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

學校為了促進教師的學習成長,在假期里開展同讀一本書活動,並為每位教師贈送了《論語》和《是什麼使教師進步》兩本書,使我們在學習中得到收益。

孔夫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後人尊稱他為“聖人”。

《論語》是聖人的經典著作。《論語》語言質樸,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它在人們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響,得到了後人的信仰、尊重,是後代人必讀的一本聖書。特別是教育工作者學習這本書受益非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佳句。翻譯今天的語言是:“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孔子認為作為教學過程的一方——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應該是快樂之事。孔子的教學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思想,並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鍊知識和提高知識能力的培養。孔子的這句開場白就是告訴弟子們,理論聯繫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不禁引起了我感慨:“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校領導真是我們的救星,及時為我們增加營養。

當今社會知識裂變“一日千里”,知識在不斷更新。用傳統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經跟不上社會形勢的需要,所以老師要經常更新知識結構,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心與敏銳感,為了培養能夠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的人,老師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

學習、實踐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可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唯讀書學習而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讀死書。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精神疲憊,就成為“紙上談兵”。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多讀書、認真學習各種先進教學經驗、優秀論文、教學先進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將理論知識轉化成為實際行動,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之不斷符合社會的需要。“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解釋為“在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那么就可以當老師了。”這也就是對我們學習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溫故而知新。”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才能使我們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社會的需要。相信只要我們深刻體會《論語》中的精闢言論和孔夫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實質,並將其作為行動準則,不斷努力學習,不斷實踐、反思,定能為我們的社會培養合格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