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遊情結優秀作文1000字

從古至今,大凡文人墨客,或成名的,活不成名的,都以玲瓏之筆,或多或少,會對他們的家鄉來段精彩描寫。他們有的填詞詠賦,有的著書立傳,到最終,能被歷史流傳下來者卻是寥寥無幾。就這寥寥幾個,卻造就了地以人得名,地以文得名,也造就了今日的文化產業大共榮,俗稱: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我是俗人,也僅為大千世界凡夫俗子中的一員,茫茫人海滄海微粒中的一粟。今日以笨拙之筆,敘寫自己的家鄉,不免有滑天下之大稽之感,相比歷史中的那些文人雅士 自感只是班門弄斧,好在自己只屬自娛自樂,不在多提,僅此而已。

家鄉麟遊,人口不足十萬,也僅為祖國西北大地上的一個普通小縣,地理結構又屬山區,所以常冠以貧瘠小縣,山區小縣,也就不足為奇。從行政區域劃分,麟遊地歸陝西,隸屬寶雞。就因為小,相比那些人口少則五六十萬,多則近百萬的人口大縣來說,更顯得有些微不足道,無以倫比。從知名度而言,別說三秦大地,就是一出關中西府,也都鮮為人知了。

其實我泱泱 中華大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那么多的省,每個省又分管著那么多的縣。相對於此,不得而知,也就無可厚非了。而對個人而言,我今天所要書寫的是對家鄉麟遊的一種情結,一種揮之不去,綿綿不盡的情結。

一般人,從記事起,從他最初周圍環境、事物的認識起,家鄉這個概念就永存於大腦,就像電腦系統中的某些程式一樣,一旦設定成功,就無法更改。 我就是這樣的人。小時候,爸爸、媽媽給我教識字。他們最初給我教的就是:我是XX省XX市XX縣XX鄉XX村的XXX。也許在他們心底深處,就是擔心我哪一天萬一走失,同時能被被好心人撿著,從而可以說清自己的家門吧!所以從自小起,我便能在大人面前驕傲而自豪地說:我是麟遊人,我的家鄉在麟遊。而這個記憶也成了我人生歷程中最難忘最清晰的記憶。

家鄉麟遊屬於山區,我的家庭又屬於相對貧困的農村家庭 。連綿的群山,潺潺的小河,河川峽谷,殘原山嶺,構成了我這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孩子,對世界的最初認識。家鄉以偏僻出名,以貧困代稱。所以從家鄉麟遊走出的那些功成名就之士,在異地發達之後,也很少以麟遊人自稱。人不論出身,子不嫌母醜,而真正能直接面對者又又有幾人?

我有一個堂哥,在西安那個自稱國際化的大都市裡,以賣大肉為,穩紮穩打拚搏了二十多年 。一次我去西安出差,閒暇之餘去了趟他的大肉店。他見我到來,說想方便一下,讓我給他看會攤。堂哥剛走,這時他的一個鄰居前來竄門,得知我和堂哥的關係後,隨口問道:

“乾陵離你們乾縣縣城有多遠?”

“我不在乾縣,在麟遊呀!”

“啊!那你哥咋一直說他是乾縣人呀!”

這時堂哥剛好回來了,這使我們三人當時都好為尷尬。

這是一個令人辛酸的故事,就像臉上有雀斑的人最不願照鏡子一樣。有時想來,這個社會真的存在者那么多過於虛偽,讓人憐憫的可憐之人,他們用無盡的謊言掩飾著自己的缺陷,而一步步丟失真誠。但社會就是這樣,謊言說得多了,便也就成為真理,在此我只想告慰一下那些可憐而不幸的人們,請不要忘記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請不要忘記自己的根。

我在麟遊縣城的中心廣場上靜靜地佇立,目視著東、南、西、北四條大街車輛如梭,魚貫而過。這是一個微小的,最不起眼的小城鎮。像這般規模的城鎮,中國少說有數千個,相比之下,有誰能留心它,在乎它呢?而那些從此地走出的“仁人志士”們,有誰能記得它,認可它呢?而作為這片土地土生土長的一介無名之輩,此時此刻寫下這篇文章,也不知能否得到更多麟遊相關人士的賞閱,如有可能,那就請大家多多指點和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