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阿q正傳》讀書筆記5篇

阿Q是喜歡與人吵嘴打架,但必先估量對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阿q正傳》讀書筆記5篇,歡迎借鑑參考。

《阿q正傳》讀書筆記一

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魯迅先生的筆墨“傳揚”之下得以流傳至今。然而,魯迅先生所想要傳揚的不僅僅是這些。其中還有更深刻,更能發人深醒的東西。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一個悲劇的人物形象。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阿Q不獨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之前的‘行狀’也渺茫”,阿Q渾渾噩噩地渡過了他的一生。因為阿Q的人生目的僅僅是活著,他不會去思考怎樣更好地活著。這樣活著,和一個“活死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阿Q一生最大的輝煌就是從城裡回來的那段日子。在那幾天裡,甚至未莊的趙大爺也對他刮目相看。但這些都不是通過光明正大的手段得到的,這樣說來,阿Q仍是可悲的。他受著強勢的欺負,卻又去欺負其他弱小;他本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卻又去恥笑和他一樣的窮苦百姓;他不知“革命”為何物,卻又因“革命”而喪了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阿Q不僅僅是一個個體,更是那段時期廣大民眾的典型代表。那是一個正值“改朝換代”的時期,國內清朝的數百幾基業搖搖欲墜,西方卻是在蓬勃地邁向一個嶄新的時代。傳統“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已經被打破,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渴望重新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但又不知道從何做起。他們就像是貝克特筆中的戈多,他們在等待著,等待著一個自己不曾了解的世界的到來。確切地說,他們選擇了服從命運的安排,不去嘗試,不去努力。

讀完《阿Q正傳》,我深深體會到了魯迅先生寫作這篇小說時的心情。魯迅先生就是那一個時代的引路人,他看到了人民民眾的痛苦,也看到了他們的希望。魯迅先生奔走相告,企圖告訴每一個人他所看到的世界,渴求給每個人帶來幸福與快樂。魯迅先生恨不得自己立刻變成一根巨大的蠟燭,即使燃燒自己,也要讓每一個人看清前進的道路,讓每一個人重拾前進的信心與勇氣。

《阿q正傳》讀書筆記二

如果魯迅先生現在活著看到中國一百年後也還是這個屌樣估計連罵都懶得罵了。當年呆在上海租界裡是多么明智的選擇,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呢。

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阿Q,自己也很阿Q。當年甚至打一把拳皇都能找到一堆理由來開脫自己的失敗,或者氣的滿臉通紅又憋不出一句話來,只能心理暗罵:你不就會用個爛人大門或者特瑞么?早晚有人收拾你!

因為把吃飯的錢都拿去買街機銅板(91年一個銅板就敢賣3毛錢),完全不知道自己瘦的沒人樣了。脾氣還很臭,碰到誰都敢幹一架,結果有一次惹到班裡留級了三五年的痞子,一腳就把我踹出好幾米去,捂著肚子蹲地上冷汗直冒,還有被當眾甩耳光的時候,心儀的美女班幹部跑過來罵那痞子:你幹嘛打人!痞子淫笑道:怎么阿?心疼你男人阿!——咦,心裡居然又有一絲竊喜起來:原來還是有人喜歡我的嘛!

住在83年建的集體宿舍樓里,整棟樓共用一個保險絲,到了九十年代大家的家用電器多了起來經常超負荷,保險絲隔三差五就斷。我又怕被電著,跟老爸說:爸,保險絲斷了!我爸說:哎呀,咱們家停電別人家也停電,怕啥?咱們不去接總會有人去接的。我說:咱們現在就接上不是就馬上能用上電了嘛?我爸說:別出頭阿!讓別人去……通常是三樓對門的阿強哥會下去接保險絲,或者二樓的文忠叔因為他們家離保險絲最近。可有時候他倆都不在,於是大家就在黑暗中乾耗著,想:反正再熬一會兒就到睡覺時間了,這么黑黢黢的反而更好睡覺哩!

有一天在街上閒逛,看到一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孩子不知是傻呢還是不知死活,竟敢去偷賣豬肉的錢,被逮個正著。大家都圍了上去看熱鬧,這時候屠夫拿出明晃晃油膩膩的斬骨刀來把少年的手摁在案板上要剁了他的手再送公安局去。少年嚇的大哭,跪地求饒,錢自然是還給豬肉佬,但是大家都起鬨,都等著看豬肉佬剁手,剁人手多好玩阿,平時殺豬看多了砍人不常見,一刀下去人手分離,斷掉的手掌甚至還會神經反射的抽搐……正在氣氛最熱烈時,那少年的家長趕來,給了孩子幾個耳光,再跟豬肉佬賠個不是,便領了回去。大家悻悻的離開,仿佛一場好戲落空般的失落。正如阿Q最後被遊街後槍斃,大家只是覺得不如砍頭來的好看,也因為阿Q最後沒有唱上兩句戲詞覺得不過癮,而阿Q自己也覺得人活著,或許也總是會被殺頭的吧。

感覺還是有太多東西可以寫,因為懶,先寫這些吧。

《阿q正傳》讀書筆記三

阿Q,從名字上來看,是個個體;從精神上來看,卻是個群體。而且這個群體還不小,就是人類。

幸而《阿Q正傳》里的阿Q只是個無名小卒,倘若他有錢,又倘若他有勢,那就不再是悲喜劇,而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

然而現實就是這么殘酷,阿Q影射的恰恰都不是小人物,大搞優勝記略的頑固派,掩耳盜鈴的保守派,當局者迷的革命派,哪一派也掀得起點風浪來,你推我搡間,要了些人命也是常事。

苦的是人民,又假使小人物變成大人物,大人物又變成了小人物,那阿Q就會成為另一個趙太爺,趙太爺便成了另一個阿Q。世間也不過還是如此,受苦的又是老百姓。

在不斷的循環交替中,總是甩不掉一個阿Q,有階級就有阿Q。

《阿q正傳》讀書筆記四

一口氣讀完了魯迅的《阿Q正傳》,因為中篇小說,並不長,所以騰出一點點課餘時光就能夠把它看完了。

初讀《阿Q正傳》往往會覺得很噁心的,其中的阿Q簡直就是一個丑角,一個人怎樣能夠這樣貌受屈辱卻不反抗的。魯迅先生塑造這樣一個丑角,是用心良苦的,我不明白魯迅先生是懷著怎樣一種悲痛的情緒寫下這些文字的,看到國人病態的心理,雖然在走用文章來喚醒國人的道路,但從魯迅的作品中總是透出光明未來還很遙遠的悲涼。

看完全文,恐怕大家都會對阿Q印象深刻。阿Q是未莊的一個貧苦的小人物,他的地位是如此卑微,連姓名都沒有,只能叫阿Q。阿Q沒有家,只能在土榖祠住著,生活來源是靠幫大家做短工,他很勤勞,無論讓他乾什麼都行。因為阿Q處在社會最底層,所以他務必忍受著有錢人的欺負和村里人的戲弄、侮辱。說到那裡就提到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幾乎每次挨打,他都會用“兒子打老子”的話來安慰自我,以求得精神上的勝利,而當比他弱的人出現時,阿Q又常常用“恃強凌弱”來證明自我的力量。之後革命黨要進城了,阿Q本以為革命黨就是造反、造反就是與他過不去,於是對此深惡痛絕,但之後發現革命黨是造舉人老爺的反,他以為革命後就能要什麼有什麼了,所以就去革命了,他的革命行動卻是去靜修庵里胡鬧。阿Q自始至終都處於一種野蠻的壓迫剝削之下,自我也是愚昧麻木的,直到阿Q被送上刑場,他都不能真正覺悟。每當讀到關於阿Q的情節的時候我都很惱火,真是愚昧麻木之至。

其實,不止是阿Q,小說中的其他人物也是作者的諷刺的對象。先說趙太爺父子吧,趙太爺一向瞧不起阿Q,連阿Q姓趙的權利都給剝奪了,趙太爺三妻四妾,但阿Q向吳媽示好時趙秀才就要用大竹槓打他,不僅僅這樣,之後地保還來壓榨了阿Q酒錢以及定了5個慘無人道的條件,把阿Q的身家剝奪得所剩無幾。趙太爺還製造流言,使阿Q斷了生計。聽說阿Q那兒有便宜貨,平時一向吝嗇的他不惜打破不點燈的傳統並且讓秀才的妻子去找阿Q,聽說阿Q沒貨了,他又換成原先的面孔。聽說阿Q革命了,趙太爺居然也肯叫阿Q為“老Q”。當革命已成定局,趙秀才也把辮子盤起來,並且花了四塊大洋買了個“銀桃子”使自我成為革命黨人。趙太爺父子驕橫無理、狡詐、吝嗇、投機,十足個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

王胡平時一再欺負阿Q,但當阿Q“中興”歸來時,還在舉人老爺家幫過忙時,王胡肅然,當阿Q用王胡的脖子做講殺革命黨故事的道具時,王胡立刻害怕且再也不敢走近阿Q了。不止他們,幾乎未莊的所有人見到阿Q“中興”歸來時都一改平日嘲笑他的習氣,都對阿Q肅然起敬了。

假洋鬼子也是個典型的形象,他去上過洋學堂、還去了東洋,於是把辮子剪了,穿著西裝,自以為很了不起,而當回國後發現沒有辮子不利於自我做官時,又去弄了個假辮子來。他還是未莊第一個加入革命黨的人,“已經留到一尺多長的辮子都拆開了披在肩背上”,他就這樣成為了一個封建與資本主義的扭曲結合體。

全文都是各色各樣的醜主角,這也是我常常不忍心讀魯迅的作品的原因,我最近還看了紀念魯迅誕辰一百周年的電影《阿Q正傳》,活生生的阿Q讓人覺得越發噁心。

《阿q正傳》讀書筆記五

阿Q的一生是悲慘的。他永遠是被人欺負的對象,可是讓人忍俊不禁的是他總是“勝利”。阿Q是給別人做短工的,地位不高,而且總是惹到那些閒人,自然就少不了一頓打。那些人揪住他的衣領,在牆上磕上幾個響頭,不到十秒,阿Q自己反倒這樣想:“現在的世道,還有兒子打老子的……”然後便樂呵呵地走了。這就是阿Q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這無疑是狂妄自大、自欺欺人。阿Q的得意之態、愚蠢愚昧在“精神勝利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阿Q更可笑,也更可悲的是他竟然和王胡比醜,比不過了還生氣,這充分說明了阿Q的生活無聊到了極點。從被人欺負後的反抗到怒目而視到自輕自賤,阿Q已經麻木了,這無不使人感到可悲與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