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中元節習俗

  福建的中元節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為道教的“中元”,故稱“中元節”。佛教傳說,目連為救母曾求於佛祖,佛祖囑咐他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祭其母,因此又稱“盂蘭盆會”。中元節的民間主要活動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所以俗稱“鬼節”。

  福建舊俗十分重視中元節。民間傳說,七月初一“開獄門”(閩南稱“開巷口”),地官赦罪死者歸家,一時陰界各種冤死鬼紛紛到陽間討吃,一直到三十日“關獄門”(閩南稱“關巷口”)為止。在漳州、泉州一帶,早在六月二十九日,家家戶戶都在門前點一盞長明燈,並以菜飯祀鬼。據光緒版《漳州府志·民風》(卷38)記載:“七月半作孟蘭盆會,延僧設食,祀無祀之鬼。夜以竹竿燃燈天際,聯綴數枝,如滴如墜,望之若星,謂之作中元”。乾隆版《泉州府志·風俗》(卷20)也載:“中元夜,家戶各具齋供羅於門外或垌衢,祝祀傷亡野鬼。”到十五日這天,還設“孤棚”祭無主孤鬼,並延請僧眾禮懺。法事完畢之後,滿台的魚肉、飯菜、饅頭、果等供品,任人搶走,稱為“搶孤”。三十日“關巷口”,又得設祭。舊時漳州“關巷口”日,公府街搭起高台,堆起饅頭山、菜山、飯山,豎起兩根高大的燈炬,入夜滿街通明。這天,還延請高僧超度水陸孤魂,信男信女都前來香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