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作文輔導:大膽推測,揭示原因

聯考作文評分標準,在“發展等級分”的要求中,“深刻透徹”的內涵是:“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②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③預感事物發展的趨向和結果”。

“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也就是要學會尋根溯源。如果構思時問上一句“為什麼答案會是豐富多彩的?”不但有話可說,也有可能加深文章議論的深度。有時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分析中展現自己獨到的推理。比如我們完全可以作這樣的假設:瓦特未必是發現蒸汽可以成為動力的第一人。傳統的說法是:少年瓦特看到水壺蓋被蒸汽掀動起來,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蒸汽機。——這個材料曾廣泛地被運用在文章中。按照習慣思維,這個材料一般被用作“要注意身邊的事物”“觀察思考很重要”“要多動腦筋”“要抓住靈感”的證明材料。我們質疑瓦特未必是發明蒸汽機的第一人,理由如下:

只要是帶蓋的水壺,在水沸騰的時候,壺蓋一定會被蒸汽掀動。祖先發明有蓋的燒水用具,至少已經有3千年的歷史了(我們從文物中可以看到古代的各種水壺)。在3千年中,難道真的沒有一個人看到水壺被蒸汽掀動起來的現象嗎?一定有人看到了這種有趣的現象。在看到的人中,一些人想到了可以把它作為一種動力,其中一些人去作過這方面的嘗試。在做過嘗試的人群中,多數人失敗了,但是有人曾獲得過成功。在獲得成功的人中,有人可能向統治者及社會介紹過他們的發明,但是沒有人重視他們的發明。甚至史書不記載。為什麼那么多先驅的發現沒有被重視?為什麼直到瓦特才會成為現實……最後我們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生產力低下的社會中,由於沒有社會需求,科學發明沒有動力,會受到限制。而英國的工業革命對生產力的需求使瓦特的發明成為現實。任何科學技術的革命都是生產力的需求的結果。所以瓦特未必是發現蒸汽可以成為動力的第一人。

只要善於發現問題並努力作一定的探究,多少能有一些自己的見解,顯示出“研究能力”,在寫作中將是很“討巧”的。曾聽南京大學張宏生教授說《水滸》,提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他認為那個座次的排列有問題,“沒遮攔”穆弘並無什麼不得了的本事,書中也沒什麼記載,卻排在第二十四位;而為梁山立下不少大功,名氣很大的“鼓上蚤”時遷竟被排在一百零八人中的倒數第二。這會是什麼原因呢?得靠分析推測,有可能是作者原來為穆弘寫下的故事後來刪去了,而寫時遷時即興發揮,演繹出新的故事,更兼文筆精采,所以留下破綻。———我看《水滸》時也一直有類似的不解,但是正是因為沒有想到去“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所以惑之不解。

適當地作一些類似的推理訓練,對作文思維極有好處。在發展等級分評分標準中,“有創新”一項具體要求有“見解新穎”“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指的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