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說明文作文

狼並不是壞蛋,這樣淺顯的認識是不是太晚.來自生物研究界的報導:世界上每三分鐘就滅絕一種生物,物種的減少給我們人類帶來了空前的危機.我們要保護所有的生物。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狼的說明文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狼的說明文作文篇1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龐大的身影正搖搖晃晃的向叢林深處走去,那裡有一頭死去的麋鹿,不知道是哪個捕食者這么浪費,好好的一頭鹿卻不吃完,只留在這白白餵了蒼蠅,算了,無所謂了,能在這么一個黑夜找到食物也不容易,將就著吃吧。畢竟,在野外,能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它緩緩走至屍體旁,準備享用這意外的晚餐。皎潔的月光撒了下來,照在它的身上,這是一頭體格健壯的公熊。只是,它沒有注意到,除了它,麋鹿屍體也招來了其他的不速之客,漸漸地,有幾隻閃著綠光的眼睛從叢林四周圍了過來。看來,這頓晚餐並不怎么平靜。

的確,在野外,能填飽肚子才是最最重要的,即使這頓飯吃的並不容易。

一雙眼睛率先冒了出來,眼睛的主人長著一張長長的臉,灰灰的耳朵直直的豎在腦袋後面,它微張著嘴,貪婪的口水似乎就要從嘴角流出,這是一匹餓急眼的公狼。熊瞥了狼一眼,壓根沒把他放在心上,要知道,論力量,三匹狼都不一定比得過一頭熊。更何況這是一匹餓狼。可它錯了,狼是群居動物,所以,這次來的不是一匹狼,而是一群狼,一群餓急了眼的狼。在野外,沒有食物就代表要挨餓,餓久了就會死亡。看來,這天晚上,將會上演一場盛大的屠殺晚會,勝者生,敗者亡!

伴隨著一生狼嚎,狼群動手了。兩匹狼率先躍起,死死咬住兩隻肥大的熊掌不放,其他的狼也受到這兩匹狼的鼓舞,紛紛向前。公熊怒了,它直立起上身,左右揮舞著雙爪,一匹狼被甩暈了,鬆開嘴飛了出去。熊的一條腿解放了,便用來攻擊第二匹狼,那匹狼被熊硬生生打斷了脊骨,變成了一具屍體。熊怒目圓睜向狼群咆哮,響聲震懾百里。仿佛在說:“還有誰不怕死,向前一步!”然後一隻熊掌重重的踩在了死狼身上,“這,就是你們的下場!”

熊認為狼群會知難而退,但是不然,同伴的死引起了狼群的憤怒,使原本飢餓的眼神里燃起了復仇的火焰,有三四匹狼眉頭緊皺,四條腿微向後彎曲,身體重心下移,都死死的盯著熊不放。突然,四匹狼一躍而起咬住熊的四肢,剩下的幾匹狼從前方撲向熊,將熊撲倒在地,就在熊死死掙扎時,頭狼早已爬上熊的身體,將長長的鼻吻沒入熊的脖頸處,“溫柔”的舔舐著它的動脈部位,接著,一口咬了下去。

頭狼站起,對月長嚎。月光依舊皎潔,只是地上,多了一匹死去的狼與一頭倒地的熊。頭狼回頭俯視自己的狼群,是的,如果沒有這群傢伙,單靠自己是無法獵殺這么一頭公熊的,而依靠團隊合作,它們戰勝了看似不可能戰勝的對手。

伴著一聲狼嚎,進食開始了。

狼的說明文作文篇2

狼,一直給人以兇殘、飢餓、貪婪、陰險等印象。人與狼打交道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時至今日,人口繁多,資源緊張,狼逐漸被尋求棲息之地的人們消滅。狼少了,生活似安定了,但是隨著狼的消逝,一些與狼息息相關的生物也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

狼是古老的物種,經過幾萬年的進化,狼不斷地適應環境,練就了一身好本領。狼捕食時通常是群體出動,在此之前,狼事先要開會,研究獲取獵物的戰略、戰術。一旦達成共識,完成分工,狼群會依據天時、地形等自然條件去捕殺獵物。狼捕獵時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從不趕盡殺絕,以防獵物滅後狼子狼孫無從充飢。

可以說,狼是出色的軍事專家。狼群每一次捕獵,都會把軍事戰略、集團會工、團體作戰、服從指揮等特點發揮到極限。在與狼的長期鬥爭中,人發現了狼的這些特性,於是,有些民族就開始拜狼為師,狼圖騰也因此而產生。

歷史上的犬戎族、匈奴、女貞、突厥、蒙古等都是崇拜狼的民族。狼在捕食時引天長嗥,互相聯絡,於是人學會了製作牛角號來傳遞戰機;狼捕食絕對聽從指揮,不聽者狼王會一口咬死,絕不容情,於是人學會了制定軍規;狼群捕食時講究出其不意,迷惑敵人,於是有了“兵者,詭之道也”一說。正因為從狼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東西,犬戎、匈奴、女真、突厥、蒙古等民風強悍,一度成為戰威一時的霸主。特別到了蒙古的成吉思汗,將狼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至,從而創立了世界歷史上疆土最為廣闊的大元帝國。但是元朝統制了一個世紀後開始覆滅,究其原因還是由於王室成員窩裡鬥,待民殘暴等原因,《狼圖騰》中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狼和狼一樣,人和人不一樣”。狼無私心,實力最強、能領著狼族不斷壯大的狼就是首領,但是人不同,人無用的規矩太多,爭鬥太多,無能的太子也能做皇帝。漢人為什麼從北宋以後開始一蹶不振,就是因為漢人的小農意識太強,心眼太多,不夠團結,沒有狼的精神,最終被長期與狼爭鬥、拜狼為師的蒙古所統治。《狼圖騰》中有一段描寫狼吃綿羊的情景,深刻地道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一隻狼偷偷進了羊群,拖住了一隻綿羊開始吃了起來。羊群一陣無聲的騷動以後,又安靜了下來,羊繼續吃草,狼繼續吃羊,離狼近的一些羊居然圍在了狼的周圍,觀看狼吃自己同伴的情景,無動於衷。“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說不定下一個遭受噩運的人就是自己。在中國,狼與人爭鬥的主戰場一直在美麗的蒙古草原。草原狼是隨著遊牧民族的減少而減少的。文革末期,大批漢人及被漢化的蒙人遷往草原,高喊“打不盡豺狼虎豹,決不停止戰鬥”的口號,狼成為了一個政治問題。於是,草原一部分被開墾成農田,狼皮、狼肉也成了極搶手的俏貨。民工打狼、部隊打狼,最終,狼退出國界,去了外蒙及其他更遠的國家。蒙古戰馬由於沒有了狼的威脅,也逐漸退化,不復當年神速;鼠災成患,草也不夠牛羊吃了,草原沙化嚴重,人群一度遷往草原腹地。隨著人群的遷入,草原面臨著更大的危機。這種情景就如同一個公司、一個團隊、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其中的一個環節少了狼這種角色,相信這個公司、團隊、國家、社會都會面臨一個缺少競爭、缺少學習而懶散成風、禍端四起的團體。敵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師,敵人,也可以逼迫自己進化,沒有敵人,除了在理想中的社會,只能使自己的進取心不斷退化,最終被不知從哪裡冒出來、分不清友敵的人給擊垮。

狼的說明文作文篇3

對於狼,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狼是可怕的,殘忍的,不過,我認為狼是友善的,聰明的,我們大家應該保護他。

雖然大多數關於狼的成語諺語,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有很多很多,,不勝枚舉,都可以看出狼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狼殘食弱小,甚至危害人的生命,為什麼不殺。再說,人才是地球的主宰,我們無愧於高級動物的稱號,怎么能讓狼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呢?而且,人類在幾千年以來,馴服了很多動物,就連獅子,老虎這些稱之為“王”的野獸都被馴服了,為什麼狼就沒有呢?

對於以上觀點,大多數人持贊成的態度,但我卻有質疑。首先第一點,從字面上去理解,狼,是由“犬”和“良”組成,意思就是狼乃良犬也;第二點,從蒲松齡的《狼》中,我們不難發現,狼以自己的死,去換取孩子的生,你難道不為之所感動嗎?當然,你會說保護自己的孩子是動物的本能,但請你不要忘記,狼在保護幼崽的時,所表現出來的智慧,連身經百戰的老獵人都躲了過去呀!

我聽過這樣一則故事:在一個山區里,一對夫婦和兩個孩子住在一個小木屋裡,還收養了一隻狼。有一天,這家的一個孩子打翻了家裡的油燈,熊熊烈火吞噬了小木屋,狼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奮不顧身的衝進小木屋,救出了孩子,自己卻被大火燒傷了。這故事不足以表現出狼的善良與友善的精神啊!

我們現在還要獵狼,難道你們忘記了凱巴伯森林的悲劇嗎?總而言之,我們要從狼的身上學到忠城,智慧,團結,還有,像觀察狼一樣,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關鍵是要從中學到好的一面,還要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力,積極的去探究,去思考,去發現,去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