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議論文範文

高中學生寫得較多、得分較穩定、也較願意寫的文體是議論文。高考作文題目出得最多的也是議論文題目。高考有哪些優秀的議論文作文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考議論文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議論文範文篇1:語言的回歸

這是一個擁擠的時代,英語、法語、德語等等衝擊著我們的聽覺,而我們的母語被擠下了應有的位置,這是一個實用主義盛行的時代,中文系沒有外語系火爆,漢語在一片加強聲中被削弱;這是一個工具主義肆虐的時代,漢語再也不見唐詩宋詞中的嬌柔美麗,而成為一種便於生存隨手把玩的工具;這是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我們的少年作家們扮成賊來竊取漢語的尊嚴,又或睥睨地將文字如橡皮泥般把玩,當然少不了道貌岸然者扮演“文學的捍衛者”。身邊上演一出出戲劇,吸走觀眾的目光和鈔票,甚至語言成了必不可少的道具。

某校為鼓勵學生學習外語規定早餐時間禁止使用漢語;綜藝節目中叫囂的是諸如“好好可愛”般錯位的形容詞;中國人對於外語學習的熱情讓你一閉眼以為自己到了牛津,睜開眼才發現自己是在天津;廣告,報紙更是錯字連篇……

我們的母語現狀令人擔憂,人們為何放棄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本身艱澀難懂還是施教者、學習者的錯誤?

漢語作為唯一一種流傳至今的象形文字本身的確具有難度,但絕非艱澀難懂。林語堂三五句話之間勾勒人物形態,簡單直白;錢鍾書寫簡單吃飯之事引出人生感慨,機智雋永;魯迅用生活之語捅出一個活生生的阿Q,一下子將中國人的心理剖析得乾淨明白。這些都不難懂,而這恰恰是漢語的魅力,三言兩語之間已言盡世間百態。漢語之美更是令人動容,李白的豪放絢麗,杜甫的沉鬱頓挫,曹操的蒼涼雄健,李清照的宛(婉)約含蓄,還有《紅樓夢》里被曹雪芹把玩到了極致的諧音、伏筆。這種美麗,世上僅有。

那么發生今日母語錯位的根本原因便在於我們的施教者和學習者的觀念偏差,學校、社會、國家的指向偏差。

語文學習僅僅是為了考試,課堂上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的提煉主旨,禁止個性化的答案;名著無需閱讀,各種資料書早已將它們壓縮到最簡單。學校堅持一切為了考生而非一切為了學習,教學質量用升學率簡單衡量;社會呼籲實用與務實的同時也扼殺了太多浪漫的情懷;國家提倡快速發展卻忘了將本已年邁的傳統文化拉上高速前行的磁懸浮列車。

我的呼籲是讓純正美的漢語重回校園,讓學校真正成為遠離社會的桃花島,學生們拋開實用主義、工具主義、娛樂至上,陶冶情操,將來傳播純正之母語。

我的呼籲是社會更加和諧寬容,中國人在腰包漸鼓的同時關注母語的美麗,用純正母語固守驕傲。

我的呼籲是政府國家出台相關法律保護我們在資本主義文化的絞殺下奄奄一息的母語。

更多的,願我們每一個人行動起來,讓這種呼籲變為早該發生的回歸,語言的回歸,民族文化的回歸,大國靈魂的回歸。

高考議論文範文篇2:一花一世界

更深夜靜時,寂寂無人處,總有一個聲音在低語:“這世界是什麼?”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問靈魂。世界是什麼?數千年前,尼羅河畔,那些長髯飄飄的學者們便在爭論這個難題。有的說,世界是火,有火才有生命;有的說,世界是水,海是我們最初的家園;還有的說,世界是空氣、是泥……一個叫畢達哥拉斯的老頭甚至認為,世界是數。其實,他們都對。世界是如此多元,惟其多元才豐富,惟有豐富才有我們這些思想迥異的人。

人與人是如此的不同。信手翻著宋人話本《碾玉觀音》,不由得這樣想。話本的開頭是這樣的疑問,“春已歸去,不知哪搭兒是春住處?”王觀說,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蘇小妹說,春是被帶走了,“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還有蘇軾說、秦觀說、黃庭堅說……王安石倒是承認,二十四番花信風罷了,春自然也走了。春歸何處?引得這些詞人話語紛紛。其實他們都對,詩人有詩人的天地,對萬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不同的人對世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豐富的答案。

或許理解不同是因為角度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個人總只能占一位置,一位置就只能見一方風景。不同的只是,有的人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有的人站得低些,見的片面些。一張白紙上有一黑點,有的人認為這是一張白紙,有的則認為那是一團黑點,他們從不同角度看,答案便多樣。

角度不同,解決的方法也多樣。一團亂麻,頭緒紛紛。可以像徐志摩那樣細心地解,解得“眼兒疼,手指酸”,可終於笑解煩惱結;也可以借長劍,手起刀落,亞歷山大王除了連環套。哪個是更好的方法?殊途同歸,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對於不同的人只有合適與不合適之別。

多樣的方法形成了多樣的答案。面對這個考題,可以寫議論文,可以寫散文,可以寫記敘文,甚至寫詩歌;面對我們的人生,我們可以有多彩的選擇。可以揚鞭大漠,可以隅居江南,可以坐擁書城,可以鐵馬金戈。只要我們記住對祖國有益,那么人生的答案盡可以豐富多樣。

多樣的理解,多樣的角度,多樣的方法,多樣的答案。

世界是什麼?真的很難回答,因為可以有如此多的答案。人生如何選擇?真的很難挑選,可以快走追趕,直指成功;可以慢走領略,欣賞夾岸平沙、落英繽紛。既然有如許答案,何不在多元的世界裡,以包容的心態看萬事萬物?容許在前提正確的情況下作出各異的價值取向,讓世界更精彩。

如是想,不安分的心慢慢歸於平靜。因為開始明白,自己不過是多元天地中小小的一元。一花一世界,世界開滿各異的繁花。

高考議論文範文篇3:做一隻忘記姓名的烏鴉

奔流不息的江河向我們展示著生命的激昂。

高聳入雲的險峰向我們昭示出生命的雄奇。

而一隻烏鴉,卻也正在以另一種看似卑微的方式,向我們訴說著一個生命、一個靈魂的高貴。

“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士兵”,然而,做一隻想成為雄鷹的烏鴉又是多么可貴的精神啊!縱使被牧羊人抓了去,縱使被依然平靜生活的其他烏鴉說自己是一隻忘記了叫什麼的鳥又何妨?至少,我――一直忘記了自己叫什麼的鳥,曾經,也許,即將成為一隻雄鷹,一隻在天空翱翔的雄鷹!至少我夢想過!

這是一隻多么可愛的烏鴉啊!這是一種何其高貴的精神啊!

生活中,也許不可以人人都是柯林頓,也許不可以個個都當楊利偉,但至少,我們可以期許,我們可以希冀,我們可以朝著這些看似不可以的目標去努力,去嘗試一次。

烏鴉是可愛的,它並不悲哀。因為它做到了,它真的就做到了去抓住一隻羊。注意,是抓住而非抓起。至於它能像鷹一樣抓起那隻羊這也是情理之事。這並不重要。就像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先天五音不全的人在一段短暫的訓練過後就像歌唱家一樣唱出一支完美的歌一樣。

去做一隻渴望成為雄鷹的烏鴉遠比做一隻觀望危險的羊要好的多。

陳勝吳廣起義終究還是以失敗告終。但卻在史記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陳勝吳廣也許就是那隻忘記了自己叫什麼的鳥。正是它們的“狂妄”才展示了一種人性的堅強不屈。他們要反抗!他們要稱王稱霸!也許他們終究是失敗了的。但在我們心裡,他們就是王!精神的引領者!精神的王!不也正是因為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最低賤農民,才得以使它們成就了一種別樣的偉大么?

至於那些“觀望危險的羊”,也許你會說羊是無辜的。對,它們是無辜。可從烏鴉的精神構想,不也正是這種安於自身現狀的精神奴僕才使得它們注定是被捕食么?它們原本是有希望的,只是因為不曾擁有烏鴉的“壯志”才注定不被讚美。構想,如果羊在看到一隻獵豹急速奔跑的時候,也曾忘記自己僅僅是一隻看似弱小的羊,也曾懷有一種渴望去練就這般本領,是不是現在,當雄鷹再次來襲時也有可能逃過一劫?這不就是它原本可以擁有的希望么?然而它並沒有。它甘願本本分分的做一隻羊。準確地說是做一個精神的奴僕。這才是悲哀!世間最低賤的悲哀!

所以說,即使是一隻羊,也要努力去做一隻有雄心壯志的羊。去做一隻忘記了姓名的羊。去做一隻渴望成為獵豹的羊。一隻高貴的羊!

生活中,誰能真正忘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去期許更高的境界誰才是真正的強者。誰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生活主宰者。

去做一隻忘記姓名的烏鴉!去以一種高貴的精神主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