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格林《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600字

最近看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講述的主人公和他的故事讓我很有感觸,讓我有了不同尋常的心靈上的收穫。

書中描寫的是主人公霍爾頓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一個十六歲的男孩,在被開除後不敢回家,獨自在紐約城閒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甚至,還叫了妓女。就是這么個故事,情節司空見慣,既無色情描寫,也沒有渲染暴力。可每一個曾經從青春期的真誠、純情,走向混沌、虛偽、世故、圓滑,而又不甘如此的人,都會覺得這書很親切。它不僅生動細緻地描繪了一個不安現狀的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仿徨、孤獨憤世的精神世界,一個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徵,也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偽和做作。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今天的當代美國文學界的評判和歷史的淘洗,《麥田裡的守望者》已毫無爭議的成為了現代美國文學的乃至世界文學的經典,被成為是“現代經典”。雖說,作家塞林格作品不算頗豐,他除了寫過一些短篇小說之外,這一部小說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實這本小說總計也就十六萬字;然而,小說一出版,就受到國內青少年的熱烈歡迎,認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一時大、中學校的校園裡到處都模仿小說主人公霍爾頓——他們在大冬天身穿風衣,倒戴著紅色鴨舌帽,學著霍爾頓的言語動作。甚至在六十年代初期,外國學者只要跟美國學生一談到文學,他們就馬上提出了《麥田裡的守望者》。從《麥田裡的守望者》出版至今三十年來,美國曆年的一批批中學生、大學生沒有一個不讀它的。美國知名華人書評家董鼎山說,當《麥田裡的守望者》初出版時,雖然書評極佳,我對這類少年自述生活小說根本沒有興趣。經過朋友慫恿之後,我好奇地向朋友借閱,翻了第一頁,就不能釋手,聚精會神地把它一口氣讀完。這是一種很難得的讀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