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作文教學新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作為國小語文學科的重要實踐基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和提高。然而近幾年來,作文教學卻出現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教師只重視命題,忽視對作文內容的把握,使學生缺乏素材的選擇能力,所寫的內容也過於寬泛。其次,教師的作文指導針對性不強,指導過程未能循序漸進,無助於學生觀察、描述能力的培養,也會造成學生練習寫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對抗、應付、依賴等不良心理。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作文教學中要想真正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教會學生選擇,吸收素材。“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而作文困難的學生,往往感到“無話可說”、“無話可寫”。鑒於此,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廣泛蒐集素材,讓學生提高主動選擇、分析素材的能力。1、持續實踐體驗——學生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內容豐富了,親身經歷的事情多了,並掌握良好的積累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來。然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除幫助學生獲得足夠的素材外,更應教師學生主動選擇和分析有用的素材並養成習慣,而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是持續的實踐體驗。教師可根據生活實際組織學生持續某項力所能力的勞動,或公益勞動或自我服務勞動或飼養、手工藝勞動,這些勞動可以學生個體活動為主體,也可以小組形式出現,教師從旁堅持要求、督促鼓勵,並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堅持實踐過程中的喜怒哀樂之情。如“幫媽媽拆毛線”、“改造舊衣服”等活動讓學生在一針一線中體會父母的辛勞,“做個好鄰居”、“樓道里的故事”等讓學生體味生活之道。教師還可指導學生確定一個事物人(人、動植物或景物)目標進行定向觀察,讓學生在連續一段時間內有意觀察來發現其具體表現及顯著特點,從而引導學生的認識向縱深發展。如在“豆芽長出來了”、“秋菊”、“門房老大爺”等內容的訓練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持續觀察,獲取到了許多別人未能發現且富有特點的材料。2、以閱讀為本——閱讀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閱讀。“閱讀,架起了由模仿到創作的橋樑。”教師藉助課本,通過曲型課文或片斷講解,不僅是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的真實性以及表達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例如《伊芙找海龜》的閱讀片斷中,有一段伊芙尋找小海龜的描寫:“聽了媽媽的話,伊芙雙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葉,撥開密密的草叢……發現了小海龜……。”這段描寫中“翻起”、“撥開”、“發現”詞,學生經過閱讀了解到其與後面名詞搭配的準確性以及小伊芙是經過了仔細尋找的。學生對這些看似平常的詞語有了深入的認識之後,作文時遣詞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規律可循了。二、作文指導由“扶”到“放”有了生活素材,還必須引導學生深化對素材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能力。教師在其中的指導與其他語文訓練一樣要經歷一段由“扶”到“放”的過程,並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1、問題導向明確——由於國小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較差,雖然有時他們經過持續觀察後占有的材料十分豐富,且富有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但是在他們的頭腦里,這些材料是零亂的、分散的,沒有大小輕重之分,尤其處於作文起步階段的國小生,他們不會根據中心思想選取相關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所以大多學生寫起來思前不想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想到哪裡就到哪裡,這就難免出現辭不達意、詳略不當的毛病。因此,教師有必要採用“問題”導向使目標明確。如在中年級觀察一處景物的作文訓練中,我組織了學生在學校“五園”中重點觀察了“童話園”,要求帶著以下問題進行觀察:“童話園”在學校什麼地方?走進園裡最顯眼的是哪一處景點?是用什麼做的?做得怎樣?以這個景點為中心簡要介紹其四周都有哪些景物?參觀後你的感受如何?這些問題是學生進行“看”的目標,目標的明確避免了學生觀察的隨意性、盲目性,使學生能按照一定的重點和順序,有意識地在觀察中尋找答案,邊觀察邊思考,直到問題弄清為止。2、示範結合實際——示範學習指導在作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一定的示範指導,方能使學生較快地領會取材的思路、寫作的方法,並有助於其過渡到半獨立和獨立的主動習作實踐。如在課堂中設計生動的情境讓學生練說、練寫,並結合學生實踐情況進行集體討論;通過課文及課外讀物的閱讀,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積累材料、準備表述的,並進行仿寫訓練;經常有計畫地參觀、訪問;組織班隊會等活動後及時練寫;指導學生寫好生活日記等方法。3、練筆循序漸進——在練筆過程中,教師在學生審題、選材、表達諸方面應進行周全的考慮,分步讓學生深入體會。如在一次關於爸爸的作文訓練中,我採用了多步選擇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記中尋找關於爸爸的事例。第二步:採用以說為主的形式,讓學生說出各自爸爸特點的詞語,有些詞語不太準確,但經過老師篩選後,讓學生選擇一個最準確的。第三步:選擇能反映爸爸特點的事例。第四步:學生練筆,選出一篇代表性習作評點。第五步:講解“下水文”,學生將自己習作選擇性修改。三、增強學生寫作成就感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作出適當正確的評價,尤其是表揚和鼓勵,可增強學生內心的成功感,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動機。所以,我首先是對學生作文的每一點進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長處常常給予誇獎,在眉批或總批中加以鼓勵。在給成績時,我不以一把尺子量全體,而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進步進行衡量。其次,我認為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參與習作實踐,教師寫出“下水文”,做到與學生同寫,教師在評改學生作文同時讓學生評改教師“下水文”,做到與學生共評。我想:“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於學生,但這可以給學生一次跳起來摘桃子的機會,“下水文”在某方面可能也不如學生的作文,這也給學生一種鼓勵,一種自信,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過老師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師的作文。第三,教師每隔一段時間就將學生作文中的優秀片段、優秀詞句挑選出來,放入“作文園地”里,向廣播站、電視台投稿或推薦向報刊發表。如習作《馬虎爸爸》、《秋天的校園》等在報刊上發表後,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倍增,許多學生打消了懼怕作文的疑慮,認為自己也有能力寫好,並經常主動交自己的習作請老師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