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賢:做世界紡織業的皇帝

 據估算,王淑賢是目前我國自然人持股中財富最多的一個人。截止到9月21日,王淑賢依然在上市公司董事長持股市值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的位置。

1986年由王淑賢自籌資金創辦帝賢公司,地處承德,主營針織紡織,1999年銷售收入1.97億元,淨利潤5471萬元,為河北省百強優勢企業和承德市利稅骨幹企業。去年8月,經核准,該公司發行1.15億股B股,募股資金近2.1億港幣,當年9月上市,成為我國第一家由自然人主發起的B股公司。

王淑賢是帝賢B的創始人、公司第一大股東(約占公司總股本的40%)和董事長。這位自稱的農民企業家在其上市前,就以其天才的經營能力,從5萬元起家,將其作坊似的工廠建設成為了一家資產過億的現代化企業。通過發行上市,王淑賢的企業一次性募集資金約2.3億港元,並因其是主機板市場上第一家以自然人名義發起設立的公眾上市公司而一舉成名。三月上旬,帝賢B股票的二級市場走勢凌厲,王淑賢因此成為了當時備受媒體關注的焦點。

中國針織褲衩的創始人

今年48歲的王淑賢是中國針織褲衩的創始人。1978年,農村改革開始,生長在河北滄州農村的王淑賢被其它公社請去搞農村副業,將軍工針織企業的邊角廢料揀來做進一步加工。

80年代初,王淑賢看到當地軍工廠生產的針織服裝有許多不合格品,出口不行,國營百貨站又不收購,計畫經濟時代,這些產品就成了處理不出去的“垃圾”,他連布票都不需要就將它們收購過來,拿到北京去銷售,也不收布票。當時,國營企業生產的產品都一個式樣,永遠沒變化,生產的褲子褲襠非常肥大,女孩子穿了很難看。王淑賢靈機一動就將收購過來的大襠褲改成緊身褲,很受歡迎。1985年前後,他們每年銷往北京的褲子至少200萬條,每三個北京人就有一人買他們的產品。“那時北京國營針織廠的廠長一見到我就抓住我的衣領,要跟我打架,因為我搶了他們的生意。”一想到當時的情景,王淑賢便禁不住呵呵笑了起來。1986年,王淑賢被承德縣下板城邀請去在當地辦工廠,戴的“紅帽”,現在帝賢B的國家股東的股份,就是王淑賢送他們的。十來個人、七八條槍,說是20萬註冊資本,其實最多只有5萬。舉目無親,乾什麼呢?王淑賢看到當時國營企業不願做外貿單,因為怕擔責任,如果外商索賠就可能會丟官帽,而且那時的外貿單量小批多,需要加班加點,國營企業苦不起。所以,他就去找北京外貿聯繫,一拍即合!王淑賢那時就提出“以最好的質量、最優的信譽、最低的成本、最佳的服務參與國際競爭”的口號。他很快就取得了成功。當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多萬元、淨利潤54萬元。到2000年帝賢集團公司上市前,已累計實現淨利潤2.14億元,平均每年增長45%,每年為國家的創匯可以買回一架波音飛機。

王淑賢將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投入到擴建廠房的工作里。“我得了一種病,一種愛建廠房的怪病:廠房年年月月建、設備月月年年買、工人日日天天進,我的公司3個月就會變一個樣。尤其是去年發行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我又新造了3個上市前的帝賢。”有些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兩年都未見效益,而帝賢從募集資金到位後的第3個月就已經開始發揮效益,估計這創造了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使用速度和見效速度之最!王淑賢說,如果我去年到承德,走路就能參觀完帝賢的廠房;現在必須要乘汽車才行!如果現在到了帝賢,會看到工廠的設備有在安裝的、在調試的、在生產的,有半個縣城都變成了他們的工廠,當地人甚至都叫他“王半縣”。打入國際市場。

每三個日本人就有一個購買帝賢公司的產品

這個對於日本出了名的嚴謹、苛刻的民族個性來說,能夠征服日本的中國產品委實不多,而由王淑賢創建的帝賢做到了。王淑賢最引以為豪的是為咱中國人爭了光,征服了日本人和他們的市場。

王淑賢並不滿足,他還有更大的野心,這不,1995年組建集團公司時,他就將公司改名為“帝賢”——皇帝王淑賢——“我要做中國紡織業的皇帝,還要做世界紡織業的皇帝!”

王淑賢的財富或者說帝賢的高增長是在短短的近6-7年完成的。他像個獵人一樣,機智、果斷地捕捉住了每一個機遇,有時甚至讓人感覺像是在“乘人之危”。

1997年亞洲發生了金融危機。久靜思動的王淑賢自然不會放過機會。金融危機導致日本許多紡織企業倒閉。於是帝賢在日本設立了兩個辦事處,專門觀察日本的企業倒閉情況,日本生產什麼紡織產品的企業倒閉了,他就加大出口什麼。這樣,帝賢在日本市場就越做越大,大到足以引起他們高度重視的程度。日本以前的紡紗能力是1000多萬錠,但現在不到100萬錠。在金融危機後,日本和韓國就常年在帝賢派駐代表,以保證對他們的出口。

金融危機後期,許多日本的工廠關門後,開不起來。這可樂壞了王淑賢。“太好了,我先擠走了他的產品,再‘繳’了他的設備。他們就像打了敗仗時,舉槍過來投降,把設備都送給我了。”

當時的紡織業對國有企業持保護態度,私營企業要想拿到棉紗,就得比國有企業貴1倍。工廠雖然建起來了,棉紗卻分不到,王淑賢只好暫給別人做外貿加工,第一次接觸到國際貿易。

在做外貿加工的時候,王淑賢認識到國際服裝和紡織市場的巨大,他認為只要低於世界平均價格,產品就能賣到國外,國際市場的前途無限。於是,在開始生產自己的產品時,王淑賢確定了這樣的目標:以最好質量、最低成本、最佳服務、最好信譽參與國際競爭。1986年,王淑賢成功了。此後,王淑賢的產品100%出口國外,在日本和韓國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

據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