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應以思想深刻、獨到取勝

國學者唐納德·奎恩說:“寫作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的過程。”思維品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作文的優劣。

2024年北京高考作文題提供的材料與手機有關:“科學家與文學家各自對手機的看法,引發了你哪些思考、想像?”首都師範大學張彬福教授認為,從高考作文閱卷場上反饋的信息看,不少考生思維簡單、幼稚。有的考生只看到手機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只看到科技給人們帶來的好處,這是偏頗的;相反,有的考生只看到手機隔離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只看到科技發展帶來的弊端,這也是偏頗的。手機有弊端,但為何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呢?反人文不行,反科技也不行,我們應該追求科技與人文和諧發展。作文可以側重於某一方面,但要有這樣的辯證思維,才能避免偏頗。

思想是作文的靈魂。思想深刻、獨到的高考作文能贏得閱卷者青睞。那么,怎樣讓高考作文思想深刻呢?下面,筆者就介紹幾種方法。

一分析因果

有一道作文題,提供的材料是關於“小確幸”話題的。題目要求考生表達自己對於“小確幸”的認識和感悟。

所謂“小確幸”,意思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感受到“小確幸”有何意義呢?如果能夠由因及果地深入分析,就能挖掘出感受“小確幸”的重大意義。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空前美好的時代。但國人的幸福指數卻很低。正如約瑟夫·紐頓所說:“許多人論享受什麼都有,可是他們卻偏偏毫無幸福可言。”不少人只能感受到巨大的幸福,而對“微小而確實的幸福”卻毫無感受。但是,大的幸福畢竟有限,“小確幸”卻是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會缺少的。因此,“小確幸”意義十分重大:能讓人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能減少煩惱、苦悶,能增添快樂、溫馨,有利於內心的和諧。

如果再深入發掘,就能發現“小確幸”與建設和諧社會密切相關。人們感受到“小確幸”,有利於內心和諧;而人們內心和諧,有利於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即社會和諧。

進行這樣深入的因果分析,有利於將思考引向深入,從而催生出深刻、獨到的思想。

二揭示條件

人們常說:“苦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有人列舉范仲淹、司馬光、宋濂、高爾基、梵谷、居里夫人等人的事例論證這一觀點,貌似言之鑿鑿,其實沒有說服力。“苦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個觀點本身就值得推敲,因為“苦難”變成“財富”是需要一定條件的。著名的汽車商約翰·艾頓曾經說過:“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你戰勝了苦難並遠離苦難,不再受苦。只有在這時,苦難才是你值得驕傲的一筆人生財富。別人聽著你的苦難時,也不覺得你是在念苦經了,只會覺得你意志堅強,值得敬重。但如果你還在苦難之中或沒有擺脫苦難的糾纏,你說什麼呢?在別人聽來,無異於就是請求廉價的憐憫甚至乞討……這個時候你能說你正在享受苦難、在苦難中鍛鍊了品質、學會了堅韌嗎?別人只會覺得你是在玩精神勝利、自我麻醉。”艾頓的話影響了他的朋友邱吉爾。邱吉爾重新修訂了他“熱愛苦難”的信條。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時,就是你的屈辱。”從而揭示出化“苦難”為“財富”的條件,就表現出思想的深刻、獨到。寫一篇表現“把苦難化為財富”的文章一定比寫一篇表現“苦難是寶貴的財富”的文章有意義得多。

三關注區別

有一道作文題,提供的材料是:“在大自然中,每當冬天來臨,有的動物就會吃飽喝足躲進洞穴,度過這寒冷的季節;有的動物會成群結隊地遷徙,到一個溫暖的地方過冬。”由動物越冬聯想到人類行事,立意角度很多,比如“每當冬天來臨”,動物就要應對,由此可以立意“順時而變”。動物越冬或“躲進洞穴”或“遷徙”,方式不同,由此可以立意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冬眠的動物要“吃飽喝足”,遷徙的動物要“成群結隊”,由此可以立意為“要做好事前準備”“要藉助集體的力量”。動物或憑藉“洞穴”以禦寒,或遷徙到一個“溫暖的地方”去過冬,由此可以這樣立意:“要善於假借。”動物採取不同的方式,都達到了越冬的目的,由此可以立意:“適者生存。”

以上都是著眼於人與動物的類似之處而立意的。但人畢竟不同於動物,人類社會也不同於自然界,如果能夠關注其中的區別而深入思考,可以發掘出更深刻、獨到的立意。與動物越冬相比,人類行事更有智慧,更有主動性。面對人類社會的冬天(如道德滑坡等),我們不應該逃避,而應該勇敢面對,因為社會的冬天不同於自然的冬天。自然的冬天為時不長。春天一定會在冬季之後到來;但社會的冬天卻多是因人而來,且不會自動離去,它是人自己種下的苦果,必須要由人來清除。人無論是沉默地“冬眠”抑或是主動地“遷徙”,都只是明哲保身,而懦怯地逃避正是對惡行的默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奮勇抗爭,這樣才能迎來社會的春天。這樣寫來,自然思想深刻、獨到,給人啟迪。

四推陳出新

中國儒家思想歷來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有人寫文卻主張“窮亦兼濟天下”,這樣的立意新穎、深刻。現在世界一體化,聯繫很密切,難以“獨善其身”;“窮則獨善其身”固然可以全身養性,但是真正肩負社會使命而推動時代發展與歷史進步的,更多的是心繫蒼生的“窮亦兼濟天下”者。作者賦予“兼濟天下”新的內涵。切合當下構建和諧社會的治國理念,具有鮮活的時代氣息。結尾由杜甫具有“窮亦兼濟天下”的情懷推及新時代的青年人應具有這樣的博大情懷,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俞伯牙的琴聲變幻無窮、神秘莫測。而鍾子期卻能夠準確感應他的琴聲,領悟他的情思。俞伯遇到知音,興奮而又心存感激。從此,伯牙的演奏只給“知音賞”,鍾子期一死,他也就不再撫琴了。這被傳誦了兩千多年。林非《話說知音》卻別出心裁,選擇一個全新的視角對知音的傳說進行評說,推陳出新。作者雖然崇敬伯牙與子期的高尚友誼。但對伯牙因子期的逝世而不再彈琴的做法不以為然,認為伯牙應該繼續演奏出那震撼人們靈魂的美麗動人的樂曲,以薰陶出更多的知音,“知音總是越多越好啊”!再說,伯牙高超的演奏技藝實在是來之不易,不能輕易放棄;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不能動搖和沉淪。作者獨特的感悟啟人心智。

五合理延伸

以“遵守規則”為題,有人以列寧與衛兵的故事、課堂上要舉手發言和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為論據進行論證。這裡且不說課堂上發言是否非要舉手不可,這樣膚淺的論證表現出思維的簡單與幼稚。我想,如果對材料進行提煉併合理延伸,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表現“遵守規則”的主旨:1.不論地位高低都要遵守規則(列寧與衛兵的事例可用;聯繫生活現實,地位高的人更需以身作則);2.不論人數多少都要遵守規則(“中國式過馬路”中,人們往往就是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3.不論有人無人都遵守規則(深夜過馬路沒有他人也要遵守交通規則,好不容易釣上大魚,但進入禁漁期,雖無他人看見也把魚放回去,這種“慎獨”特別可貴)。這樣寫來,可以避免老生常談,以深刻、獨到的思想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