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悲憫作文1000字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問題這樣提問:當你面前有二艘分別載著兩百人和五十人的即將沉沒的船,而你只能拯救一艘船上的人,你會如何選擇?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見解,而我想共通之處在於,絕大多數的回答者都極難在第一時間給出答案,而是要經歷長時間的內心鬥爭。這即是人類心中對於生命最發自本能的敬畏,也就是人本精神。

法律無疑是每個人心中的行為底線,法治被認為是和諧社會的基石而大力宣揚。而法律的由來是什麼?從公元前的《漢穆拉地法典》到如今的各大法系,它們無一例外,是人們心中道德底線的濃縮,而最初的道德觀念,則是為了保護每個個體不受傷害,從而維持族群。所以,人本精神寫在每一個人類的基因里,是人類社會的基石。

即便是科技飛速發展的現在,人工智慧超越人類也仍舊還屬於未來的命題,而人類受人工智慧影響卻是我們正在面對的問題。那么,在如此巨大的變革下,我們究竟能否保持住自己的、人類獨有的價值觀和同情心呢?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聯想至每當他國有地質災害或其他災難發生時,網路上或是身邊常出現的論調:幾十人或幾百人的傷亡,只是汶川地震的一個零頭,算不得什麼災難。毫無疑問,事故必然有傷亡數字、生還的機率,然而這只是對於嚴重程度的評估,對於個體而言,只有零與百分之一百的區別。我們真的尊重個體的生命權了嗎?

日本作家田中芳樹曾在作品中寫過這樣的台詞:和個體的生命與自由相比,國家的榮耀和存續,實在算不得什麼。這句話受其作品和寫作背景的影響,並不能說是正確的。然而也提醒了人們:我們真的尊重並敬畏生命的價值了嗎?在智慧型時代,人類將一切交由計算機掌握,但不能交出的,是人類的價值和同情心。

生死對於普通人來說過於宏大,大多數人面對的是瑣碎的日常。就以爭議極大的“扶不扶老人”來說,我們讚揚那些救助者,因為他們弘揚了人本精神。對於袖手旁觀者的批判也從未停止。可他們真就罪不可赦了嗎?我並不認同,普通的工薪階層如何能承擔高額的賠償和贍養義務?每個人都有保護自己的權利,所謂人本,並不只局限與生死,也包括尊重每一個人的獨立人格。這讓人想起楊絳在《老王》中的思考,她眼中的老王不是一個低賤的或窮苦的可憐人,她尊重老王的人格,所以才有愧怍之感。

保持思考,保持人性,人類與計算機的不同之處,便是一顆悲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