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話題作文的命題模式可以休矣?(四)

作文命題之比較

聯考作文應該讓所有的人都猜不到題,套不上題。可為什麼總不免事與願違?為什麼這幾年猜題現象越發增多了呢?除了前述之因,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作文命題往往跟現實跟得太緊。比如,2002年我國加入了WTO,同年又是足球世界盃大賽,這些均與規則息息相關,北京的考題恰恰就是一道關於“規則”的話題。今年,黨和國家的新班子誕生,開始了第三代領導集體向第四代的轉移,與“非典”的抗爭肯定也會給社會進步帶來新轉機,而北京的考題又恰恰是一道關於“轉折”的話題。如果循著這樣的思路搞下去,不是等著讓人猜題嗎?

相形之下,全國卷與上海卷的情況則好一些。如果說,全國卷前幾年還有一點緊跟現實的話,今年的“感情親疏對事物的認知”就是一道很難猜到的出得不錯的題目。上海2002年是一道要求以“面對大海”為題來寫的作文,這道題目雖沒有緊跟現實,但也是一道容易套寫的作文。比方說,準備了一篇懷念恩師的作文,原來是在一片叢林前勾起懷念,現在將叢林前改為大海邊,其他內容基本不動,不是就套上“面對大海”嗎?再比方,準備了一篇暴風雨中思考的作文,思考了大自然的偉大,思考了不可抗拒的力,現在將暴風雨中也改在大海邊,其他內容仍然不變,不是又套上“面對大海”嗎?但是,上海今年的談“雜”,卻是一道出得極好的題目。社會、人生、自然中,“雜”何處不在?誰又能說自己無“雜”可寫?然而,“雜”又並不涉及某個確定理念,特指某個具體對象,可謂看似無限制中設計了嚴格的限制。因此,無論你事先熟記多少作文,你都休想套得上;無論你準備得再充分,你不絞絞腦汁就休想寫好。一句話,是騾子是馬你必須在考場上見高低,憑真正的實力拿高分。這樣的命題,才是符合聯考作文之目的與功能的最成功命題。據報載,上海今年聯考作文無滿分。但無滿分就能說明上海考生水平差嗎?或許,這正是成功的命題有效保證了公平、公正競爭的結果。

可是,上海的談“雜”恰恰不是材料話題作文。

那些把材料話題作文的“優越性”說得神乎其神的人士,難道不應該從中悟到一些什麼嗎?掌管聯考作文命題的有關部門,難道不應該引起一些注意嗎?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