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政府讀後感

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興起,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經濟、政治、社會背景。戴維·奧斯本與特德·蓋布勒將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內容概括為10個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 而不是“划槳”,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務(划槳),而應是向各類非政府組織提供催化劑,引導社會前進,政府要積極扶持能發揮掌舵作用的新組織,向它們提供政策,援助資金,進行業績評估。

2.社區擁有的政府:授權而不是服務,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權從官僚機構轉移到社區,給廣大社區公民授權,培養他們的自治意識與自治能力,使社區從依賴政府救助與庇護的問題成堆的“弱者”,轉變成掌握自己命運的、強有力的“強者”,讓社區的治安、衛生、住房等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3.競爭性政府:把競爭機制注入到公共服務中去,即政府主動打破壟斷,促進公共服務提供者展開競爭,視競爭為提高效率、振興政府的重要手段,政府通過項目招標、契約承包等方式進行調控,促進公共服務的公正與高效。

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變照章辦事的組織,即政府行為的動力不是來自規章條文,而是來自政府的目標與使命。政府承擔徹底清除各種過時規章的重任,通過控制預算總額,激活人事管理,使政府“由規則驅動型組織轉變為任務驅動型組織”。

5.講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撥款,即依據產出測評與績效目標來衡量各部門的業績,並與工作報酬聯繫起來,政府把焦點放在後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員擴大預算與人員編制、擴張權力與利益等衝動

但是我個人認為,純粹的理論不能套用到實際當中,不能為現實的社會發展起到指導作用,是沒有什麼生產力價值的,改革中需要更多的是與理論相結合的實踐活動。

這本書的很多例證都闡明了改革實踐中政府引入企業精神的巨大作用,但帶給讀者的是一種過於完美的結果,好像是只要政府機關引進了企業精神,一切弊病(例如官僚主義、文山會海等等)都能夠藥到病除了。在本書中作者所列舉出的例證肯定是那些能夠證明其論點的例子,而對那些不能夠證明其論點甚至可以反駁其論點的案例則視而不見,這是本書例證中的明顯弊病。正像英國著名社會學家米切爾.黑堯所寫的那樣:帶有某種價值偏好的人們總會對那些自己所鍾愛的東西產生興趣,而那些明明存在著的而很遺憾的並非為政策制定者的官僚們所偏愛的社會問題則永遠進入不了政策問題的範圍。因此,我們在借鑑西方的某些有價值的見解和做法的同時,也要注意我們國家的國情。畢竟西方的行政管理體制已經經過了上百年的發展,而我國尚處於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因此,我們只能有選擇的吸收,不能全盤照搬。我們在工作中就需要採用一種“理論+實證”的研究方法,即採用理論推導和實踐支持相結合的形式,才能在改革中找到屬於中國自己的正確的方向和方法。

以上是我對本書的一點觀後感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世界各國政府都進入了新一輪行政改革的熱潮,在這輪浪潮中,各國政府的改革戰略及範圍、規模、力度都有所不同,但都有一個相似的基本傾向,就是用企業家精神來改革或重塑政府,這就是美國的戴維??奧斯本和特德??蓋特勒在其著作《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著公營部門》中的主題,該書成了一九九三年開始的美國“重塑政府”改革的理論基礎,柯林頓總統曾給予高度評價:“美國的每一位當選官員應該讀這本書,我們要使政府在九十年代充滿新的活力,就必須對政府進行改革。該書給我們提供了改革的藍圖。 閱讀了《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著公營部門》這本書,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