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國中畢業班的生涯教育

在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中,國中畢業生將面臨著人生的第一次抉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或是就業。面對著人生中如此重大的選擇家長、學生無一例外會有不小的壓力,特別是對於升入普通高中無望的一批學生,心中的無助和失落不言而喻,挫折感油然而生。此時若不加以引導這批學生要么是消沉,要么激起其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班級的整體穩定、妨礙班級複習迎考。針對這種現象,一般常規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說理式德育顯得很倉白無力———經常是老師說地頭頭是道,“擺事實講道理”似乎是把問題危害分析地清晰、透徹無疑,可是事後學生依然我行我素,不思悔改。問題到底出在哪呢?學生的這些違紀行為發生的根本原因不在於“不明理”而在於“無動力”。只有深入問題的本質切中要害找對藥方才有可能解決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生涯教育,於解決這一問題較之單純的說教更有可行性。

生涯,英文單詞career,在希臘,career這個詞蘊涵著瘋狂競賽的精神,後來被引申為道路,即人生的發展道路,又指人或事物所經過的途徑,或指個體一生的發展過程,也指一個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與職務;生涯是生活中各種實踐的演進方向和歷程,它統合了個體一生中的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態。生涯也是個體自青春期至退休後,一連串有酬或無酬職位的綜合,還包括任何與工作有關的角色如:學生、退休者等等。

生涯教育,是指依據一套有系統的輔導計畫,通過輔導人員的協助,引導個人探究,評判並整合運用以下經驗開展活動。1.對自我的了解;2.對職業世界及其他有關因素的了解;3.對休閒活動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與重要性的了解;4.對生涯規劃和生涯決定中必須考慮的各種因素的了解;5.對工作與休閒中達到成功或自我實現所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的了解。從學生的發展來看,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生涯教育與輔導的內容包括以下八個方面:自我認知、教育認知、生涯認知、經濟認知、作決定、評估能力、就業技巧、態度與價值。

隨著態度發展的成熟及經驗的增加,國中生有能力將幻想的事落實到實際生活環境中,而且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會學著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興趣,並擬訂達到目標的計畫。因而,國中生生涯教育重點是生涯探索及生涯規劃。初三面臨分流的學生,要實現升學擇業輔導。在實踐摸索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輔導活動:

一.認識現階段工作世界的未來發展趨勢,初步進行生涯規劃。

組織同學通報刊網路尋找有關未來就業趨勢資料,通過活動課學生交流信息展開討論。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明確到現代社會的競爭愈來愈激烈,社會的進步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總體在二十一世紀前五十年的就業壓力非常大,未來社會分配,朝著高學歷高報酬的方向發展,所謂的“腦體倒掛”不再可能是社會的主流。溫州作為經濟發達地區普及高中教育已經是近在眼前的事並且這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與此同時有知識懂技術的高級技術工人,也是社會急需的人才。國中生沒有社會經驗,對社會競爭的理解僅僅是停留在家長老師的說教中,通過這親身的參與其中收集資料討論後對工作世界的發展趨勢,學生感同身受有了較深刻的感受;學生有了危機意識;同時也進一步鞭策學生現在努力做好學習,迎接將來的社會選擇。

二.認識勞動本身是神聖的職業無貴賤之分

溫州人被稱作“中國的猶太人”吃苦耐勞勤奮創業的精神堪稱楷模,這類勇創天下成功的創業者比比皆是。布置學生以此類事例為主題作周記,談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在班會課上自由發言相互交流體會。讓學生慢慢體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論是選擇什麼職業只要是勤奮、把握住機遇終會成功。消除部分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只能作出相對來說不夠理想的職業規劃而自覺低人一頭引發的自卑感。

三.為升學作準備

教師提供近年來各類學校的入學成績,學生依據自身的成績大致圈定目標中的學校,動員學生到這些學校參觀,通過多種渠道了解這些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對這些學校有一個較清晰的了解,從中選出理想中的目標學校。教師不同學生不同目標和學生自身的實際程度,一對一的與學生進行輔導共同分析學生優勢與不足、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縮短或是達到與目標學校間差距,堅定學生信念,激發學習的內動力,促成“努力進步進步再努力再進步”的良性循環,穩定班級、改進班級學風。

生涯教育,是從學自身的需求出發,易於學生得到認同、接受,在一次次生動的活動課中影響學生對自身的認識對職業的認識給予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這些都是簡單的說理教育所不及的。但是,生涯教育不等同於德育生涯教育目的很明確就是然學生在自助中學會認知自我認知職業世界規劃自己的人生,在一定的階段它能夠激勵學生努力投入學習中這其中沒有涉及到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層面因它只能是德育的一個有益的補充,學生道德情操仍然要更多樣更生動的德育手段來實施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