既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又要慎重穩妥,要特別注意三個問題:一要嚴格把握精神損害的賠償範圍。當前,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範圍已從民法通則規定的公民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擴展到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和隱私權等方面,而且提出的索賠數額越來越高,從幾千元到數百萬元不等。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人民法院處理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時,要堅持以人身權利遭受侵害,造成受害人精神痛苦為原則,不要隨意擴大受案範圍。對因生命權、健康權遭受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只要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的條件,就應當受理,慎重處理。二要嚴格掌握精神損害賠償原則。對侵權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依法判令加害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對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一般不予支持;加害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造成精神損害的後果比較嚴重的,可根據加害人的過錯程度、侵權情節、損害後果等具體情況,依法判令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三要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應當明確,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活動.確認侵權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其目的在於撫慰受害人,教育、懲罰侵權行為人,在社會上樹立起尊重他人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的法制意識和良好道德風尚。賠償數額要切合實際,原則上不宜過高。各地因經濟、文化發展的情況不同,具體數額可有所差別,不要互相攀比。要正確引導當事人,對於過高數額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一般不予支持,並向請求人說明訴訟費用的負擔原則,以限制濫訴行為。

因醫療糾紛引發的損害賠償案件增多,這是當前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又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應當指出,在計畫經濟時期對這類糾紛的處理,是採取行政處理和民事賠償訴訟相結合的辦法,更多的是將損害賠償納入行政處理程式中。這種處理辦法。已經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民事權利的保護要求不相適應。人民法院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既要注意協調衝突,緩解矛盾,又要嚴格正確適用法律。要把握以下幾點:一要正確區分醫療事故責任與醫療過失損害賠償責任的界限。是否構成醫療事故,構成幾級醫療事故,以及對醫療事故進行處理這是衛生行政部門的職責。人民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件時,對於是否承擔醫療過失損害賠償責任,則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按照侵權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嚴格審查有無侵權事實、損害後果、侵權事實與損害後果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以及侵權人是否存在主觀過錯,以此來判斷侵權人是否應當承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是否構成醫療事故,不是認定醫療過失損害賠償責任的必要條件。二要慎重對待醫療事故鑑定。醫療事故鑑定結論只是人民法院審查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是否作為確定醫療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的依據,應當經過法庭質證。三要實事求是地確定賠償數額。按照民法通則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既要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又要防止賠償數額過高,加重醫療單位負擔。在案件處理過程中,要注意多做調解疏導工作,緩解矛盾,維護醫療工作秩序。

五、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要注意的問題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勞動爭議案件呈上升趨勢。目前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三個:

一是仲裁機構對勞動爭議糾紛遲遲不作受理與否的決定,人民法院是否可以受理。在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應當將仲裁作為前置條件,未經仲裁機構仲裁的,人民法院不能直接受理。但是,對當事人提出申請後,仲裁機構以某種理由不予受理的,為了及時保障當事人的權利,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當事人的起訴。

二是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能否作為審理案件的依據。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一定要依法切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維護合法的勞動契約關係,制止違法勞動關係,促使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契約履行義務,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除了適用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外,還應當參照適用國家有關勞動政策以及行政規章等規範性檔案。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如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規定,並已告知勞動者的,也可以作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三是因企業職工下崗引發的勞動爭議應否受理。企業職工下崗、整體拖欠職工工資是在企業制度改革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中出現的特殊現象,不是履行勞動契約中的問題,由此引發的糾紛,應當由政府有關部門按照企業改制的政策規定統籌解決,不屬於勞動爭議,不應以民事案件立案審理。人民法院要多做當事人的教育引導工作,盡力緩解矛盾,防止把群體性糾紛引向訴訟。對於因職工下崗引發的婚姻家庭糾紛案件,要依法妥善處理。

六、審理婚姻家庭案件要注意的問題

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案件的主要方面。鑒於當前這類案件數量仍居高不下,而且新情況新問題不少,各級人民法院仍應大力加強這方面的審理工作。人民法院審理這類案件,應當堅持依法辦案,多做法制教育和調解疏導工作,切實保護婦女、老人、未成年子女和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倡導新道德、新風尚,促進家庭和睦、社會文明和社會穩定。要按照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從婚姻基礎、婚後感情、離婚原因、夫妻關係現狀和有無和好的可能等方面,全面分析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綜合判斷婚姻關係是否可以繼續維持。對於那些夫妻感情和婚姻關係確已破裂,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要依法及時判決準予離婚。對於因一方過錯,嚴重損害夫妻感情和婚姻關係的離婚案件,要依法充分保護和照顧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對於解除非法同居關係的,要依法充分考慮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妥善處理子女的撫養問題。對於因被拐賣而被迫成婚或收養的,受害者被解救後,違法者請求退還財產、賠償損失或者要求給付撫養費的,不予支持。在處理家庭財產分割中,涉及私營企業所有權、經營權、生產資料,以及股權、股票、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資產的,既要堅持有利於生產經營、方便生活的原則,又要充分考慮財產積累過程中貢獻大小,按照實際情況,合理妥善處理。一方婚前參加房改的房屋,屬一方財產;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參加房改的房屋,屬雙方共有財產,離婚分割時,可以將房屋判給一方,也可以判歸雙方,需要評估房屋價值的,一般按市場價格確定。對於非婚生子女的認領和撫養,試管嬰兒、借腹生子、人工授精等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和父母子女關係的確定,要遵循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充分保護當事人的人格權和隱私權;一方當事人提出親子鑑定的,一般應徵得對方的同意,選擇國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或者認可的醫療鑑定機構進行鑑定,鑑定結論只能作為證據來源使用,只有經過法庭質證、認證的鑑定結論,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九屆全國人大會第十八次會議正在審議婚姻法修正案的草案。草案以現行婚姻法為基礎,堅持社會主義婚姻家庭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則,注重可操作性,規定了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相互扶助;禁止重婚和其他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對重婚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內容。同時,針對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發生的變化,在婚姻家庭關係方面出現的新問題,對家庭暴力、夫妻財產、離婚、結婚條件及無效婚姻等做出了修改。修改後的婚姻法對更好地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係,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各級人民法院在婚姻法修正案頒布後。要組織審判人員認真學習,並結合審判實踐,充分做好實施的各項準備工作。

七、審理涉及國有企業改制案件要注意的問題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幾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人民法院受理的涉及國有企業改制中發生的案件,不僅數量大、涉及面廣,而且政策性強,加之直接的法律依據不足,增大了審理這類案件的難度。最高人民法院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正在抓緊制定司法解釋。現就人民法院在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案件中必須注意解決的幾個問題,講一些意見。

關於案件受理的問題。人民法院受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案件,應當堅持依法積極慎重的原則。凡是平等主體間發生的企業買賣、合併、分立、資產轉讓或者涉及債務承擔的法律行為,並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是,對政府及其所屬主管部門進行的企業國有資產調整、劃轉過程中引發的糾紛,政府參與或者依據政府指令而發生的政策性“債轉股”糾紛.因改制過程中違反民主議定原則或者因企業改制而引起的職工安置問題而提起的民事訴訟,要告知當事人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由政府有關部門統籌解決。

關於企業改制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及企業改制案件時,要堅持依據法律與參照國家有關改制政策、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和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相結合的原則。在處理具體案件時,凡是法律、司法解釋有明文規定的,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釋辦理;法律和司法解釋無明文規定的.按照國家關於企業改制政策辦理;法律和政策都無明確規定的,按照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與改組、資源的有效配置,有利於社會穩定的原則處理。但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有關企業改制規定,如果與現行法律、行政法規、國家關於企業改制政策發生牴觸的,不能成為人民法院處理案件的依據。

關於“零價格”出售小型企業的問題。在小型企業出售過程中,將債務等於或者大於資產的企業予以出售,由此產生了所謂“零價格出售”問題。人民法院在處理這類案件時,只要當事人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企業改制政策的禁止性規定,對出售企業資產的評估是規範客觀公正的,出售程式是合法的,並且出售行為經過了有權機關的批准,就不應當輕易否定出售的效力。如果查明買賣雙方權益確實嚴重失衡的,可以判令買受人補交相應的價金;買受人拒不補交的,可以判令解除契約並承擔賠償責任,或者應債權人的請求,判令撤銷該契約。至於買受人惡意轉讓財產,逃避債務的情形,則應通過另外的法律關係進行處理。

關於改制後原企業遺留或者遺漏債務的承擔問題。針對有些企業借改制之機,懸空、逃廢債務,嚴重損害國家和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的情況,人民法院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應當堅持以下原則:一是法制原則。凡是符合企業分立、合併、變更或者債權債務轉移法律規定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確定承擔債務的主體。二是法人制度原則。企業的股東或者出資人,應當以其在該企業的股份或者出資額承擔有限責任。三是債務隨企業資產轉移的原則。對於法律沒有規定,當事人又沒有約定的,應當按照債務隨企業資產轉移的原則,確定承擔債務的主體。

關於企業資產評估問題。在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案件中,資產評估是當事人爭執的焦點之一。重複進行資產評估已經成為訴訟拖延或者纏訴不止的重要原因。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既要注意資產評估的規範性、合理性和公正性,又要重視評估報告的證據性。在一審階段,法庭應當對一方當事人提交的資產評估報告進行質證,評估機構應當出庭。經過質證,對當事人沒有異議的評估報告,應當作為定案的依據。如果另一方當事人對評估機構報告有異議,雙方當事人可以協商委託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符合法定條件的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該評估報告應當作為定案的依據。在二審階段,一方當事人如再對評估報告提出異議的,一般不予採納。總之對於資產評估的問題,要堅持由當事人主張的原則,人民法院不要自行委託評估機構對資產進行評估,更不要反覆委託評估,以避免工作上的被動。

八、審理金融案件要注意的問題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國民經濟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隨著國家加大整頓金融秩序工作的力度,近年來人民法院受理的金融糾紛案件數量多,標的數額大,其中,借款契約糾紛占金融糾紛案件數的40%,占具有財產給付內容案件標的額的50%左右;同時。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票據、證券、保險、信用證墊付、大額存單、期貨交易等新類型案件不斷出現。加之,不少地方前幾年發生“亂集資、亂設金融機構、亂辦金融業務”,更增加了人民法院審理和執行難度。有鑒於此,各級人民法院一定要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金融秩序的整頓,金融風險的化解,經濟運行的安全繼續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繼續做好涉及整頓“金融三亂”糾紛案件的審理工作。遵照中央關於“誰主管,誰整頓;誰批准,誰負責;誰用錢,誰還債;誰擔保,誰負相應責任”的原則,對於未經國家金融管理機關批准而設立的非法金融機構,以及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擅自從事或者變相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引起的糾紛,要繼續由主管部門處理,以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利益,防止矛盾激化,保障社會穩定。國務院發出關於繼續關閉、撤銷、合併信託投資公司,整頓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決定後,最高人民法院相應發出通知規定,各級人民法院要嚴格執行,不得各行其是,影響全局。對於“兩會一部”(即農村合作基金會、鄉鎮企業基金會和供銷社股金服務部)與農戶之間的以“兩會一部”為被告的糾紛,人民法院一般仍應暫不受理。政府主管部門請求人民法院協助“兩會一部”清收對外債權時,即“兩會一部”作原告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理案件,予以配合。

積極慎重審理金融電子化服務中發生的案件。金融機構在向電子化服務轉變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類型案件。例如,在儲蓄存款案件中,金融機構以取款人憑其設定的密碼和偽造、變造的存摺,在異地以通兌的方式將存款取走而拒付存摺持有人憑真實存摺取款發生的糾紛;通存通兌異地取款糾紛案件中,異地取款沒有及時在存摺上登記,存摺記載的存款金額和實際存款情況不符,存款人要求按照存摺記載的金額兌付而發生的糾紛。人民法院應當堅持依法維護金融機構信用、保護存款人合法權益,按照嚴格責任原則,準確認定金融機構的責任承擔。存款人以真實存單(存摺)向金融機構主張權利的,金融機構應當承擔兌付責任。金融機構以存款已正確兌付或者因存款人的過錯而被詐欺為抗辯事由。應負舉證責任;如果舉證不能,仍應承擔兌付責任。存款人與金融機構對存款被詐欺均無過錯的,則金融機構仍然應當承擔兌付或賠償責任;存款人與金融機構對存款被詐欺均有過錯的,則依照過錯大小,各自對存款損失承擔相應的責任;需要明確的是,金融機構承擔嚴格責任的法律要件是,損害結果與其過失行為之間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係。如果銀行無紙化制度的缺陷與存款被詐欺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係,金融機構就不應當承擔存款兌付責任。

依法審理好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追討債權的糾紛案件。為了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依法處置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國務院於1999年7月決定組建中國華融、長城、東方和信達四家資產管理公司。這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因追討債權而起訴到法院的案件逐漸增多,人民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訴訟主體的確認問題,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是確認資產管理公司辦事處的訴訟主體資格。資產管理公司辦事處雖然不具備法人資格。但是其上級公司是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並領取營業執照的,應當視為法人的分支機構。這些辦事處可以作為訴訟主體參加訴訟。二是資產管理公司受讓了由國有商業銀行已經提起訴訟的債權,其可否繼續成為訴訟主體。由於債權轉讓前有關銀行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銀行將債權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後,其對原債權已不再享有權利,訴訟主體應當變更為資產管理公司(辦事處),由其繼續參加訴訟,繼承有關銀行在訴訟中的權利義務。三是受讓債權後的資產管理公司(辦事處)可否作為原告提起訴訟。由於資產管理公司(辦事處)與銀行已經達成債權轉讓協定,資產管理公司(辦事處)就成為新的債權人,可以自己的名義起訴。

此外,在審理金融糾紛案件中,對委託貸款契約中的“指定用資人”以及逾期歸還貸款是否計算複利的問題,各地做法不一。我們的意見是,在出資人和金融機構均不能舉證證明是誰指定用資人的情況下,可以比照共同過錯原則,確定雙方應當承擔的責任。對於後一個問題,應當明確,逾期還款是違約行為,應當依法制裁,但在確定製裁數額時要合情合理,對於借款人的違約行為,在人民法院判定還款時間後,只計收罰息即可,不宜再計收複利。關於這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將抓緊制定司法解釋。

九、審理智慧財產權案件要注意的問題

智慧財產權保護作為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與進步、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推動人類文明成果共享的法律制度,已經成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人民法院如何運用我國現行智慧財產權制度,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履行我國對有關智慧財產權國際條約的承諾,解決好“入世”後可能面臨的各種智慧財產權法律的新問題,做好智慧財產權審判工作,將成為一項意義重大的審判任務。當前,人民法院在審理智慧財產權糾紛案件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要充分保障智慧財產權權利人訴訟的正當行使。針對當前盜版、假冒等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屢禁不止的情況,人民法院要依法加大對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注意適用各種民事救濟措施和民事制裁形式。依法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在訴訟中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停止侵權、排除妨害、消除危險先行做出裁定。要依法保護網路環境下的智慧財產權,依法受理網路域名與商標權等民事權益糾紛,以促進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和利用,維護社會公眾利益,保護在他人已有成果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活動。同時,要注意防止濫用智慧財產權行為。

要做好技術契約糾紛案件的審判工作。人民法院在審理技術契約糾紛案件時,除了要適用新的契約法的規定外,還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慎重對待訴訟主體資格。只要契約當事人具備履約能力,就不能僅以契約主體不適格而認定契約無效。二是合理確定契約效力。雖然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訂立技術契約需要經過有關部門批准、登記或公告後生效,但是對於不具備上述形式要件而引起的糾紛,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有利於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原則,促使當事人補辦法定手續,從而使受讓人繼續實施該先進技術,不要簡單地認定契約無效。三是妥善處理實體權利。技術轉讓契約的標的技術大多涉及高新技術,受讓人將這類技術套用於工業化生產過程中,一般會遇到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人民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時,應當分別情況處理:如果讓與人能夠在合理期限內補正技術缺陷,就應當允許讓與人在合理期限內解決存在的技術缺陷及相關問題,而不要簡單地將契約做解除等終止處理;受讓人因此受到損失的,可以判令讓與人賠償。

為實施修改專利法的決定做好準備。為了完善我國的專利制度,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力度,適應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勢,今年8月25日,九屆全國人大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專利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並將於明年7月1日起實施。《決定》對現行專利法做了重要修改,其中與人民法院專利審判工作直接有關的部分主要有:一是將有關授予、宣告無效和維持專利權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行政決定,均納入人民法院司法審查範圍。二是規定利用本單位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發明創造,其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通過約定確定。三是將許諾銷售確定為構成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所謂許諾銷售,是指明確表示願意出售某種產品的行為,包括展覽、演示、廣告等各種形式。四是規定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改變了自頒發專利證書之日起生效的規定。五是規定專利管理機關有權對停止侵權的請求做出處理決定,當事人對該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而對賠償問題,專利管理機關只能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六是規定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人民法院或者專利管理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做出的檢索報告。依據這一規定,在審理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糾紛案件時,當事人出具了檢索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再中止審理。七是規定對專利侵權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式,特別是規定了可以參照專利許可實施費的倍數合理確定的方法。八是將民事訴訟法關於訴前財產保全措施的規定,擴大適用到訴前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加強了制止專利侵權行為的措施。九是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應認定為侵犯專利權行為,但對能夠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當事人可以不承擔賠償責任。各級人民法院應當組織審判人員認真學習、熟練地運用這些規定,審理好案件。北京市法院要及早調配充實審判人員,充分做好實施修改後的專利法的準備工作。

注意準確掌握侵權糾紛的損害賠償計算方法。對侵權案件的損害賠償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已有的司法解釋規定了三種計算方法。根據審判實踐,我再作以下補充;一是在嚴格按照上述方法難以準確確定賠償額時.原則上可以按照被告侵權商品的生產數量乘以原告產品的合理利潤額作為原告損失額進行賠償。二是被告有責任證明其侵權收益中屬於生產成本應當扣除的數額,被告對該部分數額不能證明或者提供虛假證明的,推定其全部收益為非法獲利賠償給原告。三是對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權人著作人身權的侵害,應當適用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形式,對不足以平復被侵權人精神損害的,可以根據具體案情,適當適用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形式。四是對定額賠償,要嚴格掌握在被告的侵權行為確實造成原告損害,而原告損失與被告獲利都不能計算的條件下適用;要按照權利的種類、內容、侵權的性質和情節等從嚴掌握定額賠償的數額,最高定額賠償額以不超過人民幣50萬元為宜。應當注意,對於一般的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在計算侵權損害賠償額時,要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而不要按照銷售利潤計算;對於完全以侵權為業的,可以按照其全部商品銷售利潤計算賠償額。人民法院在計算侵權損害賠償額時,應當對權利人的全部實際損失給予充分的賠償,對於權利人直接用於調查、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費用,可以計算在賠償的範圍內,但對進行訴訟的律師費用。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則,則不宜一律計算在賠償範圍中。

認真慎重地處理專業鑑定。專業鑑定是審理智慧財產權案件的重要問題。人民法院在處理專業鑑定問題時要注意:一是專業鑑定只能鑑定涉及案件事實的專業問題,而不能以技術鑑定代替法律適用。對於是否構成商業秘密、是否構成侵權等問題,不能作為專業鑑定的內容或者要求鑑定人做出結論。二是要認真審查當事人的鑑定要求,對於不屬於鑑定解決的事項或者不需要鑑定解決的問題,要向當事人說明並依法予以處理。三是應當向鑑定機構或者鑑定人就鑑定的標準、方法、程式等做出明確交代,對鑑定的內容進行充分的研究和正確的判斷。四是對於鑑定結論,除當事人無異議外,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依職權可以要求鑑定人出庭接受詢問,並對擬作為定案依據的鑑定結論進行質證。

十、審理海事海商、涉外案件要注意的問題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和海運事業的發展,我國已經跨入世界貿易和航運大國的行列。1999年我國的進出口貨物總量為4.4億噸,已成為世界第九進出口貿易大國,其中3.7億噸是通過船舶運輸實現的。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將有更多的境外企業、自然人到我國投資,也將有更多的國內企業參與國際貿易和海上貨物運輸,海事海商糾紛和涉外商事糾紛將會相應增長。目前,我國已經制定和頒布了不少有關海事海商和涉外商事法律。特別是海商法和海事訴訟特別程式法的頒布和實施,為我國的海事審判奠定了比較堅實的法律基礎。為了維護我國改革開放的法制形象,人民法院在審理海事海商案件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關於海事海商案件的管轄。海事海商案件包括海事行政案件由海事法院、海事法院的抗訴審法院以及法律規定的地方人民法院管轄。地方人民法院不得違法受理海事海商案件,海事法院亦不得受理非海事海商案件。海事法院及其抗訴審法院在行使案件管轄權時,要注意海事海商案件的地域管轄問題。海事法院的地域管轄應當首先適用海事訴訟特別程式法的規定;海事訴訟特別程式法沒有規定的,則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關於扣船程式。當事人申請扣押船舶必須具有海事訴訟特別程式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海事請求內容,海事法院方可應其申請採取扣押船舶措施。地方人民法院不得對船舶採取保全措施;如果為執行案件需要扣押船舶的,應當委託就近的海事法院執行;對已經保全的船舶可以採取限制處分或者抵押等方式允許該船舶繼續營運,但應以不影響債權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為限。拍賣、變賣船舶必須堅持公開的原則,依法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關於海事強制令。當事人申請海事強制令,僅限於被請求人的作為或者不作為明顯違反法律規定或者契約約定的情況。海事法院要嚴格審查當事人的申請,以防止當事人濫用權利。

關於海事證據保全。根據海事訴訟特別程式法的規定採取證據保全後,所提取的證據材料應當由海事法院負責保存。海事請求人在向海事法院起訴後,可以申請複製。與海事證據保全有關的糾紛由仲裁機構處理的,仲裁機構可以向海事法院申請複製該證據材料。

關於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受理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申請時,要注意審查申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的主體是否合格、是否屬於限制性債權、申請設立基金的數額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規定等。應當注意,海事訴訟特別程式法規定的是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的設立程式,不是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程式。當事人有無喪失責任限制的情節,與可以設立基金是可以分開的。

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要根據我國法律、締結和參加的國際公約、條約和契約的約定,積極行使我國的司法管轄權。二是我國一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就要履行成員的相應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人民法院要抓緊組織審判人員了解、熟悉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在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時,如何適用我國法律和這些規則,最高人民法院將作出相應規定。三是要根據我國法律和我國締結、參加的國際公約、多邊和雙邊條約,對中外當事人給予平等的保護。應當明確,凡是在我國註冊登記的外國投資企業都屬於中國法人,如果他們和國內的企業發生糾紛時,應當適用我國法律。

以上十個問題,是當前民事審判工作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些適用法律政策的原則意見,請大家在審判工作中,結合實際情況,研究掌握。由於審判實踐情況複雜,涉及法律政策問題繁多,在這裡,不可能一一談到,最高人民法院將抓緊制定有關司法解釋,予以進一步規定。隨著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貫徹和“十五”計畫的實施,反映在審判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類型案件更會增多,希望大家注意調查研究,總結經驗,積累材料,切實提高審判水平,真正將辦案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結合好,以圓滿完成各項審判工作任務。

最後,預祝大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