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900字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

周末到書店裡逛逛,在世界名著書架上,又看到了《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書,很早就讀過,那時是借來的書,沒有更深的理解,這回要買回家,重新溫習一下!.

主人公名叫霍爾頓,他在講述自己被學校開除後在紐約城遊蕩一天兩夜的經歷和心靈感受。這本書不但生動細緻地描繪了一位對現實社會極其不滿的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孤獨憤世的精神世界,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徵,而且還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偽和做作。霍爾頓的性格複雜而又矛盾,但他有著一顆純潔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對那些熱衷於談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對虛偽勢利的校長非常厭惡.在街上瞎逛的他,若看到牆上的下流字眼,便會憤憤擦去;若遇到修女為受難者募捐,便會慷慨解囊. 霍爾頓對妹妹菲蕊關懷備致,百般呵護。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掉下懸崖,他還渴望終生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可是,憤世嫉俗的思想所引起的消極反抗,還有那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發泄、易衝動的青春期心理,又使得他厭倦讀書,不求上進,追求刺激,玩世不恭;他抽菸、酗酒、打架、調情。他覺得老師、父母要他讀書上進,無非是要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凱迪拉克”. 霍爾頓認為成人社會裡沒有一個人可信,全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連他敬佩的唯一的一位老師,後來也發現可能是個同性戀者,而且還用“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那一套來教導他。他看不慣現實社會中的那種世態人情,他渴望的是樸實和真誠,但遇到的全是虛偽和欺騙,而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現狀,只好苦悶、彷徨、放縱,這種精神上無法調和的極度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醫院的病床上……

讀完了他的故事,不禁聯想到了現實生活的這個複雜的社會環境。我們八零後一直都是在家長和老師寬大堅實的臂膀下成長,才從不成熟的狀態走到一個自己獨立的階段,還不知道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到底有多激烈, 假仁假義的偽君子到底有多少……會不會也是像主人公霍爾頓所看見的那樣彷徨不助?真的不知道何去何從?

不過可以了解的是,我們不會像霍爾頓那樣消極,不求上進。和他一樣渴望樸實和真誠,但不會像他那樣看不慣現實社會一切,當人們用美好的角度去想像每件事情,所看到的每一件事才會是美好的!用一個善良純真的心去擁抱社會,去體會一切,一切也都會善待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