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視自己

《呂氏春秋》中有這樣一段話:“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它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首先必須認識自己。《聖經》中,一個法利賽人和一個稅吏去禱告。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上帝啊,我感謝你,我不想別人勒索,不義,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進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個稅吏遠遠站著,頭都不敢抬,捶著胸不乾求上帝開恩,可憐他這個罪人。耶穌講完這個故事後,說:“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人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人們天生就喜歡這樣,拿自己和別人比來比去,在比較中,來判斷自己是幸福還是不幸。照此說的話,那最壞的情況就是孤身一人了。我們的天性激發了想像力,又在詩歌中吸取了幻想的精華,然後就塑造出一些高大的人物形象。可我們看待自己,卻覺得自己最低下,渺小,除了自己,一切都是美好的,別人都是完美的。這種想法其實並不奇怪,人們總是能敏銳的察覺到自己的不足,並且認定別人的優點正是自己所缺之處,不僅這樣,連自己擁有的品質也一併安在別人身上,最後再給他們加上一種理想的,自然而然的色彩。這樣,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就出現了,實際上他只是我們臆造出來的而已。如果我們認清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是軟弱的,同時有採取了不屈不折的進取態度,終有一天會驚奇的發現,我們在波浪中顛簸,又是逆風而行,卻比那些用槳和帆的人航行得更遠。而且,如果能和別人並駕齊驅,升值超過他們,就會有種充滿自信的感覺。人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有相信自己,才能開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你的獨特就是你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