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草--2004年上海春季聯考語文作文題解析

這次春季聯考作文題仍屬於話題作文類,而且顯然借鑑了1999年全國卷聯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出題思路,考生不會感到很陌生,因而自然有心理和情緒的可接受性,這就避免了有些考生可能臨考時產生的緊張感甚至突發暫時“腦空白”而影回響有水平的發揮。

出題是高屋建瓴又貼近社會現實生活的。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市場競爭劇烈,倡導人文關懷的今天,每個人都會有不同層面和不同程度的“煩惱”,都需要“增加勇氣和自信心”,甚至希望自己“變得富有創造力”。即以聯考而言,有的考生是胸有成竹躍躍欲試,把聯考當作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時刻,而多數考生可能有因來自方方面面的“逼壓”而生出種種“煩惱”,真想得到“忘憂草”啊,因而即使從這些“煩惱”的自身事件和感受出發也可以成文的。何況,作文的要求事實上提倡“自由發揮”,最好展開想像的翅膀,提煉出有創意的故事,或者新奇的幻想,或者獨特的議論。

不管寫什麼,最要緊的是作文必須體現出“增加勇氣和自信心”,這是作文的靈魂,乃一篇之警策,如果“煩惱”滿篇,渴求“忘憂草”忘掉煩惱,“勇氣和自信心”無增加的因果可見,那就陷入了消極,甚至變成訴說“煩惱”的無奈就不可取了。

如果肯定“忘憂草”,即可以從實際的“新藥”去想像構思,寫出忘憂之後的效果,或者社會需要忘憂去立論;當然還可以深入開掘,“新藥”其實是“心藥”,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也就是倡導自我的,或者相互的,或者求醫的心理疏導,甚至幻想出一個沒有“煩惱”的世界,或者去舉起“忘憂草”之劍去拯救“煩惱國”,或者像寓言故事《貪泉》、《瘋泉》那樣,諷刺一番也未嘗不可。

如果否定“忘憂草”,則可以肯定現代社會充滿矛盾,處在一定社會地位的人不可能沒有煩惱,有煩惱即有問題,解決問題就是發展、提高和進步。由此可以派生出多少故事,多少科學的方法,多少可以議論的人和事。這裡面可以寫偉人的故事,也可以編凡人的故事,可以寫知識小品,也可以寫卡夫卡式的“變形”小說,議論則更可以發揮迎煩惱、抗煩惱、解煩惱的獨特見解,以至於可以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現代憂患意識,更顯出現代青年的抱負和責任感了。 (特級教師陸繼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