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委全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3.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水利方面:加快大型水閘除險加固、大型灌區配套與節水改造、布爾津河強吐別克村段防洪工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等項目建設,抓好也拉曼灌區供水、2817灌區改造、額河河穀草場補水項目前期工作。交通方面:加快阿勒泰—布爾津—吉木乃鐵路、阿勒泰—布爾津—喀納斯機場高速公路、沖乎爾大橋等前期項目進展,完成30公里通村油路。電網方面:確保龍灣—和豐220千伏雙回輸變電工程完工投運,加快和豐—布爾津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新建35千伏變電站1座,做好新建定居點用電規劃,確保定居點建設與電網建設同步進行。

(七)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要做好信息化總體設計,加快編制《布爾津縣信息化總體規劃》,推行信息化項目立項審查制度,避免分散投入、重複建設。要加快推進套用建設,建立全縣黨政機關信息共享、數據交換的電子政務外網統一平台,確保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年內投入使用;要整合城管監控系統與公安視頻監控系統,打破信息壁壘,實現資源共享,提升城市管理和治理水平。要拓寬服務領域,順應電商消費潮流,加快發展以農副產品、旅遊產品銷售為重點的電子商務平台,配套完善物流快遞產業。

(八)推進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部署,新疆被定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阿勒泰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北通道的重要節點,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大前提下,認真思考和謀劃我縣對外開放工作,結合實際制定促進我縣對外開放工作的具體措施,爭取實現新突破。一是依託水資源豐富、電力充足、交通相對便利、旅遊業發展基礎和發展水平較好等有利條件,在地區開放型經濟產業布局中爭取有利定位。二是充分利用地區現有三個口岸提升我縣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以加快發展農副產品包裝加工業為基礎、擴大農副產品進出口規模。三是緊緊圍繞地區“六大通道”建設,規劃物流業布局,推動我縣物流業起勢發展。四是支持我縣現有外貿企業發展並積極引進新的外貿企業,重點支持百盛農資供銷有限公司出口農資,進口農副產品;雅美石公司出口石英石板材;阿貢蓋提文化旅遊公司出口旅遊商品及開展境內外旅遊服務業務;悅騰籽仁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種植並進口油葵;莎禾拉穆生物科技松籽油項目落地,進口俄羅斯松籽;同時爭取引進和培育1—2家新的外貿企業,鼓勵、支持現有企業申報外貿經營權。五是積極組團參加各種對外交流交往活動,進一步加強和哈薩克斯坦東哈州、俄羅斯聯邦新阿爾泰斯克市、蒙古烏列蓋省的聯繫,組織商貿、旅遊、文化教育、農林牧漁等代表團,出訪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抓機遇、找商機,爭取與蒙古國科布多市締結為友好城市,力促喀納斯酒業在科布多市建立分廠或銷售公司。六是全力以赴配合地區推動中俄吉克普林口岸前期工作,修訂完善《吉克普林口岸選址論證報告》,及時上報自治區和國家層面批覆,儘快啟動口岸可研、規劃編制工作,爭取列入國家“十三五口岸發展規劃”。

(九)統籌抓好援疆工作。計畫安排援疆資金xxxx萬元,重點抓好“兩居”工程、體育館、村級衛生院儀器設備配備以及幹部人才培養等項目建設,發改等相關部門要加大援疆項目稽查和資金管理力度以及項目驗收力度,配合地區做好吉林省對口支援“十三五”綜合規劃編制工作。要加強與吉林省、白山市的溝通交流,啟動幹部人才短期支援、白山市所轄縣市與布爾津縣四鄉兩鎮對口支援等工作。同時,各部門都要關心支持援疆幹部人才,為他們施展才華、服務民眾、建功立業創造良好條件。

五、堅持民生優先、民眾第一,持續推進民生改善,爭取民心凝聚人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要堅持民生優先、民眾第一,實施好第五個“民生建設年”,調整最佳化民生項目布局,把重點放在民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真切的小工程小項目上,真正使民生改善的過程成為凝聚民心的過程。

(一)全力以赴抓好就業。全縣各級黨政要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今年縣財政將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提取2%作為就業專項資金,保證培訓和就業工作需要。一是完善各鄉鎮就業失業實名登記制,對全縣勞動力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二是突出抓好三類重點人群就業。開展城鎮困難群體就業援助活動,鞏固零就業家庭24小時動態清零成果;積極落實創業就業扶持政策,鼓勵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拓寬就業渠道、實現自主創業;堅持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摸清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底數,充分了解他們的就業需求,有的放矢的做好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和服務。同時注重發揮勞務經濟人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全方位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收入。三是加強縣鄉村(社區)三級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平台標準化建設,努力做到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有場地、有制度,切實解決好人力資源市場供需脫節問題。四是堅持把吸納本地勞動力不少於50%的比例,做為招商引資的政策要求並狠抓落實,積極引進勞動密集型的龍頭企業,扶持家政、物流等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以促進就業。五是成立縣職業技能實訓中心,結合企業用工崗位、短平快項目以及農產品加工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培訓。六是將促進就業創業納入績效考核,設立創業基金,推動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扶持100人創業,堅持舉辦職業技能和創業大賽,每年表彰一批創業典型,營造大眾創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