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國卷Ⅰ聯考滿分作文:一碗一筷詮中華

白落梅曾寫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曠遠,地的遼闊。嘗難盡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態。”中華食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一句“民以食為天”竟令無數文人騷客、權貴寵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夾起一雙木筷,從胃開始,讀懂中華。

古來便有七俗:“柴米油鹽醬醋茶。”從原始人的“茹毛飲血”到如今“蒸煮炒燜燉”,火的使用,讓中國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這,恰好體現了古人們的創新精神。倘若沒有創新思維,又怎會有火苗的出現?又怎會有火種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國人性格真諦。

食物承載的還有人們的性情。廣東人好喝湯,正如廣東人的性格,溫潤謙和;四川人愛吃辣,也恰體現了川妹子、川哥哥們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鴨色澤金黃,製作講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兒”們謹慎機智的最好表現嗎?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酸甜苦辣鹹,五味全。五味構成一桌滿漢全席,菜式多樣,人也多樣,中國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華傳統。元旦吃餃子,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食物們的名稱由於諧音也被用來傳遞美好願景——年年有“魚”,湯“圓”團圓??這些都體現了先人們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誠的美好祝願。

然而,正如《月亮與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幣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其背後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發了人們的恐慌。不知從何時起,三鹿奶粉開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紅心鴨蛋成為了蘇丹紅漿液的代名詞,蝦不只是蝦,而是注膠蝦??漸漸地,人們談“食”色變,浮雲蔽目,食物難辨好惡,這正折射出今日中國個別商家眼裡唯利是圖,罔顧他人安全,實在是“利慾催人萬火牛”,悲哉!

所幸中華民族沒有放棄抵抗。食品監管力度的加大、有關法律的出台、執法程式的嚴格??均在扼殺著不良商家的壞念頭。最終,蔽目浮雲將被吹薄,也不再會因為“不見長安”而發愁了。

裝盛中華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細緻紋路,碗身描繪艷麗的花,這是中華民族千年手藝傳承,歷史沉澱;夾食中華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堅韌,恰如中華民族性格剛直正義,不阿不諛。

中華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還有人性;烹飪方式的改進始發於人們的創新思維,源起於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縱有安全小隱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責任心之強大。捧起一碗,執起一筷,於色香味俱全的中華美食中,歆享中國特色中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