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慧眼選才

元世祖忽必烈統一全中國,建立了元朝,是一個不輸於成吉思汗的傑出帝王。元世祖的傑出不僅體現在他打出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版圖,還體現在他在用人上能慧眼識才,唯才是用。他把十八歲的安童任命為丞相就是他不重資歷,大膽提拔人才的一個例證。

安童是元初“開國四傑”之首的木華黎的孫子,但他的突出並不體現在他的門第上面,而體現在他能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成熟和穩重上面。安童十三歲時就因祖父的功勞而被“召入長宿衛,位上百僚之上”。但他一點也不願意倚仗著祖輩的功勞的蔭庇,而是樹立大志,勤奮學習。

元世祖與阿里不哥爭王位得勝後,拘捕了阿里不哥的黨羽千餘人,世祖問安童:“朕欲置此等於死地,你以為如何?”安童說:“人各為其主,他們跟隨阿里不哥也是身不由己,這由不得他們選擇。陛下現在剛剛登上王位,要是因為泄私憤而殺了這些人,那又怎么能讓天下人誠心歸附呢?”元世祖沒料到一個十六歲的少年竟然說出這樣有見識的話來,驚訝地說:“愛卿年紀尚幼,何從知道這番道理?卿言正與朕意合!”從此,元世祖對安童就更加另眼相待了。又過了兩年,安童已經十八歲了,元世祖看他處世練達,辦事果斷,為人穩重,足智多謀,就決定破格提拔他。安童知道後就推辭道:“現在大元雖然安定了三方,但江南尚未歸朝廷,臣年少資輕,恐怕四方會因此而輕視朝廷,還請陛下另請高明。”元世祖主意已定,毫不動搖,說:“朕思之熟矣,無從逾卿。”於是,元世祖就把安童提拔為中書右丞相。

安童少年得志,自然會招來不少人的嫉妒。至元五年,有幾位權臣想削奪安童的實權,建議設尚書省讓阿合馬主持,而讓安童居三公之位。元世祖把這件事交給大臣們討論。大臣商挺極力反對:“安童,國之柱石,若為三公,是崇以虛名而實奪其權也,甚不可。”元世祖贊同商挺的意見,維護了安童的地位。

此後,安童一直身居要職,直到四十九歲因病去世,共為元世祖效力三十一年,為元初國家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個社會,一個組織,一個企業,如果任人只看資歷,只看過去的業績,論資排輩,那就會僵化和凝固,失去朝氣勃勃的生命力,從而停止前進的步伐。資格和“學歷”這兩把尺子,不知道虐殺了古往今來的多少才俊,古人就曾指出:“資格為用人之害。”時至今日,許多企業的領導者在選拔幹部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戴上“有色眼鏡”,以資歷來評選人才。這種按個人的外在因素綜合出資歷大小,輩份高低,再讓所有人按“輩”就班,依次提拔的做法會壓制真正有才能的人,使他們感到不受重用,而起心另謀高就,這樣一來組織中的精華就會流失殆盡。只有唯才是用、不拘資歷,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

用一個十八的年輕人為丞相,這在大一統的王朝中,甚至是直至今日 ,這也是是絕無僅有的。如果元世祖在用人上按資論輩,非要等到安童三四十歲,甚至更老的時候才能提拔他,那時的安童可能已經銳氣全無,才思遲鈍,早就與其他的人“同流合污”了,就更別談什麼積極性了,這將是對人才的扼殺。元世祖卻拋開這些年齡、官階、門第、資格 ,只從實際的才能出發,只要他認為安童有丞相之能,就大膽錄用,破格提拔,“得一人而天下興”,為自己的江山社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見,歷史上凡是有作為的政治家、思想家,都以無畏的膽略,把“名節、門第、資歷”的選才標準統統拋開,提出挑戰性的選才標準—任人為賢。按照這個標準,他們選拔了許多出色的文臣武將,為富國強兵、江山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可見,只要是人才,無論其出身如何卑微,資歷如何低淺、年齡如何稚嫩,只要有才,都就當委以重任。那種用“有色眼鏡”選才的人,只會使人才外流、人才荒廢。

但是資歷也不完全是反面的東西,它也有它的好處。一些年輕人可能是有真才實學,可是由於缺乏資歷,沒有經驗,往往在危急的形勢下驚慌失措,不能穩定軍心,帶領大家一起度過難關。就好像趙括和馬謖一樣,可以紙上談兵,卻沒有實戰經驗,最終慘敗而歸。而且,讓一些年紀一大把的前輩們聽著年輕的後輩發號施令,總會使他們不太舒服的。因此,嫉妒、矛盾、鬥爭就會隨之而來,使得內部產生不和諧的音符,組織的凝聚力將會有所下降。就好像幾位臣要架空安童一樣,這就是內部鬥爭的體現。

對於企業的領導者來說,年齡、官階、門第、資格不過是一個人的外在標誌,反映不出一個人的實際才能。領導者確實應該以史為鑑,在選才時務必要衝破門第、資歷的誤區,只要有才智,不管其背景、資格和學歷,都可委以重任。讓能者先上,大膽提拔能力強、有實幹精神的人才,把他們任命到重要的位置上。

領導者還應當儘早提拔有真才實幹的年輕人。有才能的人越早提拔對企業越有利,可以使他們在實踐中更快地成長為既有才能,又有資歷的人,為服務更長的時間,帶來更大的效益。

但是領導者也要適當任用一些資歷較深的人才,尤其是在遇到危急情況到時候,用他們 的資歷、經驗、權威,來彌補缺年輕人才的不足。但是如果不是高、精、尖的科研單位和從事新技術的企業,領導者不要任用太多資歷深、學歷高的人員。僱傭太多的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對企業並不見得是好事。畢竟與他們地位、學識相稱的職位是有限的,一旦沒有合適的職位,他們一定會表示不滿,領導得應該知道“小池子養不了大魚”的道理。管理者既要防止大材小用,又要防止小才大用,還要注意協調好後起之秀與前輩們的關係,使他們融洽相處。(德隆)

來源:中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