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醫院演講稿:真誠服務構建和諧醫院

我國患醫糾紛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療效與自己的期望存在差異的時候,他們就把責任推到醫生身上,認為是醫生技術不行或責任心不夠所致。此外,疾病的發生髮展具有一定的規律,即使經過治療也會出現併發症或後遺症,但對於這種特點和結果,患者缺乏足夠的了解,誤認為是醫療不當所致,從而引發糾紛。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醫療實踐中,不管是由醫療過失而引起的醫療糾紛,還是患者無端鬧事,都屢見不鮮。但我們能夠從新聞媒體上所了解的,多為患者投告無門的訊息,對患者通過暴力來解決醫療糾紛的事件報導極少,幾乎看不到病人傷害醫生的惡性事件報導。在這種輿論背景下,患者在人們心目中的弱勢形象被進一步強化,使社會公眾產生了一種錯覺:凡是醫療糾紛,都是醫院或醫生的過錯。而醫院出於正常醫療秩序的維護,以及繁重的醫療任務,在某些時候甚至是完全出於同情的原因,往往採取了息事寧人的處理辦法,對醫療糾紛的患方予以一定經濟補償,通過這種方法來解決糾紛。這種輿論導向和醫療糾紛的處置方法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使無理取鬧性質的醫療糾紛數量直線上升,程度上也愈演愈烈,一旦出現言語不和就導致衝突,甚至拳腳相向,演化為醫院暴力事件。醫院暴力事件大部分是因為患者或患者家屬對治療效果不滿意,或對醫生群體不信任而產生的過激行為。它分為心理暴力和身體暴力兩種,心理暴力包括口頭辱罵、威脅和言語性的騷擾;身體暴力包括打、踢、拍、扎、推、咬等暴力行為。在這些暴力事件中,有些的確是由於親人去世或久治不愈而情緒激動所致,這類事件往往在患者或家屬情緒平靜後得以和平解決;但其中也不乏為獲得經濟補償無理糾纏的,抱有這樣目的的人往往“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且為了達到目的不惜將事態擴大化。處理醫療糾紛醫院有主要的責任,我們成立了專門的機構負責這方面的事務。眾所周知,醫療糾紛的發生有各種原因,既有醫生方面的原因、醫院方面的原因、醫療技術條件方面的原因,也有患者本身的原因,不能將責任不加分析地歸咎於醫院和醫生。我們既要敢於承擔醫療糾紛的責任,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的利益,又要客觀公平地對待醫生,保護醫生治療的積極性,保護醫生的身心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因此,處理醫療糾紛不僅需要醫院盡最大的努力,也需要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在這方面,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和執法部門的介入就十分重要。我們醫院在處理醫療糾紛時,積極與執法部門合作,以保護患者和醫護人員雙方的合法權益。近年來國家相繼出台了《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和法規,是我們處理醫療事故的基本依據,同時,也為醫院處理醫療事故,保障患者和醫務人員的正當權益提供了基本的依據。我們積極組織醫務人員認真學習,全面掌握其內容,在以此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基礎上,認真研究這些

法律法規對醫療工作的不適應性和現實條件下醫院維權的對策,與社會各方廣泛聯繫,主動協調醫院與相關部門的關係,增進社會對醫院的了解和理解,尤其是與主管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之間,搭建溝通橋樑,大大改善了醫院與這些部門的關係。為了加強醫務人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