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15年之癢”

個人職業規劃,宜早不宜遲

lucy在一美國公司駐中國的辦事處做了XX年的小職員。最初的3年充滿熱情;中間的3年感到在這個公司已沒有新東西可學了,不知該去該留;後面的4年純粹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她想辭職,因為沒有升職的機會,然而目前的薪水和福利在本地區同行業中的確很高,放棄了可惜。何去何從?且聽專家一一道來。

XX年前,作為一個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就能夠到薪金和工作條件豐厚的外資公司工作,應該說,lucy很幸運,也說明在剛進入這家公司時,lucy的工作能力和發展潛質等方面都不錯。但在工作了XX年後,lucy不僅仍是一名小職員,而且面對是否離職無法作出選擇,從這個角度說,lucy又是不幸的。

lucy為什麼會面臨今天的境況呢?最重要的一點在於:lucy沒有儘早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那么,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怎樣才能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一旦遭遇“XX年之癢”,又該如何補救?

做好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宜早不宜遲

職業生涯規劃,簡單地說,就是對自己一生中將要從事的工作和活動,提前作出的一個計畫。當然,這個計畫也是個人的人生規劃的一部分,必須要和我們個人的理想和價值觀相結合。而由於個人理想和價值觀的形成需要較長的一個周期,所以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形成,也不是像制定一份工作計畫這么簡單,它需要一個不斷清晰、不斷選擇的過程。

但是,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個人未來職業選擇的“總綱”,越早確定下來,才能更早地把它付諸行動。在美國,國小的學習階段就開設了關於未來職業傾向測試的相關課程。可見職業生涯規劃越早越好!根據舒伯的職業生涯周期理論,人的職業生涯周期分為成長階段:出生—15歲;探索階段:15—24歲;建立階段:25—44歲;維持階段:45—64歲;衰退階段:65歲以上。因此,在25歲以前就儘可能地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對於未來的職業生涯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lucy之所以在XX年的工作過程中,除了開始3年有很高的工作熱情之外,在後面7年都一直無法很好地投入工作,並且一直無法對是否離職作出選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對自己職業生涯的明確目標和具體規劃。沒有目標,自然無法作出選擇和決策了。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首要的是行動

所謂心動不如行動!職業生涯規劃本身的內涵不僅僅是把職業計畫做出來,更重要的是圍繞計畫採取的“落實行動”——就是說要讓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儘可能地為你的下一個職業目標做好準備!

前文所述,lucy在進入公司之前的條件和潛質都不錯,但由於缺乏清晰的個人職業規劃,自然更不可能圍繞“計畫”,採取“行動”!如果她能夠儘早在工作中,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工作條件等情況,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目標,則可以很好地利用自己工作的平台,不斷加強學習、參加培訓、積累經驗,為下一個職業目標準備條件,等到她一旦有了足夠的準備時,那么她所希望的“升職機會”也就會在公司內部或外部自然地出現了。

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自己職業選擇的重要標準

對於lucy來說,現在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過程,明確和清晰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在這個基礎上來判斷現有的工作平台、人際關係、學習機會、晉升空間、個人資源等方面是否和自己的個人職業規劃相一致。

即是說,首先要確定職業目標,然後以這個目標為準則,去判斷和決定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和怎么做。

 

 出處: 世界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