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的幾個素養

創新型國家已成為時代的主鏇律,自主創新呼喚創新人才。那么我們常說的那些在科學上有創造,思維上有創新的人才有哪些特殊之處呢?

一、善表達,勤思考,主意多。不隱藏觀點,敢於亮出觀點,將其表達出來,供上司、同事、合作者參考;面對問題,開動大腦,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問題,發散、逆向、形象、聯想等多種思維方式並用,不迷信慣性思維,不人云亦云,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思考,務實地求解問題之道。

二、重視靈感,及時記錄和探究靈感的來龍去脈。靈感總象黑夜的閃電一樣,轉瞬即逝。創新人才總是敏銳捕捉、及時記錄、善加辨析、探根究底,並使之成為習慣。這正應了古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相比起來,我們也有偶爾的靈光閃現,可真正重視起來,記錄起來,行動起來的太少。

三、尚疑。學起于思,源於疑。大聖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蘇格拉底曾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創新伴隨著疑問、疑難、質疑;要創新,就得一顆善疑的大腦。善疑是建立在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想像基礎上的,養成細心觀察,富於想像的性格是創新人才的重要特徵。簡而言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無進,寡疑則少進。

四、注重專注領域的知識積累。既重視從實踐獲取真知,也重視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注意兼聽,辨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慣是,跟蹤和學習前沿理論。前沿最新動態預示著領域內的變化,甚至巨變,善加辨析,有助於啟發思維,拓展思路,創新思考。

五、創新不求面面俱到,講求專攻。"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創新人才力求全面發展,但絕不求全責備。龔自珍有雲,"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並不是全能,更多的是在某些方面下更多功夫,花更多時間;在特定領域裡,力求全面。愛因斯坦曾說,"如果讓普通人在一個乾草垛里找一根針,那個人在找到一根針後會停下來;而我會把整個草垛掀開,把可能散落在草垛里的針全部找出來。"六、創新人才講究作風、學風、文風。個人認為,作風踏實、學風務實、文風平實是創新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創新必然要經得住檢驗。只有踏實、務實、平實起來,學問才有精進,才能"不為積習蔽,不為時尚惑",才能求真、求實、求是、求變、求新。

七、總是有一股執著精神。創新是一種探索,多半是伴隨著逆境成長的,不易言開始,但更不輕言放棄,不達目的不罷休,孜孜以求,創新不止。總是積極主動去實踐,去反覆,不斷探索,試驗新方法,檢驗新思路,以求得正解。對於權威,不盲從;對於失敗,不氣餒。這種執著的精神是他們成功的法寶。

居里夫人克服生活的艱辛,在堅強意志力支持下,經過無數次艱苦、繁重的試驗,用4年的日夜苦戰,從8噸瀝青鈾礦殘渣中,提煉出十分之一克鐳,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為培養第一代雜交稻,袁隆平用8年時間歷經磨難的"過五關"(提高雄性不育率關、三系配套關、育性穩定關、雜交優勢關、繁殖制種關),最終配製雜交水稻成功,為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問題做出巨大的貢獻。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反映了一個普遍的道理,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克服困難和曲折,不斷在逆境和失敗中積累經驗,摸索道路,最終破解難題,實現創新。

八、高端創新人才強調協作精神。隨著知識的不斷增長,課題涉及內容的增多,特別是邊緣科學、交叉科學的興起,創新人才更加強調合作。統計表明,XX年至XX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中,"雙胞胎、三胞胎"占了大多數。這種小組團隊合作對集思廣益、協同攻關有著顯著的作用。

創新難,養成創新的習慣更難;創新又不難,一句話,一個點子就可能激發靈感,突破思維的瓶頸,解決未解的難題。時代在進步,創新不分你我,人人都成為創新的主體;生活工作,點點滴滴都能成為人們創新的土壤。

 

出處: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