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題:回顧知識畫龍點睛

資深教師支招高考作文

“作文能力在平時,作文成績看發揮”,那么臨近高考,學生有必要為作文進行備考嗎?如果需要準備,又該如何進行?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泉州第五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陳月雲老師。

回顧知識比收集素材更重要

陳老師說,高三學生在準備作文時,適當關注時政材料仍然是有必要的,至少必要時可以作為作文的論據材料。

但是就作文本身來說,知識的積累,語言的精彩和構思的巧妙,是閱卷老師評判的重要標準。相對而言對時政材料、熱點話題的關注了解,重新獲得新的觀點、新的看法,這種做法只是小細節。因此,在這方面投入太多時間精力,不必強求,只要保證一定數量的接觸即可。

陳老師特別指出,學生倒是應該要重視對知識的回顧積累,把握好和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繫,巧妙地運用於高考作文中。

良好的開端

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考作文尤為如此。製作一個既一目了然,又新穎別致的標題,在第一時間吸引閱卷老師注意,是獲得作文高分的捷徑。以近期兩個電視劇劇名為例,一個是《絕勝天良》,它讓人費解,有點不知所云;而另一個《天不藏奸》,則可以讓人立刻領會到它要表達的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意思。

陳老師說,許多考生在擬定作文標題時常常就存在前一種情況。因為閱卷老師在閱卷時必須保證一定的速度,沒有太多心思去考量標題的“含義”,費解的標題在通常情況下會適得其反。

當然,使用“怪題”也並非一概不可,考生如果使用了令人費解的題目,就要特別注意,在接下來的作文開頭立即進行闡釋清楚,做及時的“補救”,這樣也會得到閱卷老師的認可。

正文的起始也十分重要。陳老師說,根據以往經驗,“巧妙的情景設計+富有氣勢的排比句子+生活中類似的感慨”,這三點通常能夠做到以情動人,獲得高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另外,行文中有思想的火花碰撞,觀點新穎,有亮點閃爍其中;結尾富有內涵,有一定的文化、哲理價值,這也是高分作文出奇制勝的法寶。

盲目猜題沒必要

學生盲目進行猜題,用下賭注的心態押題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投機者猜中作文題目的幾率幾乎為零,從歷年來的高考試題來看,太熱點的題目往往都不會考到。

老師一般會依據歷年的試題,研究可能出題的走向,哪些考的可能性不大,有必要跟學生講明。就五中來說,往年最後一兩個月里,語文組老師往往都會分析出題的走向,緊跟出題形勢,進行必要的預測,引導學生做好備戰作文的準備。所以,用“猜題”不如用“預測”,要相信老師們會在這方面為考生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