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揚州為話題的作文:十年一覺揚州夢

【篇一:十年一覺揚州夢】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用一詩,把揚州展現的淋漓盡致。揚州是我的故鄉,這古雅素淨的地方,充滿了無盡的魅力。

玲瓏剔透的雨花石,製作精巧的草蓆,讓人直流口水的大儀牛肉,一口便回味無窮的十二圩香乾……

揚州的市花當屬瓊花,但廣陵的芍藥與洛陽牡丹齊名。素有“揚州芍藥甲天下”之稱。街頭巷尾,隨處可聽到鏇律優美的揚州民歌——《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揚州,有物、有花,自然也少不了景。說景色,何園被譽為“晚清第一園”,但瘦西湖,還是更勝一籌!“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在游瘦西湖時,有感而發寫出的千古名句。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稱:長春湖,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瘦西湖可分為六大景點。兩堤花柳靠在岸邊,湖水清澈見底,如同一面銅鏡。瘦西湖自古就是賞月聖地,走在二十四橋上,看著圓月的倩影映在湖面上,分外皎潔,正如詩中所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無論白日或黑夜,瘦西湖景色一點也不亞於杭州西湖。

揚州,實為江南的瑰寶。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沉浸在“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美譽中,讓人流年忘返!

【篇二:十年一覺揚州夢】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唐。杜牧《七絕。遣懷》

這是我最喜歡的唐朝大詩人杜牧的一首七絕《遣懷》。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唐詩是五七言古體詩的高峰,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在唐代燦若星河的大詩人中,我最喜歡的除了盛唐的李白,就是晚唐的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又號“杜紫薇”,生於晚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是宰相杜佑之孫。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的杜牧進京趕考,高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此時的杜牧,可謂少年得志,天之驕子,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壯麗的錦繡前程似乎從此就展現在杜牧的眼前。

只是命運永遠充滿了百轉千回的波折和意外。

杜牧出身名門,文採風流,詩賦俱佳,又兼有經濟之略,還精研孫子兵法、善論兵事,像這樣的一個人,若早生100年,在唐初開明繁盛之世,他或許也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展自己自己報國安民的政治抱負,可惜命運偏讓他生在了滿目瘡痍、支離破碎的晚唐。

在封建時代,哪個正直的文人不期望能以數載寒窗換得盡忠報國,何況是文武雙全,反對藩鎮割據,渴望國家強盛統一的杜牧,何況他身上還有遺傳自祖父的文人的錚錚傲骨,於是杜牧在朝堂上就無法做到見風使舵與沉默自保,無法隨波逐流苟且偷安,這樣的人自然就被人排擠不容於朝,從此他只能沉淪下位,先是下放至江西、宣州諸使做幕僚,後來,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又邀杜牧到揚州做自己的幕僚。幕僚是什麼?就是州縣的小官,如錄事、參軍一流,晚唐時藩鎮割據,地方的節度使、觀察使等都由武人軍閥充任,杜牧就是給這些武夫軍閥當幕僚,長達十多年,他的滿腹救世抱負都只能憑著一介武夫的喜好,根本無法實現,所以杜牧鬱鬱寡歡,他不能以自己的滿腔熱血去實現理想換來天下百姓的福祉,他只有轉身逃避,除了沉醉醇酒美人和放浪形骸,杜牧又能怎么樣呢?於是就有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他只有沉醉、沉醉,最好一直醉下去,最好永遠不要醒來——

於是,他就有了筆下詩中放浪形骸的揚州浪漫生活: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這首《遣懷》的前兩句是杜牧對自己昔日揚州生活的回憶:一個落魄的文人,潦倒江湖,漂泊四方,走到哪裡都不忘借酒澆愁;那些秦樓楚館裡的美人們,舞姿曼妙,撩人動情,浪漫的風流韻事自然不必細說。此詩第二句“楚腰纖細掌中輕”運用了兩個典故:一、“楚腰”,指美人的細腰。《韓非子》中有雲“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二、“掌中輕”,指西漢時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歷史上趙飛燕與楊貴妃、西施、貂蟬、王昭君並稱為“中國古代五大美人”,有“閉月隨風羞花沉魚落雁”之譽,《飛燕外傳》上說她“體輕,能為掌上舞”。從詩的字面上看,兩個典故,都是在誇讚揚州妓女之美,但請注意,杜牧這首詩的開篇就是“落魄”兩字,仔細玩味這“落魄”兩字,就不難看出,杜牧對自己一事無成、寄人籬下的遭遇是多么的慨嘆和不滿!

所以,杜牧才又寫下了“十年一覺揚州夢”一句,世事如夢,人生亦如夢,然而,人生也如夢初醒。十年表面上的繁華熱鬧,恍如隔世一夢;十年的沉醉酒色、放浪形骸,也不過是一場大夢而已。其實,每當午夜夢回,杜牧的心中就悲從中來,難以自已!

可更悲更痛的是,“十年一覺揚州夢”卻還“贏得青樓薄倖名”,流連風塵十年,蹉跎歲月,最後竟連流連的青樓也責怪自己負心薄倖!只要將杜牧與後世的大詞人、北宋的柳永稍加對比,我們應該就能理解杜牧傷在何處痛有多深!

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柳永與杜牧一樣,同樣是相門之後,同樣英俊瀟灑,同樣文採風流,同樣都混跡青樓,不同之處就在於,柳永得到了妓女們的愛戴,這種愛竟至死不渝;而同樣流連風塵十載的杜牧,又留下了些什麼?竟只換來了“青樓薄倖人”的惡名!

這其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柳永知道自己一生都仕途無望,所以他能將一腔赤子之心完全安放在偎紅倚翠的俗世之中,他雖然也潦倒,但他堅信“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柳永並不痛苦,相反他在精神上是快活舒暢的。可杜牧卻不是柳永,他人雖然身處煙花深處,美酒佳人,縱情暢飲,但他的心並沒有在青樓駐足,他的心中依然燃燒著一展宏圖的報國壯志,所以,他不能安心在揚州青樓里盡情風流,但最可悲的是,十年蹉跎歲月中,這個世界上懂得他的人,懂他的滿腹文采韜略的居然是青樓的賣笑女子,每次心念及此,他怎能不痛不欲生?!

台灣女歌手李麗芬有一首歌《愛江山更愛美人》,因為被作為台視版《倚天屠龍記》的插曲而廣為傳唱,其實,自古英雄男兒,都是愛江山也愛美人的,可是悲劇在於江山和美人往往不能兩全,可杜牧的悲哀卻在於,以他詩賦俱佳精研兵法善論軍事的絕世之才,卻既無法實現自己的壯志贏得江山,也不能在美人的溫柔纏綿中忘卻一切憂愁盡情銷魂,時也性也命也,夫復何言?!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篇三:十年一覺揚州夢作文

夢到了揚州八怪的鄭板橋,奇怪怎么有人以怪自詡呢?古代人講禮儀,卻有張狂如李白,古怪如板橋,風流如杜牧。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時代不斷進步,文學不斷退步。一個人寫點東西有了點成就,就有了出路,一是成了作家協會成員,一個成了入仕的資本。單純的文學,都被格子給格式化了。

人心不古啊!

如今做人比古人要更精明,更陰險了,書本似乎沒有巨大的改變,而書本與現實的差距如今幾乎成了反差。才子佳人再不會有佳話。美女愛財,才女愛官,官女愛背景,背景女好色。

舉酒約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樣的意境已經沒了,如今的文學書卷味和檔案味集合,沒有了超然的感覺。文字本來恣意縱橫,無所拘束,如我這樣的人,也只能在網路上,自己不加宣傳的部落格上胡亂敲打鍵盤,期望偶然的被知音讀得,有所收穫,若遇到佳人捧場,那一定是懷疑時間迴轉,到了古代了又。

今夜,約了板橋和杜牧與東坡先生一起吃肉,神遊赤壁。又見佛印袒胸露乳,風雨交加,孤舟一葉。天地沙鷗,暢懷激烈,又約武穆,圍棋殺鎮。席間又買商女,琵琶鼓瑟,唱《後庭花》。

忽然一葉落,天下知秋。如爛柯人,遺憾人生,白駒過隙。

詩曰:不看東山看西山,又趕駑馬過平川。感懷身世風和雨,往事不堪一聲嘆。

【篇四:十年一覺揚州夢】

半夜醒來,抬頭一看錶,迷迷糊糊一覺睡了五六個鐘頭,腦海里頓時就有了“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感慨。我前邊走,後邊十歲的孩子一個勁兒跑著跟著喊我爸爸爸的時候,頓時就有一種蒼老感湧上心頭。

小兒的叫喊聲似乎把我從一場長眠不醒的夢中喚醒。仿佛是在昨天,我還是和自己的孩子一樣也是個天真幼稚的頑童,突然夢醒時分,我就有了從天而降的孩子和家庭,我臉上有了幾絲皺紋,頭上有了幾根白髮,要上歲數要老了。我總感覺,漫漫的人生路好像才剛剛開始,難道就要這樣走下坡路,逼近死亡?我有好多事想做要做,還沒有來得及做,真是不甘心,不甘心!

當人無所思事百無聊賴的時候,會感覺一天猶如一年,時間過得很慢長很漫長,好像很難打發。相反,當人為了工作為了生活,四處奔波,忙忙碌碌,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不能滿足需要,還要加班加點,早出晚歸,起早貪黑,連吃飯睡覺休息都不能按時進行的時候,就感覺一年縮短為一天,時間過得真是太快太快了。忙乎起來,一天當中,剛才還是旭日東升朝霞滿天,轉眼間就到了日暮西山晚霞侵染,似乎是一剎那一眨眼間的工夫。如此,滾滾長江滔滔黃河東流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此,童趣盎然的稚嫩兒童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婀娜多姿的嫵媚少女變成了老態龍鐘的太太。

從哲學意義上說,時間是指物質的持續性。“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日月穿梭”……類似形容時間過得飛快的名句妙語太多太多,多得不勝枚舉。從文學的角度來評判,這些句子運用比喻的手法,很傳神,很生動。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以為這些詞語是運用了不著邊際的誇張手法,和現實中的時間狀態不很吻合。到了一把年紀,從現在看來,我錯了!這哪裡是誇張?說光陰過得快,似箭如梭,很是真實,一點都不顯誇張,並且倒有縮小的成分。當今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科學發展快馬加鞭,專家、科學家、工程師等科研工作者動了不少腦筋,可惜無論人想了多少辦法,“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總不能讓時間停滯不前,更不要說讓時光倒流。

人說啥東西主貴,都把它比做金子,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比金子還寶貴。一位名人說過,“浪費自己的時間,無異於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借刀殺人。”不知道珍惜時間,不知道好好利用時間,眼睜睜看著讓時光白白溜走,也是一種莫大的犯罪。

有人總喜歡等到天黑才發現這事該辦沒辦,那事該辦沒辦,才發出一聲聲無奈的遺憾的嘆息。嘆息終歸是嘆息,遺憾終歸是遺憾,都於事無補。有人總習慣把事情推脫到明天去辦,而不在今天,現在就去辦。他們總認為東山日頭一大垛,出了這個有那個,明天有的是,今天還是縱情暢飲,盡情戲耍,優哉游哉。其實,昨天不可留,明天不可靠,最靠得住的就是今天,就是當下。眼前的東西都抓不住,何談明天?

一般來說,上年紀的老人歷經坎坷和磨難,會感覺時間不多,而不懂事調皮搗蛋的小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會覺得來日方長,時間多得是,不妨玩耍,不妨嘻嘻哈哈,反正年齡小,離長大成人還有好多年好多年。殊不知歲月最殘酷無情,也最公道公平。飽經滄桑的老人也曾是不諳世事的翩翩少年,是歲月這把無情的劍,把他們強健的體魄擊倒了,使他們的頭髮變白,腰肢變彎,耳不聰目不明。從少年到老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個生老病死的過程,人人都迴避不得改變不得,更抗拒不得。儘管說世界上研製成功那么多抗衰老藥物,其療效也被吹得神乎其神,其實都經不起考究,都顯得滑稽可笑。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這首杜牧回憶當年在揚州當幕僚時的抒情之作,散發著人生虛無主義、遊戲人間的人生觀點。“黃粱夢”的典故,呂洞賓趕考的路上,一個夢境竟然經歷了從太尉乘龍快婿到邊關戰敗到妻子紅杏出牆到兒女雙亡妻離子散到淪落為乞丐的過程,悟透了人生無常的消極和悲觀。一個夢竟然做了十年,當然是一種誇張的描述,倒也充分說明韶光之易失人生之短暫。不少人發出“人生如夢”的感嘆也就不足為奇。

低頭想想,人生中能有幾個十年?沒有幾個。在人生旅途中,十年只是一個瞬間。如果把人的一生劃分幾個階段,早十年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小孩子,哭哭啼啼,跟屁蟲,不懂事,不能掙錢養家餬口,生活不能自理,離開大人不能活;後十年,也就是彎腰駝背瘸腿多災多病的十年,走路離不開拐杖哼啊嗨呀一搖三晃風燭殘年的十年,又是糊糊塗塗,生活離不開人照料的十年。掐頭去尾,人生真正的好日子沒多少年。正因為如此,人才更應該珍惜自己短而又短的好日月好光景,才不可荒唐、虛度。

對於那些衣食無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千斤散盡還復來的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不求上進的官宦子弟和富豪子女,儘管說人生中沒有幾個十年,卻仍感覺日子寂寞漫長得難以打發,奉行醉生夢死的人生觀,到處尋找感官刺激,美其名曰“花開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如此牽強附會的理解,完全誤會了杜秋娘的本意,完全是為自己的及時行樂尋找藉口。把這首詩的前兩句“勸君惜取少年時,勸君莫惜金縷衣”結合起來理解,本意是勸人趁著青春年少,實實在在乾一點事,乾出一點名堂,並非那些紈絝子弟斷章取義的曲解。

人生不能沒有夢想,而把整個人生當成一個夢,企圖昏昏沉沉長眠不醒,浪漫足夠浪漫,詩意也很豐厚,但千萬不可以做夢的態度去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凡俗夫子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都很難有所建樹,遇事大大咧咧,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能成就幾何就不難想像了。但願“人生如夢”的心態,只是把人生中的功名利祿看得如過眼雲煙般的淡漠和超脫,而不是把這句話作為平庸人生的理論根據,從而少了許多患得患失的斤斤計較的算計,多了許多寬容豁達開朗的胸襟。

人生應當怎樣度過,人應該抱有怎樣的人生態度,許多功成名就者的至理名言佳句已經很多很多,足以令人警醒,催人振奮,我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需我一個才疏學淺的無名小輩在這裡饒舌。世上沒有賣後悔藥,也沒有給人“再不勝怎么著怎么著”的彌補機會。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那是自我安慰,無論怎樣“補牢”,都不如趁早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那些人生名言佳句作者不同,年代不一,人生感悟各有千秋各有側重,但主旨不變,就是人啊,還是趁著精力充沛思維敏捷體力強壯的青年時光,讓人生充實起來,讓人生活出價值,為後人留下一點值得回味和留戀的東西。這樣,等到暮年,等到閉上雙眼,等到躺在骨灰盒的方寸之間,才不會被悔恨包圍,才能坦然離去,才能感覺自己這一生沒有白來世上走一遭,不白活一回。

【篇五:十年一覺揚州夢】

其實很久以前就想去揚州看看,不為其它,只是想知道能夠讓杜樊川這樣的風流才子流連忘返的地方究竟有何特色。

他說:“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傳聞楚王好細腰,楚女為得君王恩寵,瘦到可以在人的手掌間跳舞,這固是有些誇張,然細讀牧之這首《七絕·遣懷》,卻不難看出他對揚州的眷戀。

自古文人騷客狂放不羈,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更何況是牧之這樣才華橫溢的狂人,遂有“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這樣讓後人嗟嘆笑談的風流韻事。

“京口瓜洲一水間”,約好的時間,約好的地點,當在揚大荷花池校區看到攀的那一刻,心中卻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彼此微笑著打著招呼,無須客套做作。

漫步在荷花池公園裡,依依目光中的“春風十里揚州路”濃縮成岸芷汀蘭,水波蕩漾的柔聲細語裡。一花一世界,花開人猶在,花落兩不知,瓊花簇簇,目光逐漸凝注,凝注在嗔怨東風的星眸中,郁郁青青,柳絮紛飛,怕是有人要感嘆“枝上柳綿吹又少”,卻又難以邂逅佳人的失意傷懷,而似是有水的地方必有小橋,這也正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曲作。

他說“流水無情草自春”,流水非無情,只是愁人無意而已,東風若是不怨啼鳥,也不覺這等光景有何特別,遂詩人多有惜春之情,然惜春其實總離不開惜人,風光旖旎的江南總是這般令人眷顧,“六短之君”楊廣下揚州,雖說是欣賞三分春色的瓊花,但這樣一位風流帝王怕是對揚州的人更在意些吧。

暮靄中的深樹,艷陽下的小樓,它何園可做寄嘯山莊,“寄嘯”自是取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之意,重樓傑閣,復道迴廊,山環水繞,花木扶疏,卻也別有一番韻味。這何園卻是有鏡花水月之說,自是丘壑宛然的石壁上有一缺口,嵐影波光下卻見一方圓光,似是明月青山影在波這等景致,臨閣而觀,則見牆壁上一面巨大的鏡子中盛開著簌簌瓊花,宛若仙子臨塵,遂有凌波橋,橫塘而居。

“歌吹是揚州”,一曲凌歌卻又如何盡之。四顧東關街上琳琅滿目的商鋪,極目望去,似是美食更能引起女生的興趣,較之各種物美價廉的飾品,卻又怎奈人頭攢動間的羨煞與憐惜,只是這其中怕是多了幾分異樣的滋味,然見諸於我們這些好吃貪玩之人卻別無二致。

茱萸灣卻是本次行程最後一站,滿目青山,林壑優美,蔚然深秀中的靜謐隨清泉在岩石間跌宕起伏,名軒在竹,舞鶴清風,長橋臥波間的雅然掩綠蔭在游魚中倏忽往來,自是安寧愜意,優美的風景本就容易勾起人之情懷,何況園中清幽淡雅的瓊花只是含苞待放的蘊藏著一抹令人心急火燎的綽綽目光。

也許揚州只是旅行途中的一個不一樣的節點,這種情懷在隨著人之離去怕是也要逐漸淡漠幾分,只是那時誰還在唱著“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只是那一輪明月下,瓊花怕是會盛著滿滿的清香環繞著心間,駐足之人也應該會得到自己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