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動學生情感之弦

[不是序言]我們積極地探索:如何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做到童言無忌、我口寫我心。可有一天忽然發現,我們這些為人師者也不能做到這一點,總是喜歡雕琢、或許還借來他山之玉,把一篇文章寫得不姓自己。本篇也許你看了會覺得它不像是論文,但是你一定會贊同它的真實。撥動學生情感之弦——作文教學的一點探索江蘇省海門市王浩中心國小 唐 敏《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的確,“生活就是作文”,生活是紛繁複雜的,又是平淡似水的,限於學生認知、情感、經歷的局限,要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真情卻往往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我們不妨來看看現在的國小生作文吧!作文“假”、“大”、“空”,寫老師無非就是“批作業到深夜”、“雨雪天堅持給學生補課”、“生病了仍然堅持上課”等等,而寫母愛就是“冬夜織毛衣,雙手凍得通紅,兩眼布滿血絲”、“孩子生病了幾夜沒合眼,守在孩子身邊”等等,寫助人為樂就是“把零花錢節約下來捐給希望工程”等等諸如此類的。更有甚者,在一次“紅十字”徵文比賽中竟有一名學生寫了自己得了白血病,接受別人的捐助150多萬元,(其實他非常健康)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作文成了吹牛不用繳稅的直接體現。長此以往,我們暫且不說學生的習作水平如何,就連最起碼的“做人”恐怕也成了問題,說假話、說空話、做事不務實、待人不誠……“誠信”,成了紙上談兵。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象,讓學生做到“童言無忌”、“我手寫我心”呢?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探索之路真實的展現給大家,希望能給您一點啟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的初探索當我面對著孩子們作文時的愁容不知所措時,有同行向我傳授了“寶貴經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可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教育至理呀。於是,我帶領著我的孩子們遨遊書海(其實看得最多的還是作文書)。一時間,各種作文書紛涌而至,學生們面對作文不再說“不”了,我陶醉在這時的“成功”里。就在這時,我感覺到每次的作文都有一些相似的或是似曾相識的,經過觀察發現,原來這一切的繁華背後是學生們有的是背了作文,有的巧妙借鑑,文章里說的都是別人的事,抒的自然也不是什麼真情了。我陷入了困惑之中。怎樣才能讓學生寫自己身邊真實的人和事呢? 開展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生活——我的再探索在那段時間裡我絞盡腦汁,想出各種各樣的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從最簡單的“拔河比賽”、“體育運動會”到生活實踐活動“學做飯”、“小鬼當家”、“洗衣服比賽”,從科技類活動“摔蛋比賽”、“新型汽車”(自由拼裝玩具汽車)等等到田間的勞動實踐活動……可謂是精彩紛呈。學生們盡情地體驗著“快樂作文”的快樂,作文興趣濃了,作文水平也確實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學生再也不會為沒有什麼可寫而發愁了。一篇篇活潑、有趣的習作應運而生。可是,時間一長,我感覺自己太累了,搞一次活動有時候需要準備較長時間,而且也想不出更多的新點子來舉行什麼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了;看看學生,經過了這么多的活動後,能力是有所提高,可性格也都是活潑得近乎有些浮躁了;再細細品讀學生的作文,似乎還少了一些什麼。撥動情感之弦,讓學生熱愛生活——我的新探索只有熱愛生活,勤於觀察,才能找到寫作的素材,才能做到說真話;只有熱愛生活,善於思考,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才能準確提練中心;只有熱愛生活,體驗生活,才能豐富自己的情感,才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熱愛生活,樂於記錄,才能提高自己的技巧,才能體現自己的個性。在一次偶然的純生成的作文指導與一段時間的實踐與反思後,我開始明白這一點。這裡我一定得說一說那一節毫無預設的作文指導。那天中午,照例是自由閱讀時間,學生們都在看書,我跟平時一樣也拿了本書在一邊看著,那天我看的是《朱自清散文集》。正在大家看得都入迷時,一位學生跑到我身邊問我看的什麼,我隨口應了一句——“《背影》”。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議論起來:“背影?背影有什麼好寫的?”“我們寫正面都覺得寫不生動,他寫背影?”“老師,讀給我們聽聽吧!”於是,我便聲情並茂的朗讀了朱自清的《背影》。(那段時間,我母親摔跤導致腰椎粉碎性、壓縮性骨折,而我們做兒女的卻因為都忙於工作而無暇顧及,所有家庭瑣事以及照顧母親的重擔便都落在了父親身上。)讀了以後,我被感動了,沒有等孩子們說什麼,便深情的述說起來:“是的,平時我們也許都關注母愛,卻很少有人注意到父愛,我也一樣。從前,父親在我眼裡是內向的有粗枝大葉的,他從來沒有溫馨的話語、親密的舉動,他總是一個人默默的幹活,因此我們總是更依戀母親;現在,每當我們一家過去,便和母親湊在一起談工作、談孩子、談家庭瑣事,而父親只是在一旁默默地準備著午餐,忙完後便是輕輕地逗孩子們玩。可是,這一次母親臥病在床,父親忙裡忙外,還要給母親餵飯、擦身子,甚至大小便,而我們去時他卻還是那樣默默地為我們做好一切。這時,我發現了,發現了一向被我忘卻的那靜靜的父愛!同學們,其實,在我們身邊洋溢著真情真愛,只是總被我們忽略。”說完,我已是淚眼婆娑,教室里一下子沉默了。第二天,我收到了40篇日記(共40個學生),文章里孩子們用纖細、真摯的筆觸通過一件件總被我們忽視的平常小事,展現了人間真愛——母愛、父愛、師愛、鄰里情、同學情……我一下子感動了,這一篇篇文章再也不是胡編亂造了,這是心靈之語。我也明白了——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激發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進認識過程、意志過程,使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發展。由於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情感必然成為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作文更是如此。於是,我開始了我新的探索。我和孩子們暢遊書海,但我告訴我的孩子們羅曼.羅蘭的“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發現自己,聯想自已,檢查自己,升華自己,超越自己”;我也帶著孩子們參加社會實踐,領略世間百態,懂得做人之道;我引導孩子們走近家人、走近朋友、感悟每一個平凡人生,體驗人間美麗真情。實踐證明,教師只要善於用真心真情去打動學生、引導學生,學習就會變得趣味盎然。教師,就是一個“琴師”,只有工於“音律”,富於激情,彈準音符,學生這把“琴”才會奏出優美動聽的鏇律。如今,當我翻開學生的作文時,我聽到了來自心靈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