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寂寞

讀罷龍應台的《寂寞》,一時間不能自已,驚嘆這世上竟有如此才女,把寂寞的滋味悟得這般通透。讀其文,品其韻,寂寞的感覺如夜空的星星,飄渺,若隱若現;又如西湖水面的習習南風,絲絲縷縷,陣陣微醺。寂寞之於龍應台,之所以成為一個人獨享的盛宴,除了因為她懂得寂寞中的沉靜之美,還因為她想到了湖心亭看雪的張岱。在孤寂的天地尋出個同樣曠世孤獨的人來,她的內心已經獲得慰藉。嗟嘆“古來聖賢皆寂寞”畢竟比品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滋味好受很多。

生命本就是一個人孤獨地走來,又一個人孤獨地離去。雖然世間有親情、友情、愛情,但幸運女神不可能時時眷顧,而且生命的況味很多時候只能一個人咀嚼體驗,別人是無法參與的。周國平說:“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和友誼不能把它根除,只可以將它撫慰。”心靈上有共鳴的人碰到一起的幾率是相當小的,很多人一生都碰不到一個知己,於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便成為千古佳話。

人生難得一知己,花好月圓不常來,寂寞本就是人生的常態。人畢竟是群居動物,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只有極少數,能獨享寂寞之美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大多數人處在寂寞之中都是鬱鬱寡歡的。我是凡夫俗子,終究難逃此劫。回眸十幾年的人生路,孤獨寂寞總是如影隨形。有時覺得是在黑暗中過獨木橋,既沒有與我一起走過的人,也沒有人為我在前方引路;有時感覺帶著黑色的眼罩,一個人行走在枝椏交錯的叢林裡,不能動彈也不敢動彈。車水馬龍的街市,喧鬧嘈雜的人群,是那無邊無際翻騰不息的大海,而我只是寂寞的小河,找不到匯集的支流,在彎彎曲曲的路途中幾近乾涸。有時我又像被人牽了根線,不斷地繞著圓圈,而圓圈的中心正是孤芳自賞的自己。無論我寂寞痛苦還是幸福快樂的時候,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是自己,我的世界裡少了多彩的繽紛,只剩下單調的底色,平淡而荒蕪。

現在想來,我為何不放開那根線,走出那個圓圈,融入更廣闊的世界。他人的生活,他人的故事也許與我沒有交集,但他人的心境,他人的情感或許會讓我產生同感。正如納森斯威夫特曾說的那樣:“我們非常相愛,因為毛病相同。”孤獨寂寞時,想一想經歷27年漫長而孤獨的鐵窗生涯走上總統位置的曼德拉;想一想在沒有聲音和色彩的世界裡生活的海倫·凱勒……當我們明白那些傑出而偉大的人物都曾經歷過徹骨的寂寞時,寂寞就不再是毒藥,而成為一種慰藉。

從自己的小天地中走出,讓遼闊的地平線映入眼帘而非只盯著腳下的方寸之地,讓心靈的觸角伸向更廣的空間,從讀他人的故事或同他人的交流中或許可以找到同病相憐的安慰,惺惺相惜的感動,共鳴的愉悅,知遇的驚喜……隨著悄然的腳步聲漸漸融進人群,誰也不知道你的變化,唯獨你自己心裡清楚,摘下眼罩的你也許已經收穫與龍應台一樣的輕鬆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