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節演講稿:我的學醫心得

演講人:余浩 網名:任之堂主人

中醫的學習,有他的特殊性,它有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每個人對於這套理論體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對中醫中很多東西的理解,都有差異,結合我自己學習中醫的過程,我想從如下五個方面,來談談如何學中醫!這五個方面可以概括為五個字:

“信”、“求”、“疑”、“悟”、“行”

信,就是“信念”,也就是學習中醫首先的信中醫,相信中醫。

求,就是“求知”,有了信,就得去求,要有求知的渴望,求知的動力。

疑,就是“存疑”,求到了知識,在對知識理解的過程中要存疑,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悟,就是“開悟”,腦海中有了疑惑,就要想,要悟,想通了,就開悟了。

行,就是“身體力行”,也就是“親身體驗,努力實踐”,在實踐中驗證你所悟的結果。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信”

信,兩個問題,信什麼?為什麼要信?

信什麼,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講:

第一、要信中醫基礎理論。

我們學習中醫基礎理論時講到: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肝主筋,膝為筋之府”;“肺主皮毛,腎主骨”;這些基本的中醫理論必須要信,因為這是中醫的骨架,中醫的標準。如果我們不信這些,只相信中藥能夠解決一些問題,那是買櫝還珠。

臨床上很多西醫大夫不相信中醫,首先就是不相信這些中醫的基本理論,認為它是錯的,認為中醫水平的高低在於用藥經驗的積累,與這些基本理論無關。更有廢醫存藥之說。

在這裡,結合我個人的學習心得,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這些基本理論非常有用,它就是我們進入中醫之門的鑰匙。

舉幾個例子:

1、臨床上經常遇到面部長痤瘡、長黃褐斑的患者,治療時如果思路不對,效果就很差,但如果我們想到“心主血脈,其華在面”。認識到面部疾病要從心入手,面部的所有問題,都與心有關,當我們把治療的重點放在心臟的調理上,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臨床上遇到濕疹、蕁麻疹的患者時,我們要首先想到“肺主皮毛”,而是不把目光放在是否過敏這個問題上。立足於肺,從肺求找答案,才能夠治癒這些疾病。

3、當我們遇到膝關節疼痛的病人,患者膝關節屈伸不利,活動受限。西醫診斷為:“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往往採用注射玻璃酸鈉來治療,如果你相信中醫理論,相信:“腎主骨,肝主筋,膝為筋之府”,從肝腎入手,養陰柔筋來治療,三五天往往就能解決問題。

4、對於骨折後延遲癒合的患者,我們首先用該想到“腎主骨”,從腎入手進行調理,而不是只想到接骨療傷,活血化瘀。

大家可能都會說,我信啊!我不信這些中醫基礎理論,我就不會學中醫了!

臨床上遇到面部長斑的病人時,很多中醫認為是內分泌失調呢;遇到腿抽筋的病人時,告訴病人是缺鈣所致,要求病人補鈣。這些都是對中醫基礎理論掌握不夠,信心不夠。

只有我們相信了中醫基礎理論,並將這些理論靈活的運用於臨床,才會會發現,中醫療效確實很好。

第二、要相信中醫的療效。

首先我想問一下,對中醫療效有疑問的人試過沒有?有沒有採取中醫的思維,運用中醫的治療手段?

劉力紅先生在《開啟中醫之門》的序言中寫道:我們看到中醫確實能治病,而且,不但能治療小病,亦能治療大病,更能治未病。

舉個例子,前年夏天,一個患者找到我,要求打吊瓶,我問為什麼?患者說重感冒了,打吊瓶好得快!

因為我是採用純中醫療法,我告訴患者,我這裡不打吊瓶,並問他,“你認為幾天好才算快呢?”

患者笑道,“每次感冒打吊瓶,三天就好了。”

“那我一天給你治好,算不算快?”

“那當然快了,中醫可以嗎?”

“當然可以了!”我毫不猶豫的說。

患者因為晚上睡覺時空調溫度開的太低,受寒所致。於是我採用生薑油在患者背部刮痧,沿著膀胱經刮出不少紫黑色淤點,前後也就十來分鐘,患者感覺好了一大半,隨後開了一付麻黃附子細辛湯。所謂的重感冒,採用中醫治療,一天就好了。在隨後的這幾年,這位患者每次感冒,必喝中藥,常常一劑就搞定,輕點的感冒,自己熬點蔥姜水喝喝就沒事了。建立在患者腦海中“感冒必須要打吊瓶”的思想,也就消失了,代之的是如何預防感冒,感冒初期如何調理。而且,在患者的影響下,以前一家人都不吃中藥,不看中醫,現在也開始看中醫,嘗試中醫療法。

臨床上經常遇到小兒飲食停滯,出現食積發熱的情況,在治病八法之瀉法的指導下,採用二醜粉內服治療食積發熱,一次就好。

臨床上經常遇到白睛溢血病,是指白睛血絡破裂,血溢於白睛外膜之下,呈一片鮮紅色,界限分明的眼疾,相當於西醫學之結膜下出血。患者往往一覺醒來,變成兔子眼了,通過中醫辨證,“肝開竅於目”,按照五輪學說,“白睛為肺所主”,白睛溢血從肝肺入手,清肝肺之火,採用桑葉三十到五十克,煎水內服,兩三天就好了,而且至於之後,不易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