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

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蜷縮”在母親的懷抱,直到有一天,體內蟄伏的對於自由的渴望開始不安地躁動,我開始虛構屬於自己的世界。有意無意,不羈的青春化作一條河,橫於我和母親之間。其實在母親的眼中,我們永遠是小孩。

“你目送我離開,其實我並未走遠。”

國中時,便讀過龍應台的《目送》,現在卻有不同的感悟:人生就是無數場離別與重逢。

作者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子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讀到此處,深感世界上最殘忍的事莫過於永遠將自己的背影留給深愛自己的人。歲月侵蝕了曾經的一切,老屋與母親將一同慢慢地走向暮年。是否還記得,曾經的歲月里母親曾無數次拉起我們稚嫩的小手,在大街小巷留下我們的足跡?走著走著,母親顯得越來越矮,曾經稚嫩的小手大得足以抓住母親的手,而母親的手慢慢地從光滑到粗糙,最終如晚秋的枯葉。

對於用生命作為養料澆灌著我們的母親,當我們的翅膀足夠硬的時候,我們怎么忍心一次次留給她的僅是背影,我們可以用離別時的擁抱、眼神里的留戀、握手時的溫暖,告訴母親,你目送我離開,其實我並未走遠。

童年時,你帶著我看世界,你老了,我陪你找回曾經的歲月。

記得《十七歲》的最後一段:經過聖約翰學院,在一株巨大的栗子樹上,我發現一隻長尾山雉,興奮地指給華飛看,他卻轉過身,一個快步離我5步之遙,站定說,“拜託,媽,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來實在太尷尬了。你簡直就像沒見過世面的5歲小孩。”

歲月不斷銷蝕著母親的記憶,回憶如流水般從母親指間流去,想緊緊抓住卻無能為力。曾記否,牙牙學語的我們對於大千世界充滿了好奇,活潑的心因太多的新事物而躁動。我們常拉著母親的衣襟,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母親微笑著、回答著。如今呢,面對母親如孩子般興奮的提問,我們該像當年的母親一樣給予耐心和微笑。也許母親希望的只是通過這樣的行為,尋找失落的回憶,重溫那段她認為最幸福的時光。

當我們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所構建的世界完美無缺時,其實只是為我們“滿目瘡夷”的世界遮上了一層華麗的薄紗。而我們那所謂的自我世界其實只是青春期虛妄的幻象。在母親眼中,我們永遠是小孩,而當母親更像孩子時,請把時光錄像機調到倒帶模式,讓我們陪她在往昔歲月中再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