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遇見碎片化作文1000字

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就有了生命。那么,當生活遇見碎片化,又會發生什麼呢?

對於這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專有名詞——碎片化,我還沒有過系統的了解,甚至對其的認知也僅停留於字面。幸而藉此次徵文題目,得以對其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參考了網上的幾篇相關文章,大都稱其不是。“網路”是碎片化的標誌,但凡網路上的信息絕大多數都屬於碎片化的範疇。那么問題就來了,這些作者正利用著碎片化的社交方式來大談碎片化生活的弊端,既然如此你就是明知故犯嘍。可見,碎片化還是有它的好處的。正如“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每一個新的生活方式的誕生都是建立在一定利益的基礎上的。

就拿碎片化信息來說,這是現代社會的主流信息來源。報紙、微博、新聞網站等上的信息統統都是碎片化的。其特點就是可以在豐富多元的現代社會中,以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信息量,而閱讀起來也通俗易懂。假如你有任何一個知識方面的漏洞,上搜尋引擎,那裡碎片化的信息會讓複雜的知識系統變得一目了然,得以臨時裨補缺漏。由於信息的碎片化,我們也可以做到隨時拿起或放下,利用起碎片化的時間。

當然凡事都有利有弊,只是我們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去衡量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顯然,又如網上的評論家所言,碎片化信息同樣有它的弊端。它們往往多而雜,使人心下匆匆,方寸無多。你可能正慶幸於不費吹灰之力就瀏覽了大千世界,領略了人世百態,但轉念之間,你又記得多少呢?舊的信息不斷被新的信息所覆蓋,海量的信息豈是你一時就能記下的、理解的。它們往往是一些事實的集合而非邏輯,沒有前因後果,對於一件事的理解缺乏多面性,太過定性。從而也導致人的閱讀變得碎片化,難以養成閱讀長篇文集的習慣;更甚,思維變得碎片化,不會再去深入鑽研某一件事情。

縱觀歷史,有哪一次變法、改革能夠一直廣受好評,若有那定能流傳至今,只可惜沒有。這可能就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吧,我們可以做的最多是揚長避短。選擇性閱讀碎片化信息,像現在明星八卦橫行一時,其實這些東西又和你有多大關係呢?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我們更應該關注那些有意義的信息,類似於時政。同時絕不能放下紙質書籍,目前為止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還是在書,紙質書予人的獨特感受也是電子書所不及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因為人類生活的不斷豐富,時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每天一點點,日積月累可就不得了。據不完全統計,一天零零碎碎的時間加起來有一小時,一周七個小時,一年三百多個小時,想想這么多時間你可以乾多少事情,而你卻在不知不覺中放走了它。作為一名學生,你可以在排隊等飯時背兩個單詞,在上學路上溫故而知新。

總之,自上個世紀以來,對於碎片化的生活一直褒貶不一,它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又使人類退化。在此,我也不敢妄下定論,很可能幾年以後討論的就不再是碎片化生活了,而成功轉型為一種新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