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為何是第一生產力?

現在,只要在網上發布一個招聘信息,不要幾天的工夫,就能收到上百個應聘的,即使這個公司不怎么樣,即使這個職位不怎么樣。除了一部分應屆的外,以有一、兩年工作經歷的居多。

我想,如果做個職業滿意度調查的話,結果是不容樂觀的。公司的hr就比較頭痛,因為要在幾百封應聘郵件里,挑出幾位合適的侯選人來面試,“海選”的工作量是比較大的。hr把絕對不合適的篩出後,就cc過來,要求進一步確認。看到大量的是有一兩年工作經驗的,而著一兩年工作經驗的, 居然都已經普遍有了兩三個工作經驗,四個以上的也有。

一般hr看到這樣的簡歷,回淘汰掉他。因為按一般常理,跳槽太頻繁的絕對不是個好的候選人。企業還是希望隊伍的穩定。但我個人不以為然。跳槽之所以跳槽頻繁,並不僅僅是因為他自己的問題。一方面,公司也會存在一個匹配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太想實現自己的價值了。現在的人,連個紅燈都不願意等,誰還願意苦熬?

現在的大學生,已經不是二十年前的所謂“天之驕子”了。除了那些名牌大學的高才生,除了那些能寫blog而被企業看中的鳳毛麟角外。大多數人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奪為“資本家”服務的權利的。很多人並不能一上來就進入微軟、ibm、hp這樣的公司,拿著高額的薪水,等混了幾年後,再實施“暗渡陳倉”的。國際歌唱的好:英特耐雄耐爾,一定要實現。是的,但不是現在。

大多數畢業生,還無法進入英特耐雄耐爾公司,只能進入更低一些的公司,特別是外地的大學生。只能進入台資公司,因為台資公司他的目標很明確,他不會去名牌大學找人的,他只去比較貧窮的地區找人。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就如同“上島咖啡”和“星巴克”的區別。但這也不錯,雖然不能得到好的薪水,但至少,能得到工作經驗。進這類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等待著下一次的條槽。

在一個單位里混,除非你特別優秀(其實是符合老闆文化而已),被升職,這樣,個人也伴隨著升值。可能會有個20%-30%幅度的加薪。否則,以每年5%的平均速度升值。還跟不上物價上漲。而跳槽就不同了,如果是主動跳槽,心理價位起碼是以50%為底線,以100%為目標的。所以,跳槽對打工者而言,是實現自身價值的一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當然,人家憑什麼給你50%甚至100%的幅度的升值?對打工者而言,前兩年是一個目標搜尋期,這段時間裡,如果找到合適位置那最好,如果沒有找到合適位置不妨多跳幾個,認清打工的本質,認清天下烏鴉一般黑、東邊老虎吃人,西邊老虎也吃人的社會常識。這樣,有助於把焦距調整好。前五年是一種積累,無論是經驗上,還是語言上,還是待人處世的技巧上,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除非你是特殊人才,否則要在這段時期內拿高薪還是有些困難的。但最好是要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期,至少三年以上,就是,你必須讓人家感到你是可以在一家企業做的比較長的。現在人家誰也沒有指望你能幹一輩子。能在一家企業待3-5年是比較現實的。如果老是不過一年就跳槽,那的確是不利的。至少表示,你沒有被肯定過。沒有在一家企業成長的經歷是要命的!這是某獵頭給我的經驗之談。

就如同人的相貌是第一吸引力一樣,大公司的工作經驗也是第一吸引力。否則,你就被“海選”時過濾掉了,而名牌企業,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永遠會使hr產生“視覺衝擊”的,也許他們鎖定的就是這樣一些企業!能在大公司成功,才會使人產生,他在這裡也會成功的聯想。

曾經面試過相當有經驗的候選人,發覺,他們之所以在一些還算比較知名的公司,混了多年以後,還是基層人員。這樣的人,肯定是有某些缺陷的。否則,是人才的話不會不被看到的。當然,所有公司都需要這樣的人的,所以,他們也有他們的生存之道。所以,你要找潛力大的,必須找相對年輕的。一些已經進入思維定式的人,要改變是非常困難的。就象孩子過了關鍵的教育期,是很容易成為mr的。

看了很多所謂成功人士的經歷,比如那個惠普的新ceo,在以前公司做了二十多年也做到了ceo,當然惠普誘惑更大。大公司裡面,好象只有ge和intel是從內部提升ceo的。其他都選擇了空降。intel是我看來最有公司制度的一家公司。ceo的退休年齡是65歲,退了chairman的退休年齡是70歲。一般退了ceo,就任chairmen,五年一屆,和我們的領導制度有點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