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許多人的職業經歷告訴我們,要進行精準的職業規劃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現實是“變化往往比規劃快”。 因為很難進行精準的職業規劃,就否認職業規劃的重要性顯然是不對的。而應該思考另一個問題,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願與讀者分享,歡迎交流。

首先我認為,人必須擁有一個終極目標,所謂的終極目標可能是某一個具體的職業形象,也可能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存(生活和工作)狀態。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只要這個目標不要有違法律、道德?理等社會規範,那就應該是一個好目標。比如,“成為一名科學家”或“成為一名作家”就是人生目標的一種。又比如,“一定要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也是一個很好的終極目標。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後者也許更現實,更能把我們引向美好的未來。對年輕人來說,如果自己不知道到底未來喜歡做什麼,建議多讀一些名人傳記,也許能夠從中悟到一些關於人生目標或價值方面的道理。我在日本留學期間,讀了不少名人傳記,有政治家,有企業家,也有科學家。在讀到一些企業家傳記的時候,我經常會無比亢奮,因此發現自己在企業管理方面的興趣依然濃厚,覺得企業家的生活浪漫而充實,並且能夠通過知識、智慧、經驗或者財富讓更多的人甚至社會變得更美好。

其次,為了實現人生目標,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習慣,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全力以赴,絕不荒廢自己有限的時間。即便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任務,也應該積極快樂地全力付出。我不太喜歡自己所學專業,可是我卻為之“認真”付出了十年(註:用60%的時間把“主業、專業”做得比別人好,並用剩下的時間去關注自己喜歡的東西,花很多時間去和企業家交流)。在我們那個年代,個人基本上沒有選擇專業的自由,都是國家安排。對自己的“主業,即專業”,我沒有因為不喜歡而放棄追求,在大阪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一共在歐美權威雜誌上發表了六篇論文,超額完成了獲得博士學位所需三篇論文的最低要求。在理光的時候,經常有員工問我,“不喜歡做什麼,而喜歡做什麼,能否調動?”,我會誠懇地告訴他,只有你把現在不喜歡的事情做好(得到領導和同事認可),才有資格提喜歡做什麼和調動的事。我們都贊同“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因此,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沒有做好是因為不喜歡”是說不過去的。

第三,每當機會來臨的時候,要做出現實而正確的選擇。這種選擇要基於對自身內外部條件的理性判斷,而不能人云亦云。有條件的話,可以學習使用戰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表)對自己進行一次透徹的分析,以便全面了解自己的優勢、弱勢、風險、未來發展機會以及自己的興趣等等。在做選擇的時候,人們要學會擁有個人和社會價值最大化的視角。因為人們往往會患得患失,比如考慮專業對口的問題以及難捨其他既得利益(現有的職位和待遇)。即便在現在,有人會問我,你放棄專業是否很可惜,而我卻不那么認為,攻讀碩士博士的目的主要不是吸取知識,而是學習訓練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對於我的離開理光高管職位自己創業,也有人(包括親友)表示沒有必要。因此,在選擇的時候還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冒險的精神以及選擇可能失敗後的承受力。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對社會有價值而又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你就可以永遠享受“激情燃燒的歲月”!

綜上所述,我建議的職業規劃公式如下:

成功的職業人生 = 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x今天的全力以赴x現實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