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煒:綠色化學醉紅顏

文/閔捷

林煒,中國科技大學博士後。在第五屆“挑戰杯”上,她的參賽作品以700萬元轉讓,創下當時大學生科技成果轉讓的最高紀錄。

記者在四川大學見到林煒時,她正埋頭做投資預算。四川綿陽的一家鞣劑廠想上新產品,對她的兩項成果感興趣,想看看投資額大小。

成果轉讓對林煒來說不是第一次。1997年第五屆“挑戰杯”舉辦期間,她的一項參賽作品以700萬元轉讓,創下當時中國大學生科技成果轉讓的最高記錄。

那時正在四川大學讀研究生二年級的林煒,如今已是中國科技大學的博士後,攻讀綠色化學方向,研究如何減少污染。

在“挑戰杯”上獲獎並簽訂轉讓協定,對林煒搞綠色化學起了相當大的鼓舞作用。她的那件獲獎作品,正是貫徹了環保的理念。林煒告訴記者,皮革工業的污染較大,例如在使生皮轉變成革的關鍵工序里,要使用鞣劑,而被廣泛採用的鞣劑中含有鉻,這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金屬,過去大量的鉻隨著廢液被排放。

林煒研究出的新型鞣劑就是對付這個難題的。這種鞣劑於1996年在重慶農藥化工集團試生產後,當年就賣掉了800噸,新增效益240萬元。也是這個項目,為她奪得第五屆“挑戰杯”的一等獎。

林煒的勤奮在同學中間是出了名的。在車間和實驗室,她為了課題研究,什麼髒活、苦活都乾過。蛋白質腐爛後,與化學品混合所散發的味道十分難聞,一般人都恨不得躲得遠遠的,她卻習以為常。

“製革工藝中要加鞣劑、石灰、鹼等等原料,最後皮革廠排放的廢水就像泥漿,看著觸目驚心。所以我滿腦子都是綠色化學,考慮怎樣最大限度地變廢為寶。”林煒說。

她已經和同伴們在多個方面取得了成果。例如對皮革廠產生的皮革邊角料的回收利用,可以從不含鉻的邊角料中提取膠原蛋白,這是食品、化妝品和藥品的重要原料,還可以從含鉻的邊角料中製造出皮革化學品。

“後一項研究尤其有意義”,林煒說。含鉻的邊角料過去無法利用,只有扔掉。一個中型製革廠,一天要加工幾千張皮,產生的含鉻邊角料堆積如山,我國一年就有70萬噸這種垃圾,扔掉會污染環境,填埋會占用土地。新技術推廣後,這類邊角料將不再叫“垃圾”,而叫“原料”。前面提到的綿陽那家工廠感興趣的正是這種技術。

綠色化學保護的不僅是環境,也是工業。林煒告訴記者,前些年國家嚴令關停小製革廠等“五小”,成都市溫江縣只有一家製革廠因為使用了他們研發的綠色化學工藝,得以保留。說到這裡,表情一直平靜的林煒流露出些許自豪。

問到當年那700萬元的使用情況時,她說其中一部分交給四川大學作為科研經費,另一部分由四川大學與重慶農藥化工集團簽訂協定,投入了共同組建的皮革化工公司。她本人則享有科研經費中的一小部分,“可以添些設備、試劑,幫助研究”。

四川大學的綠色化學研究偏重工科,因此林煒特意到偏重理科的中國科技大學深造,意在提高理論修養,將來指導自己的實踐。

“是‘挑戰杯’把我帶到了新的起點,它給予我的榮譽,一直激勵著我往前沖”。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