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關於誠信的議論文三篇

篇一

我國有一句話叫做:“誠信是金。”意思是:做人講誠信,就像金子一樣寶貴。可我卻不這么認為,我認為誠信比金子更沉重,更寶貴。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已有成百上千年了,自古都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實事求是,講究信譽”為人們追求的品德和德行。如今,已是二十一世紀,我深信每個人都一定會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的。

“誠是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從古至今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例如: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一天,孔子和自己的學生到齊國去,路上看見兩個小孩正在辯論問題。一個小孩說:“我們在爭論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最近。我說早上近,他說中午近。你說說是誰對呢?”孔子認真聽了他們的理由,覺得他們各自的觀點都有道理,實在分不清誰對誰錯。於是他老老實實地承認:“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以後我向更有學問的人請教一下,再來回答你們吧。”兩個孩子聽後哈哈大笑:“人家都說孔夫子是個聖人,原來你也有回答不了的問題呀!”說完就轉身跑走了。孔子的學生子路很不服氣地說:“您真應該隨便講點什麼,就能把他們鎮住。”孔子說:“不能這樣做,如果不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不懂,怎么能聽到這番有趣的道理。在學習上,我們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只有抱著這種誠實的態度,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又比如:《商鞅“立木”》的故事。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的時候,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見見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誠信比金重,誠信如同一身華麗的衣服,使我們給每個人都留一個深刻的印象。誠信比金重,誠信如同一把大雨中的雨傘,在我們成長的道路為我們擋風遮。因此,我們每個都要“言必信,行必果。”使我們美麗的大家園被優秀的品質所環繞。

篇二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守信指說話和做事講信用,說到做到。

古人常說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這句話。我記得有一次,婆婆正要出門的時候,我就趕快跑過去,對婆婆說:“你可不可以幫我買個筆記本給我,好嗎?”這時,婆婆對我說:“孩子,婆答應您,不過,你要在家裡好好聽公公的話,我就幫你買了。”於是,我點了點頭,向婆婆致意。婆婆也沒有說什麼,就匆匆忙忙地走了。到了中午,當婆婆回到家的時候,公公就感到很奇怪,対婆婆說:“你不是幫孩子買東西回來嗎?”婆婆說:“是的,我是幫孩子買東西回來了。其實,我只是騙他而已。”這時,公公生氣地對我婆婆說:“唉!我們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現在孩子年紀小,總會學著大人說話做事,孩子也會跟著學的。所以,你騙孩子,就相當於你騙你自己呀!因此,我們就要履行諾言,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婆婆哭著對公公說:“我錯了,我應該趕快下去幫孩子買個筆記本上來。”但是,婆婆對我來說,也許,我以後再也不會相信婆婆說的話。這樣的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不明白做人誠實守信的道理,那么,以後,再也不要相信他了。所以,一個人要誠實守信,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你們再熟悉不過了吧!故事中講的是懶洋洋向其他同學撒了兩次謊。當灰太狼來的時候,懶洋洋說的話再也沒人相信了。正因為他的謊言,導致所有羊群被吃掉的後果。好在有喜洋洋實破懶洋洋的謊言,最後,把羊群救出來了。

所以,我們高中生要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做起。在學校要做一個遵守誠信的好學生,在家中要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我們牢記著xx曾經提出的“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讓我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吧!

篇三

有人曾問我:"誠信是什麼?"我說:"誠信是清泉,能說清你節操的一眼清泉。"有人曾問我:"誠信是什麼?"我說:"誠信是渾然天成的美玉,容不下半點垢點。"也有人問我:"誠信是什麼?"我說:"誠信是花,能給整個世界帶來芳香的花。"

是啊!誠信是清泉。

我們生活的世界太需要這樣的清泉,我們的周圍有太多的欺騙和謊言,我們多么想擁有一片承諾於人,守信於人的藍天,有人因為欺騙而失去了最珍貴的友誼,有人因為謊言而眾叛親離,也有人因為欺騙而走上了生與死的邊緣,試問,我們身邊沒有欺騙,那該有多好啊!有人為了信守承諾而至死不渝,那桃園裡的三拜首,豈能忘記?關老爺的誠信又怎樣?面對高官厚祿,面對加官進爵,他毅然過五關斬六將,留下千古美名,只為一個"信"字。

誠信是玉,是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

它有著玉的清潔,它有著玉的高貴,它更有玉的堅貞,歷來文人學士以玉為友,以玉為伴,這就是玉與信的融合吧!他們在玉的身上學到了信,一個傳唱千古的立身準則。"言而無信,不知其可"。古人也有無信的代表,一代豪傑呂布,手持方天化戟,身騎赤兔烈馬,那是何等威風,何等的英雄,可到頭來,卻為一個"信"字搭上了身家性命,他把承諾別人的話當作兒戲,只仗自己一身好武藝,那是他愚啊!那是他無信啊!假若給他一個機會,一個從信開始的機會,歷史或許真的要重寫。

誠信是花,是一花一世界的豪語。是的,我們的生活更需要鮮花來裝點,我們的人生更需要鮮花來陪伴,陶淵明先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諾言,與菊花結緣,他守望著那一棵棵誠實的菊花,活的多么自在,又怎願與那充滿欺騙,黑暗的統治勢力同流合污?他做不到,他也不想做到,因為有那誠信的山菊為他作伴,他生活得很充實,很自然。

在這片誠信的藍天,不需要欺騙,不需要謊言,要的只是那清澈的泉,堅貞的玉,芬芳的花,因為在它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字--"信"。

看!誠信的藍天下站著三個人,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