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現實,調整理想

北侖中學高二(9)班張雨露   指導教師   葛惠霞

可曾失意彷徨,深味競爭失利的濃厚悲涼;

可曾不堪重荷,只覺前途茫茫風雨飄搖;

可曾自慚形穢,默默地將創口緊緊掩藏;

可曾遭人誤解,嗟嘆無人能懂心靈流浪;

可曾叛逆反抗,拒聞師長諄諄告誡;

可曾以醜為美,誤入歧途仍固執己見;   

可曾背水一戰,慘遭敗北陷於絕望;

可曾為愛痴狂,迷失自我只留惆悵;

可曾痛失至親,無所倚傍孤楚悽惶;

可曾遭際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失落迷惘痛苦掙扎?

這一切的“可曾”,我都曾經歷過,體驗過。每一個“可曾”,都是劃在心口的一道傷痕;每一個“可曾”,都是我成長的足印;而那個最難調和的“可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至今仍噬咬著我的靈魂,讓我思考探索,尋覓著調和它的良藥。

從小,我就謹記母親的教誨——天道酬勤,於是,我拼盡全力,朝著心中美麗的彩虹——理想,作著一次次的衝刺:我熱愛舞台藝術,無數次幻想著在鎂光燈下享受掌聲與榮耀,可是實力不濟唯有出局;我渴望覓得知己,時時處處懷揣著真誠的心,盡力做著與人為善,可是謹小慎微讓我孤獨依舊;我更曾拼盡全力朝著心儀的重點中學衝刺,可是發揮不佳名落孫山……

我被淹沒在痛苦的河流,左岸是冰冷殘酷的現實,右岸是溫暖誘人的理想,而中間卻是滾滾滔滔奔涌著的河流,其間流淌的是怨,是恨,是我最無奈的嘆息。屈服?還是挑戰?

放眼史河,三千年前那位煢煢獨立的聖者——孔子給予了我智慧:何不直面現實,調整理想?

孔子身逢禮崩樂壞的春秋亂世,卻懷有一顆普救民眾的仁愛之心,以“恢復周禮、禮樂治國”為自己畢生理想。雖已明了 “其道不行”,卻仍以殉道者的獻身精神,“知其不可而為之”,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百折不撓推行其“道”。但當其看出有生之年難以“行其道”時,就及時調整了理想,改“行道”為“傳道”。晚年雖有魯君高官聘他,卻能抵住誘惑,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潛心整理文化典籍;創儒學,育弟子,專心從事教育“傳道”。

正是由於孔子及時地調整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在堅持“其仁不變”的前提下,積極地改變“入世”方式,才有一代儒學的開創,造福萬代,成千秋帝師,萬代聖宗,實現了其生命的價值。

是呀,當理想與現實矛盾時,何不效仿孔子,及時調整呢?

無緣名校,那就正視不足之處,在此刻腳下這方土地潛心經營,焉知抵達不了廣博?

技不如人,那就走下舞台,把對藝術的理解融於生活用於品味,也許台下更有風光無限?

知音難覓,那就別再望眼欲穿,而是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或許下一個敲開心門的,會是我一輩子的知己!

但是,現實,有時殘忍得讓人難以直視。魯迅說過“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可猛士鮮矣!古往今來多少人被冰冷的現實所凍結,被歷史的潮流所淹沒。接輿髡首、商扈裸行,正是他們消極遁世、難以直面現實的真實寫照。

因而,調整理想的過程,是一次痛苦的自我解剖,它需要你真正認識自我,否定自我,然後重塑一個新我,實現自己的精神突圍,一如那手持竹杖,身披蓑笠,腳踏芒鞋的東坡居士,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被烏台詩案的殘酷現實推向了無底的深淵,他並未一蹶不振,而是釋然地結廬躬耕,寄情山水,讓心靈在大自然中沉靜,過濾,蟬蛻,新生。終成一代大家,為列代崇仰。

是的,只有你用心靈審視自己,才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真正完成自己的精神突圍,調和好自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人生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坎坷與曲折,每一朵鮮花都包含著荊棘,每一個燦爛的理想都包裹了現實的利刃。那么,當現實的利刃再一次劃破你的心口,當理想的彼岸顯得那樣遙不可及,你要直面那血淋淋的傷口,告訴自己:“一蓑煙雨任平生,誰怕!”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審視腳下的路,是否值得你這般的風雨兼程。倘回答是“否”,那就毅然地調整自己的奮鬥路線,重新為心靈插上翱翔的翅膀,這樣,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青年朋友們,當現實以殘酷冰冷的姿態向著理想叫囂,我們決不以飛蛾撲火之式自取滅亡;而是明智地直面現實,調整理想!

【點評】:

這篇《面對現實,調整理想》是寧波市XX年“語文報杯”高一高二現場作文的競賽文。題目要求為列舉出你生活中的十個難題,並就其中一個問題構想一個解決方案,要求有“問題陳述”和“方案構想”。這類作文為時下中學生所陌生,有較高的寫作難度。該文的習作者在列舉了自身生活中的十個難題後,就其中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問題展開論述。行文立足於“我”,以自己的心路歷程——“我痛、我思、我悟”為線索,先寫自己遭遇理想與現實矛盾的痛苦彷徨;而後放眼史河,從先哲身上覓到解決之道——“面對現實,調整理想”;再深入思維,悟出“調整理想”的關鍵是審視自己,實現自己的精神突圍,這樣才能準確地調整理想,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全文論點清晰,論證過程環環緊扣,步步深入,水到渠成,作為一篇現場作文,已頗不容易,也基本符合題目的要求。但倘從文體的嚴格角度而言,其“方案構想”的思辨性方面還可加強,“解決方案”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難”與“應對策略”尚可詳盡。(葛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