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醫院演講稿:真誠服務構建和諧醫院

病綜合症、急性病毒性肝炎等22個單病種,在全省率先運用“臨床路徑”方法進行管理,為患者制定診斷或手術的具體時間、治療及護理計畫,讓病人從入院到出院按此計畫治療,減少無效住院日,有效降低住院費用,大大地減輕了患者負擔。其中,腎病綜合症的治療,住院時間和費用分別由原來的30天、6000元,降到了現在的22天、4000元,時間和費用降低幅度均達三分之一左右。三是實行費用公開。為了讓患者明明白白消費,醫院籌資XX多萬元建成了國內最先進的醫院網路管理系統。從門診掛號、收費、取藥,到大型檢查、化驗、手術麻醉,再到住院、病室醫囑、病案管理等整個醫療過程,全部實行網上操作、運行和管理,徹底克服了手工開單、計價隨意性大,項目不清,容易出錯等弊端。同時,為了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公、救助社會的弱勢患者,醫院急診科建立了“愛心基金”,為特困民眾或“三無”的特殊病人解困,僅此一項,醫院平均每年為這類患者用去的治療費用就達150萬元。XX年8月,省衛生廳對省會11家大型醫院的7個單病種醫療質量、醫療費用,分別進行了嚴格抽查,並首次通過多家媒體向社會公示。數據表明,xx醫院在“入、出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後診斷符合率”,“治癒率”等被檢醫療質量指標上均居前列;且所有抽檢病種醫療費用無一為最高,其中5個病種費用比最高的低500元至XX元以上。這種以人性化服務為核心的醫療服務,在社會和民眾中樹立了良好的醫院形象。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切實做細、做好醫療服務,才能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係,建設和諧醫院。二醫療糾紛是醫患關係最不和諧的因素。醫患之間的關係緊張主要表現為醫療糾紛與醫療訴訟不斷遞增。醫療糾紛是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因對醫務人員或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不滿意,與醫方發生的爭執。從其產生原因看,它分為兩類,即醫療過失糾紛和非醫療過失糾紛。醫療過失包括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等醫療活動中醫療事故和醫療差錯。這些過失往往導致病人的不滿意或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從而引起醫療糾紛。但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併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湖南省自XX年1月起的一年半時間裡,發生醫院陳屍事件179起,圍攻醫院、毆打醫務人員事件568起,398名醫務人員被打傷,32人致殘。據一項研究表明,在接受調查的8000餘名醫務人員中,有65曾遭受  過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軀體的傷害。由於醫患雙方在醫學知識與實踐上能力的不平等,也即信息上的不對稱,作為非專業的患者依賴於醫生的健康評估、診斷和治療,以及相關的指導。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醫療糾紛,人們往往會將責任歸咎於醫院和醫生。人們將醫療糾紛的責任歸咎醫療方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就目前的醫療保障體系的有限性而言,患者看病一般都得自己掏錢,他們都希望能夠用自己的錢買到最好的服務,即把病看好,因此要求治病過程中療效只能好不能壞,認為治好了是應該的,期望值過高。醫學是一門科學,在醫學領域中充滿著未知和變數,加上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存在差異,即使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國內外一致承認醫學確診率僅為70,各種急症搶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左右,任何醫院的醫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但患者對於醫療行為的風險和不可預測性及每位患者的個體差異缺乏了解。部分病人把醫療服務理解為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我付錢醫院就應該治好病,只準成功,不準失敗,病人期望值達不到,心理發生扭曲,成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