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特產的3篇作文

特產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有文化內涵或歷史,亦指只有在某地才生產的一種產品。下面是家鄉的特產的3篇作文,請參考!

家鄉的特產1

我的故鄉在浙南的一個山區里。那兒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每年霜降之時,每家每戶都要釀一種紅米酒。

那步驟可是真麻煩,不忙活個一兩天,是絕對完不成的——不信?隨我來!

清晨,天才剛亮,在一片艨艨朧朧的薄霧中,就有人起來挑水。製造這種風味獨特的紅米酒的第一步,就是選幾桶乾淨而清甜的泉水或井水,然而想搶得澄澈的好水,也要有相應的“犧牲”:不得不在別人沒起來之前去。慢慢的,早晨就顯得熱鬧非凡,歌聲,笑聲在整個村子裡迴蕩。

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關鍵。先把紅曲連同剛挑來的清水一齊倒人灑缸中,浸泡上半天。在這半天裡,人也不能閒著,須把上等糯米倒人另一個地方泡在水中,直至糯米變得一顆顆晶瑩剔透、飽滿充實,遠看像粒粒小珍珠後,方可取出,晾上一會兒,待它冷卻。其實呢,這也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一個步驟,因為泡好的糯米香香脆脆,再拌上糖,那滋味可真是美不勝收。孩子們可是流著口水,扳著指頭數日子盼著的。不過一次不能拿太多,不然會惹大人生氣的。就說我吧,上次由於太貪心,多抓幾把糯米,被爺爺發現,他用一種略帶責怪的語氣批評我。因為糯米與紅曲的比例是配好的,被我這樣一攪和,做成的紅米酒的香味就會大打折扣。可我也只能吐吐舌頭,用我特有的討好的目光瞄瞄爺爺——我沒辦法,糯米太香、太誘人嘛!

然後的事就簡單,只要把晾好的糯米倒入裝著紅曲水的酒缸中,攪拌幾下,以足夠的耐心等待二十天,兩者發酵後,就可飲用。當然,前提是你能抵禦住這不斷從蓋沿散出的馥郁酒香。

二十天后,打開蓋子,一股沁人的酒香立刻湧出來。做成的紅酒,色味俱佳:鮮艷的紅色,配上四溢的芳香……嘖嘖!多好啊!不過,我沒嘗過,只能嗅嗅那無盡的香味。唉,誰讓我是小孩呢,喝酒,可不對喔。

方圓十里內,甘醇的酒香能伴你度過這個霜降節氣。

家鄉的特產2

我的故鄉在泉州。泉州是個風景如畫,山清水秀的地方。家鄉盛產龍眼、芒果、荔枝、葡萄等水果,我最喜歡的是龍眼。

龍眼又稱“桂圓”,擁有“稀世珍果”之美譽。泉州栽培龍眼的歷史已達1700多年,早在宋朝時就漂洋過海,聞名海內外。如今,整個泉州市形成一條綠色通道,這便是蔚為壯觀、聞名於世的福建龍眼走廊中心——泉州龍眼帶。

三月底,淡黃淡黃的龍眼花開始像小喇叭一樣逐漸掛上枝頭,引來一群群蜜蜂和蝴蝶,穿梭花間、忙碌不停。人們漫步其中,聞著淡淡的花香,心曠神怡。

到六月,龍眼樹上已滿是綠豆大小的龍眼,這些綠寶寶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風吹雨打,慢慢長大,由原來綠豆大變成楊梅一樣大小。

沒有成熟的龍眼味道又乾又澀。到八月份,大部分的龍眼可以上市。每到這時,“絕品輕紅掃地無,紛紛萬木以龍呼”,溫陵處處展綠傘,花果飄香城內外。只見熟透的果實一簇簇地躲藏在枝頭上,有的一個在一旁,像是和誰在生氣似的;有的五六個在一邊.好像在做遊戲;有的七八個在一起,好像在竊竊私語。摘一顆,剝開殼就可看到晶瑩剔透的果肉,裡面還含著一個黝黑宛如龍眼珠的核。輕輕地咬上一口,嘴唇、舌頭同時盈滿透白的汁水,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

龍眼一身是寶。肉厚、汁多、味鮮的泉州龍眼更曾貴為朝廷貢品。龍眼肉除鮮食外,還可製成罐頭,酒、膏、醬等,也可加工成桂圓乾,營養豐富,藥效顯著。此外,它的葉、花、根、核均可人藥,醫學家李時珍說過:“龍眼大補”,“資益以龍眼為良”。而龍眼樹木質堅硬,紋理細緻優美,不僅是製作高級家具的原料,還可雕刻成各種精巧的工藝品。

噢,家鄉的龍眼,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

家鄉的特產3

我家鄉的特產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讓我給你們介紹一種吧!

它長著一身土黃色的外皮,外皮上坑坑窪窪,凹凸不平,把皮剝開,就露出它的果實,它穿著一件粉紅的外衣,你輕輕的把他的外衣脫下,你就會發現它那嫩白的皮膚,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如果你親口嘗一嘗,甘甜可口,啊太美味啦!朋友你知道他是什麼嗎?猜不出來,我給你出個有關它的謎語吧!

黃麻子,紅帳子,裡面住著個白胖子.

朋友,你猜出來嗎?還是我告訴你吧,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特產——花生,它的作用可大啦!它可以榨油,補充我們身體所缺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還有醫療作用呢,它可以補血,它不光作用廣大,它還很好吃,而且它的吃法還有好幾種呢,如果炒著吃,放點鹽,它就香酥可口,如煮著吃,那就可是一個字,“嫩”還特別香,它還可以做成花生粘,花生酥.怎么樣?讒住你吧?.

我們家鄉的特產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鴨梨、核桃、棉花、香油.說也說不完,它們正等著你去探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