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垃圾不落地”

截至目前,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居住的星球。生命需要清新的空氣和乾淨的水源。但是,地球的環境不容樂觀:垃圾遍地、水源污染、溫室效應……這些問題嚴重威脅這動植物甚至人類的生存。

2024年2月,演員黃渤在太平洋島國帛琉度假潛水時,看見水面漂浮一煙盒,撈起來一看竟然是“中華”牌。他發微博感慨:“朋友啊,去別人家做客,咱客氣點,這兩字的臉丟不起啊!”

我認為,這位丟垃圾的中國人雖不知道是誰,但他一定是已經把亂扔垃圾作為一種潛意識。否則,他怎么會忍心破壞如此美麗的風景?這暴露了一個問題:民眾環保意識的欠缺。這些人小時候沒有接受完善的環保教育,不知道像這樣亂丟垃圾的影響——破壞環境;影響其它人的心情;有損中國人民的形象;引發“破窗效應”,導致這種不良行為的無限擴展。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感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要是像新加坡那樣,亂扔垃圾、破壞環境者處以高額罰款,誰還會再把垃圾扔得遍地都是?誰還會把隨手扔垃圾作為一種“習慣”?我國最近幾年不斷檢查工廠和企業排污是否合法,出台的法律和檔也數不勝數。可是,眾所周知,生活垃圾占全部垃圾的一大半,為什麼關於處罰亂丟垃圾者的法律檔卻寥若晨星?我個人認為,讓人們不再亂扔垃圾需要三步:先是讓他們“不敢扔”,接著是“不想扔”,最後是“不會扔”。而我國,卻連第一步的目標都似乎遠在天邊!

慶幸的是,政府已經開始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深圳東門步行街兩名店主因往店外掃垃圾且拒不受罰,被法院強制執行,做出罰款1000元的行政決定。從2024年6月至今,東門步行街區累計處理行人亂丟垃圾1012宗,經過長達8個月的規勸,目前在東門的人流已基本養成“垃圾不落地”的習慣,環境衛生大為改觀。東門步行街以前的垃圾運送量日均達6噸,現降至0.3噸。

我認為,這樣的處罰並非小題大做,而是通過法律手段約束人們的不文明行為,對其他亂扔垃圾的人提出警告,達到“以一儆百”的效果,是社會治理的成功嘗試。接下來,我們需要在更多地區試行該政策,治理亂丟垃圾的現象,讓“垃圾不落地”成為一種習慣,讓“保護環境”成為潛意識。同時,應該大力推廣“垃圾分類回收”的做法,製作公益宣傳片,公益廣告和公益專欄等,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社區、街道等應該積極開辦愛心義賣活動,讓大家把不需要的衣物、書籍、文具等捐出,送到偏遠地區。這樣既傳遞了知識,傳遞了溫暖,同時節約資源,不產生垃圾。

治理環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垃圾不落地”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希望政府能儘快落實相關政策,人們能自覺遵守法律,做不亂丟垃圾的好公民。我相信,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地球一定會充滿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