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還要不要職業忠誠?

 當前,忠誠包括對職業、組織和信念理想等的忠誠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對於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認真負責態度及願意為此獻身的精神是職業忠誠的關鍵。但員工對職業和組織的忠誠,理應受到合理對待,職業和組織也應忠誠於員工。

忠誠意識和敬業精神的培育和提升,在形成個人高尚思想道德素質的同時形成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形成國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頻繁的炒魷魚、跳槽和下崗分流等社會現象的衝擊下,忠誠包括對職業、組織和信念理想等的忠誠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個發展如此迅猛的現代社會裡,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哪裡的利益高就往哪裡跑,哪裡更能得到發展就到哪裡去”。於是乎,一些人把自己當作待價而沽的商品,一年可以賣出兩三次,一些企業和事業單位在遭受頻繁跳槽和“集體叛逃”巨大損失的同時,也對人才和未來失去了信心。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弗雷德里克·萊希·赫爾德在《忠誠的價值——增長、利潤與持久價值背後的力量》一書中指出,現代社會的發展是需要並離不開職業忠誠的,實際上那些真正能夠經得起市場經濟的考驗,在競爭中取得較為長期的理想效益的企業,無一不在靈活地套用著忠誠的各項原理、遵循著基於忠誠的管理的發展戰略。落實到個人的發展和自我實現來說,也是需要忠誠的職業品質和操守的。

負責與獻身——職業忠誠的關鍵

忠誠是指人們對某人、某種理想、某種職業、某個國家、政府或組織等的忠實狀態或程度。《說文解字》指出:“忠,敬也,從心。”段玉裁補入“盡心曰忠”四字。我國先秦時期學者們所談論的“忠”,就其基本含義而言,是一種中正方直的道德心理,這種道德心理外化為道德規範,就是專心致志地忠於某一信念理想和人物,盡心竭力地對待所從事的事業。“忠”的根本要求是全心全意,盡心竭力;“誠”是真實無妄的態度和言而有信、腳踏實地的行為;“忠誠”合起來是指以中正方直的心理全心全意地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所獻身的組織和所面對的人物。

職業忠誠主要是對於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認真負責態度及願意為此獻身的精神。其本質體現在:

第一,職業忠誠是一種對事業的獻身精神和忠誠意識。它要求職業工作者必須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和所獻身的事業,竭誠地為之奮鬥,並將自己的一生與其所從事的事業聯繫起來,在事業的成功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全球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和諮詢公司翰威特的研究指出,職業忠誠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樂於宣傳(Say),就是員工經常會對同事、可能加入企業的人、目前的與潛在的客戶說組織的好話;第二層是樂意留下(Stay),就是具有留在組織內的強烈欲望;第三層是全力付出(Strive),就是員工不但全心全力地投入工作,並且願意付出額外的努力促使企業成功。職業忠誠集中表現為人們對事業和工作的愛。勞動與工作是人類社會產生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普通公民的基本義務,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對勞動的熱愛,對工作的虔誠,常常會超越個人的私慾,將自己從事的職業看成是民族大業和國家大業的一部分,哪怕是點滴的成功,都與大業息息相關,“創業守業皆須敬業,國情世情總觀我情”。因而以此為樂,以此為榮。

第二,職業忠誠是一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具有職業忠誠品德的人始終視事業為神聖,視職業為生命的一部分。職業職責是人們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所承擔的特定的責任,它包含了人們應該做的工作以及應該承擔的義務等。《禮記·雜記》提出君子有五恥之說,強調人生在世做事應該盡職盡責。職業忠誠把忠於職守作為主要內容,要求人們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業職責,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對工作極端地負責任,堅決譴責任何不負責任、偷懶耍滑、馬虎草率、玩忽職守、敷衍塞責的態度和行為。

第三,職業忠誠是一種良善的勞動態度和工作作風。忠誠的人深感職業和崗位只是分工的不同,並無高低貴賤之別。梁啓超認為,任何一種職業都是有無窮的趣味和無盡的快樂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快樂也自然會出現。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樂觀向上之奮鬥。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發現快樂,生活才有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