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記憶——第一次坐車

童年的記憶——第一次坐車

那年,我大概六歲,弟弟好像還沒有出生。

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中國在西南、西北內陸地區進行規模宏大的經濟建設,即所謂的“三線建設”,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工程,就是將大量軍工企業遷入深山密林。 因為地處秦嶺腳下,我們的村子周圍,包括鄰近村莊的附近,當時突然間多出了很多的陌生人,很多的機械,大堆的鋼筋水泥,紅色的磚頭,當然還有很多藍色的嘎斯車。這些人、機械、鋼筋水泥和磚頭,都是被這些藍色的嘎斯車從山外面拉進來的。所以當別處的孩子對汽車還很稀奇的時候,我已經對它們見怪不怪了。我也不記得我們村子通電以前是個什麼樣子,儘管用電不要錢,但我們還是裝很小的燈泡,那總比松明(就是把松樹的根部含松脂多的部分留下來照明)強多了。那時候的人比較實誠,白用也用的很小心。路似乎也早早就修好了,有水泥鋪的,也有柏油鋪的,四十年前鋪的那些路現在都還在用。

首先開進山的,當然是建築工人了,他們的任務,就是按照軍工廠的規劃,修路、建設家屬區和生產區。因為是政治任務,每天都能見到這些人忙忙碌碌的身影,統一的灰色工裝,統一的長筒雨靴,結隊而來、結隊而去。時間不知不覺中過去,有時候還沒怎么注意,一棟大樓就起來了,我們玩的空地一點一點的縮小,但在空空的樓房裡沿著樓梯上下跑,也不失樂趣。

剛開始,在工地上搞基建的都是省上指定的建築公司,後來,可能是因為工程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的緣故,建築工人的人手不夠用了,所以我們當地人也慢慢的被抽去做一些裝卸、土方之類的工作。那時候儘管還沒有農民工這個辭彙,但我相信父親他們這一輩人,應該算是最早的中國農民工了,只不過幹活的地方不在城裡而是在村子裡而已。

就在那個初春,一個早晨,天陰著,不時飄過零星的雨星,父親早早就起來了。前一天晚上 ,生產隊長來通知他早上去一個地方卸車。那天不知道為什麼父親會有空帶著我。他起來後喊我起來,說是帶我去坐車。那時候雖然天天見車,但從來沒坐過車。聽見要去坐車,我趕緊爬起來穿好衣服。父親把一個磚夾子遞給我,說不敢掉地上,小心弄壞了,然後再拿了一雙帆布手套夾在腋下,父子倆一起出門,這些家什都是建築公司發的。那磚夾子是用鋼筋做的,一次可以夾四塊磚頭,那時候覺得這玩意太神奇了,所以就牢牢地抱在懷裡,不敢大意。後來,我國中的時候在磚瓦廠打工,天天用這玩意裝車。

卸車的地方離我家很遠,我原以為出門就有車坐的,結果跟在父親後面,磕磕絆絆地大約走了近一個小時。越往前走,雨下的越大,路上滿都是泥。母親做的布鞋鞋面被雨淋透了,我的腳趾頭窩在鞋裡,濕濕的,說不出的難受。好容易到了卸車的地方,那裡早早就停了一溜的藍色嘎斯車,每輛車上都是滿滿的磚頭。那天卸車的人不多,加上我才五個人。父親他們兩個人一組,負責卸車,我一個人鑽進駕駛室,只顧著自己玩。

那時候,在車裡玩的什麼,都記不清楚了,估計也就是這裡摸摸,那裡看看,或者偶爾在車裡看著雨水從前檔風玻璃上流下來發獃。卸磚的時候車是不動的,車子不動也就沒什麼意思,沒有玩伴,時間長了也就膩了,然後我就歪在副駕上睡著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父親喊我起來。我迷迷糊糊睜開眼睛起來一看,車就停在去我家和去山外的岔道口上。父親拉我下來,就直接回家了。雖然坐了車,卻沒有感受到車開著的時候是什麼感覺——這也算是帶我坐過車了。

這就是我第一次坐車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