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節演講稿:我的學醫心得

“脾為生痰之源!”

通過前面的講述,這句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如果我們站在痰的角度,治療痰證,這句話提醒我們,要注意調脾。

如果我們站在脾的角度,治療脾虛,這句話提醒我們,要重視逐痰。

這就是我學習中醫,感悟中醫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思考方式,幫我解決了許多疑難雜症,通過解決這些難題,讓我更加對中醫充滿了信心。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行”

行,就是實踐的意思。

前面談了信、求、疑、悟,中醫的學習,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一個“行”上。只有通過實踐,切身體會中醫的療效,才會進一步“信”。

很多同學也許會說,我現在是學生,根本沒有實踐的機會,即使以後工作了,短期內也很難被患者認同。是的,中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一直到今天,許多人看中醫還習慣性地要找老中醫?為什麼呢?因為在大家的心目中,老中醫等於經驗豐富。

那么作為年輕的中醫,是否就沒有實踐的機會呢?

不是這樣的。這裡,我想同大家一起分享一個感悟!

讀大學的時候,有段時間喜歡玩檯球。時常在周末,邀上幾個朋友,跑到.檯球場,痛痛快快的玩一下午,不玩出勝負,總不甘心。

玩檯球,除了角度、力度的考慮外,還有很多技巧在裡面,玩伴中有個同學玩得很好,每次與他對局,總是輸兩三個球,有一次玩到天黑,大家一起吃夜宵,讓他談談玩檯球的經驗,這位高手說了一句:“珍惜你手中的每一次出桿!”

大家被他的話吸引住了,於是請他繼續說下去。

他繼續說:“很多時候,球的角度不好,的確很難打進去,這個時候,人就會有些心浮氣躁,隨便出上一桿,進不進算了,等下一次機會再說。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打不進的時候,也有打不進的打法,可以控制住白球,給對手製造困難,也可以慢慢運球,將難打的球運到好進洞的地方。如果看到球不好進,管它三七二十一,就使勁戳上一桿,這樣只能給對手製造更多的機會……”

“珍惜你手中的每一次出桿!”多年後這位朋友的話,仍然記憶猶新。

人生,如同一場檯球賽,有很多次出桿的機會,機會好的時候,輕輕一送,一個漂亮的進球。機會不好時候,就看你如何去面對。

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可能最初,我們的機會不多,但並不等於沒有機會。

首先,我們自己會生病。其實人體的每一次生病,都是對身體的一次考驗,生病不是壞事,對於學醫的我們而言,它就是一次親身實踐的機會。

記得三年前,有一次我連續熬了幾夜,早上起床後,感到精力不支,眼睛模糊,總感到有眼屎,但用手擦時,卻又沒有。肝開竅於目,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讓我立即想到熬夜傷肝,於是,用枸杞子一小把,加菊花七八朵,開水泡後當茶飲,邊飲邊感到眼睛舒服了,真可謂立竿見影。

後來每當病人描述眼睛不舒服的時候,我就習慣的問上一句,“是不是總感覺有眼屎,用手擦時卻又沒有啊?”很多病人就會點頭稱是,於是在下藥時,就習慣用上菊花配枸杞子,療效自然很好。

記得有一年夏天,天氣潮濕,又連著吃了幾天的麵食,大便時感覺很不爽,不是便秘,解不出來,也不是拉不乾淨,而是感覺大便好像粘在腸壁上一樣,解大便時很費力,擦時很費紙,這是典型的腸道濕熱所致。我用苦參、茯苓配少許艾葉,煎水服用後,很快就好了,但那種大便粘腸的感覺卻是終身難忘。

後來遇到腸道不好的病人,切脈時發現腸道有濕熱,但問病人大便如何時,他們常常回答還好,再繼續詢問大便是否發粘,擦的時候是否費紙,患者常常點頭稱是。在很多病人的思維中,大便不乾結,不拉肚子,就屬於正常,他們從不認為大便發粘是異常情況。如果不是自身體驗,我可能會接受問診結果,認為患者大便正常,排除腸道濕熱的情況,這樣就容易貽誤病情,錯失治療機會。

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要珍惜自己每一次生病機會,細心體會疾病的表現,充分理解其中的病機,並嘗試使用中醫治療,感受治療過程中疾病變化,及時做出適當的調整,有了這些親身體驗,對中醫的理解才會更加深刻。

其次是我們要珍惜每一次接觸患者的機會。當我最初開始開藥房時,患者非常少,每天只有十幾個人過來買藥,基本沒有專門過來看病抓藥的。我要求自己:凡是進店買藥的,都得讓病人服藥後有效!對每一個哪怕只是買感冒藥物的患者,我也認真地望聞問切。雖然看上去很麻煩,但是這樣做,使我得到了很多機會,不光提高了我的技術,也增加了患者對我的信任。

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要珍惜我們每一次與患者接觸的機會,珍惜問診的機會,珍惜切脈的機會,珍惜辨證以及處方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