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漫畫高考作文範文議論文

議論文寫作的好壞不僅僅關係到學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近年來高考中也出現了很多漫畫高考的作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xx漫畫高考議論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xx漫畫高考作文範文議論文篇1

你送我到學校門口,我順著人流走進考場,沒有回望,我能夠想像你眼神里複雜的情緒,我想我還是走得淡定一點吧。

可是眼前的漫畫卻讓我思緒翻滾。

一個孩子第一次考試100分,臉上一個吻印,第二次考了98分,臉上一個掌痕;另一個孩子第一次考試55分,臉上一個掌痕,第二次考試61分,臉上一個吻印。

我想的是,第三次呢?第四次呢?只要分數有波動,孩子的待遇就有波動。按通常意義,第一個小孩是優生吧,第二個算是很普通的學生吧,可是全都生活在被分數控制的世界裡,悲喜交替,無處可逃。

我有些不安,媽媽,那個對孩子又打又親的人是誰呢?她可能是你嗎?她正是你對吧?求學十二年,你沒少親我,也沒少罵我,有時甚至“啪啪啪”!你引用我老師的話說我“要成為優質的做題機器”,可是我的老師總會接著說“更要成為優質的人”啊。封號頻繁想讀此類好文章請加微信:amz388

可是媽媽,你似乎簡單了些,在陪伴我的路上,你的眼裡似乎只有我的分數了,仿佛那就是我整個人的價值體現。是的我從小就會讀書,就會考試,就是你昂首挺立笑傲江湖的“資本”;是的我知道好成績的意義,它會讓我更受寵愛和欣賞,它會讓你更有成就和尊嚴,它會改寫我們家的處境和命運,它會讓我更便捷地獲得人世間物質和精神的享受……諸如此類。可是長大後目睹你因此而生的悲喜,我常常覺得是那么遙遠。你呢?你有沒有發現我越來越長的睫毛下,有更多的委屈?有沒有發現我越走越快的腳步里,有更多的趔趄?你可知道,我會夜半,無言獨上西樓,看月色如鉤?你可知道,我會斷鴻聲里,欄桿拍遍,嘆“無人會,登臨意”?有時候竟至怒髮衝冠,仰天長嘯?甚或“長太息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你一直告訴我你愛我如命,所以我聽話,我聽你的話,不問他事,不貪享樂,不玩手機,不打排球,不彈我好的吉他,不看我愛的武俠……我力求考得高一點再高一點,可是卷面有難有易,精神有奮有頹,也有失誤比別人考得低的時候,還有命運捉弄人的時候。記得初二下學期期中考數學,120分我考了86分,回家後告訴你你臉色立變,不只是你,我爸他讓我跪下思過,我不跪他一個巴掌甩過來,我一下趴到地上,那夜我跪了兩個小時,可是第二天老師告訴你說少加了我30分,加上我還是全年級第一,回到家你一把摟過我親了又親,可是我的小小的心冰冰涼涼。媽媽,我無法承受,這是我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你知道嗎?

我曾試著與你們溝通可是無效,我羨慕我的同桌李某某,他成績平平可是說起父母卻眉飛色舞,我更羨慕那些書里知道的大師和他們的孩子。魯迅讓他的兒子周海嬰“完全的解放”,“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拂逆他的喜愛”;梁啓超對他的女兒說“未能立進大學有什麼要緊”說“天下事儘自己力量去做便是天下第一等人物”;梁培寬追憶父親梁漱溟時說父親的教育是“信任且開放式的”,有一次他考了59分,他拿著補考通知書給父親看,父親只一眼就還給兒子,那意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這些小孩受了信任與激勵,後來都有了出息。媽媽,你可知道我羨慕他們?

三個月前,百日誓師之後,一天下午放學,學校廣播裡傳來朴樹的歌:“當你仍然還在幻想/你的明天,它會好嗎?還是更爛/對我而言,是另一天/我曾經毀了我的一切,只想永遠地離開/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無法自拔/我曾經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絕望著渴望著,也哭也笑也平凡著……”我越走越慢,走到校門口突然淚奔,那天我索性在湖邊哭得昏天黑地像一個英雄,哭完我安靜地回到教室晚自習。媽媽,這是你不知道的。封號頻繁想讀此類好文章請加微信:amz388

有人抨擊當代中國教育,說是天才教育,而所謂天才教育結果多半不是把一個普通資質的人培養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兒。我自問我尚不是畸形兒,媽媽,我為此感到慶幸,可是令我不安的是,我一樣被卷在了這樣的教育里了,我不知道的是我的明天,它會好嗎?我們的明天,它會好嗎?

媽媽,我仍然願意考一個高一點的分數,用它來回報你。不過,明天之後,不管我考了多少分,你和爸爸都能高高興興地慶祝我高中畢業了,好嗎?

20xx漫畫高考作文範文議論文篇2

如今大家都愛用調笑胡侃,來攪和那些讓人看著心酸的真相,遊戲過後,看這一幅漫畫,又令我有些感慨。

你可以說,這是教育的問題。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總是高於孩子能做到的事,沒幾個人能永遠得100,如果把分數作為一種衡量標準,那更沒有人能完美到無懈可擊。

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可恥的雙標。對優秀的人苛刻,對普通人放縱,壓榨著優秀者的成果,用以逃避自身該盡的職責。

不管怎么看,好像都挺無奈的。

我們抨擊現行的教育體制,我們呼籲家長不將分數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我們期望以後的孩子可以不在最有活力的時候、無論天賦到底在何處,只顧著盯緊分數、排名。

或者不那么嚴肅地看待這種現象,只當是人之常情。人們對優秀者的期許總是很高,對表現平平的普通人則不相同。心理預期過高,從100降到98就足以令人失望透頂;沒什麼期望,及格就讓人欣喜若狂。

不過,無論人的主觀情緒怎么變化,事實是不會變的。98高於61,學霸還是學霸,學渣就是學渣,跨過分數線、擁有更多選擇權的,仍舊是那個挨巴掌、不夠完美的學霸。

一直在追求完美的學霸,扣除掉2分的失誤,依舊在前進道路上跑出了很遠。遊走在及格邊緣線的學渣,加上6分的幸運,也一樣被遠遠落在後面。這一場公平的競爭,還是會公平地分出勝負。

優秀的人,在試卷上答對更多的題,試圖盡最大的可能去掌控自己的命運,失誤也好,天命也罷,這些偏差從實力中扣除後,他們依舊自信滿滿地走在前方。承受著更高的期望、更大的壓力,在更加苛刻的要求中,接受不大公平的指責與懲罰,咬著牙追求下一個圓滿。

而像我從前一樣愛自欺欺人的傢伙,每一步都走得搖搖欲墜,每一刻都忐忑不安,雙耳充斥著呵責,或一時幸運,得到浮誇虛榮的讚賞,在圓滿的假想中,苟安於及格線,遠遠望著他人負重遠行,一轉眼,早已經天差地別,不在一個世界了。

一場考試,不會決定誰的命運,一個分數,不能斷言成王敗寇。但在這或許會是人生中唯一一場公平透明的比賽里,有的人已經表現出優秀者的潛質,準備背起行囊,去看最廣闊的世界,而有的人,沾沾自喜於一枚口紅的獎賞,大聲叫囂著“分數不能決定一切”、“學習好不代表更優秀”,然後在下一場比賽中,輸在起跑線上而不自知。

 20xx漫畫高考作文範文議論文篇3

面對一張“優秀之星”的獎狀,興奮襲上心頭;面對一張“進步之星”的紅榜,微笑溫暖心田。然而,面對這幅漫畫,心裡卻增添一份沉重與刺痛。分數由100分不幸滑到98分,由55分逆襲躍至61分,每個躍動的分數都拉緊我們的神經。分數,成為我們心頭無法揮去的“霧霾”。

不可否認,在“勝為王敗為寇”的王朝理念下,分數有其存在的土壤,它是一把客觀的標尺,標度著角逐的實力。想想,人生任何一場考試都不是以分數來論英雄嗎?比如科舉考試、公務員考試等,沒錯,分數成為定奪上下的一把利器。

可是,細想一下,分數有那么神奇嗎?我們為何對分數如此敏感啊?

人們總喜歡用分數來為學生貼上標籤,將分數與“好生”、“差生”對號入座。分數高,則把“好生”的榮光慷慨地放大;若是分數低,則把“差生”的帽子冰冷地扣上。就這樣,我們把分數的功效妖魔化,人為地拔高分數的價值,認為分數就是一切。於是,學生苦苦拼搏,追求分數,可忘記了健康的體魄和美麗的靈魂;老師嘔心瀝血,汲汲於分數業績,卻忽略了學生靈魂的塑造和創新的培養。歸根結底,是“唯分數論”的價值觀在作祟。

人們總認為分數提高一點就是進步,降低一點就是退步。分數面前,我們變得如此小氣、敏銳。從“親吻”到“手掌”,從獎到罰,我們眼中只有學習的分數,卻漠視孩子背後的努力,無視孩子的學習能力。那種以結果為導向的評價,正演繹著喧囂的功利主義。看看,今天虎媽狼爸不就是功利主義的罪魁禍首嗎?棍棒教育不就是教育走上“快車道”的加速器嗎?這幅漫畫中,懲罰變得如此簡單,獎勵變得如此廉價。窮其原因,教育的功利主義肆意泛濫。

在“分數”被神化的今天,功利化教育雕飾出來的是一個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人心愈加浮躁,事事只求政績。以利潤多少考核企業,以GDP高低選拔官員。可教育從來就不是政績的附屬品。若我們的教育演變成“政績利益爭奪戰”,那所謂的人才早晚會成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黑心人。

說實在,分數已成教育的心頭大患,以分數論獎罰,絕非教育改革的出路,更不是教育的本質。這樣的做法是粗糙的,甚至是粗暴的,換來的絕不是教育的春天,而是教育的寒冬。還記得龍應台懇切地對兒子說:“孩子,我要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

只有當盤繞在教育頭頂上那一片分數“霧霾”淨化之後,我們才能回歸真正的教育。各位真正關心教育的人,請還孩子一片寧靜的天空,別讓分數成為孩子揮之不去的“霧霾”。

20xx漫畫高考議論文篇4

中國改變,從我做起

我們都曾憤懣,十八個路人的冷漠將小悅悅推入了死亡的深淵;我們都曾不解,老人及家屬將好心的彭宇送上法庭;我們都希望改變,希望路人甲可以更熱心一點,別用冷漠的心使生命之花一朵朵凋謝;我們都希望改變,希望獲助的老人,家屬能留下一絲未泯良心,心懷感恩,而不是像農夫懷裡的蛇一樣反咬別人一口。

我們都期盼改變,希望世界多一絲溫暖陽光。

我們都期盼改變,希望世界少一陣冷烈冬風。

可是,當殘疾的老人坐在街角在冬風中瑟瑟發抖時,你是否會停下匆匆的腳步,奉獻你的愛心;當扒竊的小偷在你眼皮底下拿出了別人的錢包,你是否會大喝一聲,將扒手送入警察局;當路邊的老人摔倒在地,孤立無援,你是否會伸出援助之手,將他送進醫院?

你一定不會!

你會猶豫老人是真的殘廢需要幫助,還是在裝可憐騙取同情,你會猶豫小偷會不會帶匕首,傷害到你,向你報復;你會猶豫老人會在甦醒後反咬你一口,說你就是“兇手”……

所以,改變,不能只是希望身邊的人改變,而是應該從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行動帶起周圍人的改變。

公車上別再看著顛簸的老人感到“心疼”,卻只是希望別人起身讓個座,而自己卻坐著絲毫不動,站起來給老人讓個座並不難,有了你的改變,身邊的人也會跟著改變;馬路邊,別在看著可憐的乞討老人漠然走開,伸出你的援助之手,給老人一絲溫暖的幫助,也許你身邊的人也會因為你的改變而改變,給乞討老人撐起一片愛的藍天;別再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無視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別再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眼看著生命之話慢慢凋謝……

羅伯特說:“一個人改變了,身邊的一些人就可能跟著改變;身邊的一些人跟著改變了,很多人可能會跟著改變;很多人改變了,世界就可能改變。”

現在,就讓一新一代的我們一起改變,改變自我改變身邊的人,改變全世界。讓世界多一點溫暖,少一點酷寒;讓世界多一點歡樂,少一點痛苦;讓世界多一點愛,少一點遺憾;讓世界多一點陽光雨露,少一點寒霜暴雨。

讓我們一起向著太陽奔跑,向著溫暖美好的明天奔跑。

20xx漫畫高考議論文篇5

不因分數論獎懲

一個學生,第一次考試得了100分,受到了獎勵;第二次得了98分,卻受到了懲罰。另一個學生,第一次考試得了55分,受到了懲罰;第二次考試得到了61分,卻得到了獎勵。前者顯然是退步了,而後者自然是進步了。退步需要懲罰,進步需要獎勵,這也許就是大多數家長認同的標準。但是,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家長們也應該有不同的態度,不能只因分數的高低就給孩子下“好學生壞學生”的定義,從而進行獎懲。這是對學生本身極大的不公平!

司馬遷曾說過:“一生之為優,非即學矣。”學習成績的好壞,就如一頂帽子。帽子好不好看,跟帽子底下的人關係不是太大。學習固然重要,但要是讓學習成績成了它的替身,就會給學生增加不小的壓力,讓一些學生產生恐懼感,害怕學習,甚至不敢去學習。相信,這也是家長們所不願意看到的吧。

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隨之進行獎懲就會產生成績的差異。對於每一個學生,家長都應該給出最正確的判斷和審視的標準。這就要求家長們在學生身上多用點心,經常與之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給孩子定一個適當的標準,使其努力。若達到了自己的滿意的結果,則可給予相應的獎勵。如果孩子在學習方面特別突出,經常考滿分,家長也應該給予獎勵。若某次沒有達到滿分,家長也不應該去懲罰孩子,而應該去鼓勵他,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下次一定會考好。反之,則容易讓孩子害怕自己考不好,從而害怕考試。總而言之,家長對孩子應該多鼓勵,需要懲罰的時候要慎重考慮。

就拿漫畫中的例子來說吧,第二次考98分的學生,雖說比第一次少考了2分,但可能98分仍然是班上最高分。而第二次考61分的學生,儘管這次進步了6分,但有可能他的這次成績仍然是班上倒數呢!因此,家長們的獎勵或懲罰應該要非常慎重,不能只看絕對的分數。

同時,對於一些工作很忙沒時間陪伴孩子的父母來說,學習成績則成為了家長對孩子近期表現的一種審視工具。儘管如此,家長們也不能片面地將成績看成全部,應該多與老師、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力求融入孩子的學習當中,相信這也會使出門在外的家長們對孩子的成長更放心吧。

不因分數論獎懲,家長們的老思想必須被打破,還學生一份理解、包容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