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鬥士》觀後感範文5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售賞過後的感觸。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角鬥士》觀後感範文5篇,歡迎借鑑參考。

《角鬥士》觀後感範文5篇(一)

“Honorhim.”說罷,一群角鬥士們自發圍上來將馬西莫斯的遺體抬走。決鬥場內沒有了歡呼和喝彩,就連小孩子的竊竊私語也都蒸發在空氣中,剩下的唯有莊嚴肅穆的哀悼,我仿佛能聽到每個觀眾的默哀聲,或許是讚美,或許是哀嘆,又或許是感激……英雄雖然逝去了,但民主共和的火種保留了下來。

影片中的馬西莫斯可以說是完美的,他勇武善戰,為帝國打贏無數戰役;他機敏智慧,與暴君周鏇;他淡泊名利,一心回家團聚。他的人格魅力不僅贏得了的心、角鬥士們的擁戴,也成為了百姓心中的神。

然而時代偏要捉弄他。

貪婪、野心、嫉恨讓這個新皇帝六親不認、無所不用其極:朝廷內謀殺親身父親奪取王位;朝廷外耗費巨資開放競技場取悅民眾;私底下派人暗殺馬西莫斯全家、監視元老院……個人的私慾和專制的野心讓他變得和角斗場的野獸毫無區別。

“Iwouldseemyfamily,butnotyet.”這位英雄——馬西莫斯,他背上了國家的使命,時代的使命,強忍奸詐的皇帝在背後刺的一刀的流血和痛苦,將短劍一寸一寸地穿透進自大的皇帝——也許根本就是頭野獸——的喉嚨。

馬西莫斯他又何嘗想這樣?當初戰爭之後他只想回歸田園,和家人過平凡卻幸福的生活:陽光下微風拂過麥田,馬西莫斯的手掠過成熟的麥穗,遠方妻子和兒子在等著他回家……影片中幾次出現這個場景,角斗場、戰爭、人民的歡呼全都模糊了,家的影像卻愈發清晰了起來。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那才是馬西莫斯的夢想啊!

在網上搜尋得知,歷史上這種幾近完美的性格其實是馬可·奧勒留——老皇帝本人。他看透了社會民主在競技場的慵懶放縱:“無意義的展覽,舞台上的表演,羊群,獸群,刀的訓練,一根投向小狗的骨頭,一點丟在魚塘里的麵包,螞蟻的勞作和搬運,嚇壞了的老鼠的奔跑,線操縱的木偶,諸如此類。那么,置身於這些事物之中,表現出一種良好的幽默而非驕傲,就是你的職責。”這段出自於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中的話,告誡每一個人,娛樂、閒暇永遠不能是一個人的全部,這也是他在影片中禁止競技場活動的原因。

我們現代人是不是也應當有所啟發呢?生活在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過分的追星、沉迷遊戲、“低頭族”、“宅男宅女”是不是像極了鬥獸場中歡呼雀躍的觀眾?電影中說:他們(指百姓)根本不會關心這個(指國家局勢變化),他們只關心明天競技場有沒有精彩的演出。我們呢?當我想到微博上的腦殘粉,又或者是那些敲著鍵盤“指點江山”的鍵盤俠時,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安逸的生活沒讓我們成長,而是讓我們成為了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我希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

《角鬥士》觀後感範文5篇(二)

這部電影是20xx年拍攝的。其實前幾年就看過這部電影。現在為了斯科特,又看了一遍。

影片講述的是西羅馬帝國時期,馬克西姆斯將軍為羅馬的領土擴張立下了赫赫戰功。老皇帝馬可·奧勒留欣賞他的才幹,打算讓他繼承王位。因而招來了王子康茂德的忌恨。康茂德下黑手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殺死了馬克西姆斯的妻兒,馬克西姆斯僥倖逃脫,淪為角鬥士。他臥薪嘗膽凝聚力量,最後終於為妻兒復了仇。斯科特採用的歷史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因為是聊觀後感,我妹且以電影為準吧。

在影片所描述的那個時代,角鬥士這個行業已經存在了幾百年。應該和那個年代人們崇尚的尚武精神有關。伴隨著連綿不斷的戰爭,在人們的潛意識裡有愛好暴力的傾向。角斗於是應運而生,初期還有貴族和平民參加,到後來就是奴隸之間的格鬥了。作為奴隸,一方面他只是奴隸主的一種財產。一些能力強的角鬥士此時也成為極有價值的高檔商品。如果戰勝,他們就可以獲得更好的名聲,成為角鬥士明星,獲得不錯的演出報酬,甚至可以擺脫奴隸的身份。當然歷史上能如此成功的角鬥士屈指可數,最終角鬥士們都免不了死亡的結局,只是有的死得痛快有的死得痛苦罷了。而另一方面,他們仍然是具有思考能力的人,在為人們提供殘酷的娛樂的同時,在他們心底也埋藏著憤怒和反抗。如在此之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電影《斯巴達克斯》中有這樣一句台詞:“自由人死了,他失去的只是生的歡樂;奴隸死了,他失去的是痛苦。死亡是奴隸唯一知道的自由。這就是我們為何必將獲勝。”戰鬥和復仇,構成了《角鬥士》這個電影的基調。

對於羅馬帝國的瘋狂擴張,影片也是極盡讚美的。馬克西姆斯對老國王這樣說:“為了你和羅馬而戰。我到過世界上別的許多地方,那裡既冷酷又黑暗,羅馬帶去了光明。”確實,那時候除了羅馬之外,歐洲的大部分地區還處於蠻荒狀態。羅馬征服了這些地區。是不折不扣的英雄時代。不過,在播種文明種子的同時,更多的是瘋狂的殺戮和野蠻的掠奪。

連年的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是無盡的苦難,而羅馬本身也在逐漸走向末路,只是暫時的在維持著虛假的繁榮。人們看不到希望,只能沉溺在對金錢的追逐和末日的享樂中。影片中,康茂德下令在大競技場舉辦的上百天的決鬥比賽就是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屠殺帶來的興奮緩解了他們日常生活的痛苦和壓力。起到了安全閥和麻醉藥的功能。但最終仍未能挽救垂死的羅馬帝國。

權力和金錢一向是許多人終生奮鬥的目標。羅馬時代如此,於今愈烈。影片中康茂德對他的父親老國王這樣說:“你曾寫信給我,上面列舉了四種主要的美德,智慧、公正、堅毅和自律。讀完信後我就明白自己一種都不具備,但我有其它的美德:野心。當它驅使我做更優秀的時候,這就是一種美德。”於是在這種“美德”的召喚下,他毫不留情的殺死了親生父親,攫取了權力。然而得到了這一切之後又怎樣呢?他終日生活在恐懼和焦慮之中,使他變得更無恥。他自己不由得哀嘆:“生活就是一場噩夢。”不僅是他,老國王、露西亞、昆塔斯,哪一個有充實高尚的生活呢?可嘆的是今天的人們仍然延續著這個噩夢。倒是馬克西姆斯認定了目標之後,坦坦蕩蕩的生活著。

至於影片中所描述的宮廷鬥爭以及宮闈內的種種醜行,看看也就罷了,用不著過度解讀。

斯科特導演此類的史詩片早已駕輕就熟。羅馬時代的景色拍的美極了。廣漠的田野,低沉的陰雲,蜿蜒的小路,宏偉的城堡,巍峨的塑像。色彩是那么鮮艷,猶如在油畫中,鮮艷的令人窒息,也令人感到很假。

音樂波瀾壯闊,振奮人心。

格鬥場面很真實,沒有那些假招子。尤其是開頭羅馬和日耳曼人的戰爭場面很宏大,仿佛再現了兩千年前的戰場。

《角鬥士》觀後感範文5篇(三)

影片中的反面角色康茂德其實就是一個不被看見的孩子。他的父親,奧勒留作為一個皇帝,也許是稱職的,但是作為一個父親,他卻忽視了自己的孩子,沒有真正的看見孩子。他或許為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物質生活,提供了受人尊崇的社會地位,也從自己的出發點愛著孩子們。他對兒子康茂德說,你不會成為一個皇帝的。他認為兒子不具備一個君王所應具備的智慧、公正、堅毅、自律等品德。父子倆的這段對話,尤其是兒子康茂德的一段台詞,我反覆聽了幾遍。康茂德說:“讀完你的信,我知道你所說的美德自己一種都不具備,但是我具備其他的美德,比如野心,當它驅使我們做得更優秀的時候,這也是一種美德,比如,智謀、勇氣,也許和行軍打仗無關,但勇氣也有很多種,對家庭的全心全意的奉獻,還有對你的愛,但是你完全不欣賞我所有的優點,就像你根本不希望有我這樣的兒子,我向天上的諸神祈求,讓我能夠討你歡心,讓你能夠以我為榮,只要一句讚美或是一個擁抱,把我緊緊的抱在你懷裡,都會像仁慈的陽光溫暖我的心。為什麼你如此討厭我?我不敢有任何奢求,只求能符合你的期望。”

因為一直沒有被看見,康茂德的性格中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總以極端的方式證明自己。比如,害死自己的父親自己當新皇,並推翻父親所有原來的做法,成為一個殘暴的君主;又比如,結尾部分,先刺傷馬克西姆斯,再與之決鬥,最後死去。二是以偏執的方式尋找愛。因為終其一生,他都沒有感受到父親的愛,嚴重缺愛,所以他一直在與人爭奪愛,開始與馬克西姆斯爭奪父親的愛,後面與馬克西姆斯爭奪姐姐的愛,甚至把對姐姐的愛發展為畸形的不倫之愛。

康茂德的人生悲劇告訴我們,作為父母要真實的看見自己的孩子,或許孩子不完美,或許孩子的表現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但是我們都要愛他,如他所是的愛他,而不是如我所願的控制他!

《角鬥士》觀後感範文5篇(四)

今晚,我在北球場冒雨觀看了一部精彩、感人的影片《角鬥士》,被影片中的情節感動得流淚,或許有人笑我傻、笑我幼稚,那是電影,不是真的。但那裡面的故事,突出了人類需要和平、渴望和平的主題。

故事發生在遙遠的古羅馬時代,國王為了國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了一次可怕的戰爭,戰爭勝利了,將軍要求回家和妻子、兒子團聚,他厭倦戰爭。而老國王想讓位給他,因為他知道將軍是一位受人愛戴的好主人。他那野心勃勃的兒子得知後,竟殺害了他父親,繼承了皇位。將軍知道新國王的真面目,不願為他效命;新國王就殘害將軍的一家人,甚至想暗殺將軍。最後將軍淪落為奴隸,又由奴隸變成了英勇的角鬥士。國王妒忌角鬥士得到了民心,於是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新國王死了,角鬥士也因被新國王暗刺一刀,流血過多死了,但他完成了他的心愿,可以心安理得地和他深愛的妻子、兒子在九泉之下團聚了。

在現代的社會裡,人類需要和平,討厭戰爭。但一些西方霸權主義國家為了顯示其大國地位,不斷尋釁事端來影響他國。如今年4月1日美國軍用偵察機駛入我國南海領空偵察,我方飛行員王偉奉命跟蹤,美軍機反過來侵害我軍機,導致我方飛行員王偉下落不明。王偉的犧牲,使他的妻子承受不住悲痛,因此病了;他6歲可愛的兒子從此失去了一位好爸爸,他的父母失去了一個好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誰不痛心呢?一個幸福的家庭就這樣讓美國霸權主義給毀了;還有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我國3位記者殉難:朱穎和許杏虎新婚不久就去了,而邵雲環還未來得及與兒子聊聊天就遇難了。為什麼有的西方國家要千方百計去破壞和平呢?摧毀一個又一個的幸福家庭,他們的良心何在?為什麼老是放不下自己的強國地位,害怕他國趕上它們呢?為什麼不考慮人類需要和平的願望,做一些有益於人類的事情呢?我覺得,他們應該停止那惡劣的行徑了,好好珍惜和平的氣氛,體會一下天倫之樂。

人類古時需要和平,現在也需要和平。因此,我要大聲呼籲:為了人類的和平,不要再挑起戰爭;讓人謬上安樂、祥和的日子。

《角鬥士》觀後感範文5篇(五)

昨晚看完了勵志電影《角鬥士》,一個簡單的故事被演繹的盪氣迴腸。一位為羅馬帝國東征西討戰功赫赫的將軍麥希穆斯在成就最後一役之後,唯一的願望就是解甲歸田與妻兒團聚。年邁的老皇帝思考著他在位的二十年中四處征伐意義何在,那就是使羅馬回歸共和。皇帝的兒子康莫多斯野心勃勃,覬覦著父親的帝位同時又渴望能得到父親的愛與認可。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心愿。

在將軍臨走的前夜,老皇帝召見,將羅馬帝國盡託付於他,希望將軍能完成自己的遺願。然而,老皇帝的兒子發現自己竟然不是父親選中的繼承人,心頭恨起,弒君奪位。新君嫉恨將軍,指使下屬欲將之處死,並殺害了將軍的妻兒。將軍臨死一搏得以脫身,可回到家鄉看到的卻是妻兒的屍骸。

一夜之間,將軍變身為奴,輾轉流離,成為了一名在角斗場上廝殺的角鬥士。此時,為妻兒復仇就是他活下去的理由與動力。羅馬宮廷,新皇帝與元老院互相敵視,明爭暗鬥。新皇帝的姐姐露西亞捲入了鬥爭,她不滿新皇帝的暴政,又擔憂著兒子盧修斯的安全,生活在恐懼之中。新皇帝想通過透支羅馬的存糧舉辦角斗比賽來爭取民心,從而達到解散元老院的目的,實現獨裁。皇帝的姐姐與元老院為了生存,密謀弒殺皇帝。將軍在角斗場的現身,打破了皇帝與元老院的膠著狀態,劇情在此漸入高潮。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明確的目的。

最後將軍在角斗場殺死了皇帝,大仇得報,自己也因傷勢太重而死去。羅馬歸政元老院,步入老皇帝構想的軌道。皇帝的姐姐為將軍哀悼,垂淚問道,羅馬值得一個好人為它犧牲嗎?我們曾經相信,現在讓我們再相信一次。他是羅馬的勇士,授他以榮耀。

整部電影將近三個小時,看完一點都不感到疲憊,反而身體裡像被注入了一股陽剛之氣,感受到了一股潛伏在內心深處昂揚待起的生命力。一個角鬥士可以與羅馬皇帝為敵,而且最終竟然能夠得以復仇。這是一部好電影,打動了我。凡是能夠打動我的,在我心中都是好電影。

從電影回到現實,舉目四顧心茫然,為什麼我們周圍的世界竟是這么平寂?為什麼周遭的大多數人竟活的如此疲憊不安?我們的人生平淡如水,沒有漣漪,生活也絕少感動。我問自己,人生如果是一齣戲,你是導演兼主演,你將會為自己設定一個什麼樣子的劇本?

這個劇本是這樣嗎?一個人平淡地生活著,做著一份一般的工作賴以謀生,談不上喜歡還是討厭。心裡有一些願望,但都不夠強烈,很多只是停留在想想的階段。有一些愛好,但都愛的不夠徹底,只是本著好玩的心態打發時間。無聊時上網刷屏打遊戲消乏解悶,宅,很少出門,大部分時間離不開電腦,現實中無法滿足的就到虛擬的世界去尋找滿足感,可心裡明白虛擬的世界給不了我心底渴望的東西,之所以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只因為它們來的比較容易。生活沒有激情,理想想都不敢想。有時候甚至能感到自己在沉陷,沉陷……。終於厭倦了一個人的生活,娶了一個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討厭的妻子,買了房子背了一身房貸,組建家庭,生兒育女。下一代的出生,給了自己一個徹底放棄自我的理由,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取代了自己年輕時候那些奇奇怪怪的願望,心裡想著就是多攢些錢為孩子報名參加各樣的興趣班,攢夠了孩子大學的學費,就為孩子首付買套房。儘管自己還做著那些談不上喜歡談不上討厭的事,但是對孩子的愛,為孩子做各種安排,成了一個很好的慰藉。溫吞如水的生活,夾雜著工作,小孩上學,房貸,攀比帶來的焦慮與不安,還有家庭生活中的瑣瑣碎碎雞毛蒜皮,一路跌跌撞撞熬到退休,所幸無病無災,報個老年興趣班打發無聊的時光,趁著身體還行偶爾也出去走走。只是每當靜下心來,翻開年輕時的日記,看著那些對未來描繪色彩斑斕的憧憬,發現實現的願望實在寥寥無幾,而躍與紙頁間的那個朝氣蓬勃的少年竟是如此陌生。試著回憶從前,卻發現沒有什麼可回憶的,每一個日子都像是同一個日子,一生沒有什麼可引以為豪的事。每看一次年輕時描寫未來願景的日記就會心痛一次。為什麼人生不是我想的那樣?人生還可以重新來過嗎?可以重新來過嗎?最痛苦的淚水從墳墓里流出,為了那些沒有說出的話與沒有做過的事。這就是生活,時間在不斷耗盡,生命在不斷褪色,歲月如刀,將我們凌遲,我們身在其中卻沒有半點知覺,只待世故的皺紋一點點爬上眉宇,笑容漸消。

這就是你為自己設定的劇本嗎?這樣的劇情根本不可能打動任何人,包括自己。如果看的電影足夠多的話,我相信很多人都能明白一個好的劇本是什麼樣的。戲劇的張力在於衝突,衝突構成的要素有這樣幾個方面。你要什麼?也就是你的心愿與目標是什麼。阻礙你實現心愿與目標的東西是什麼?你是如何通過克服重重阻礙實現自己的心愿與目標的?

人生從來不缺少衝突,如果我們自己的人生劇本不都精彩,原因只在於我們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或是要的不夠強烈,沒有為自己的心愿全力一搏。這個世界上很多聰明人,他們渴望成功,而且都想找到速成的訣竅,夢想著像成功學案例里描繪的那樣,在三十歲之前成為富豪,尋找著那些三個月賺到一百萬的方法。他們一本接一本地看名人傳記來勵志,受了很多啟發,全世界成功的秘訣就那么幾條,他們總是想知道的更多。可這樣就會成功?我很懷疑,我總覺得這樣的人正因為他們太聰明,遇到阻礙不敢面對,從來只想繞道而行尋找捷徑,所以一輩子都演繹不出精彩。戲劇的原理告訴我們,精彩的劇情是通過克服阻礙實現的,主人公克服的阻力越大,顯現的能量就越驚人,生命就越有張力。

現實不同於電影之處,就是我們面臨的環境遠遠比電影複雜。一方面,當一個人不知道要什麼時,就談不上阻礙他的東西是什麼,他連衝突的對象都搞不清在哪裡。另一方面,我們面臨的障礙可能不僅僅是一個羅馬暴君,有時候是一個不公道的社會,一個無正義的制度,一個苛刻的世俗,它們無影無形,卻又無處不在,我們出拳打不中它們卻時時能感到它們的掣肘。

可這是我們消沉的理由嗎?現實很殘忍,這確實是足夠令大多數人消沉的理由。但人生最彌足珍貴的東西,往往是那些外界無法輕易拿走的。莫在倦時退場,力量來自渴望。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還有一股蟄伏已久不甘寂寞蠢蠢欲動的生命力,它由信心、勇氣與堅毅所構成,唯有這些品質才能在我們遇到阻礙之時使我們不畏艱辛迎難而上,從而為我們的人生劇本增添張力,染上光澤。人生不是一個位置,而是一段歷程,欲要打動世人,必先打動自己。只要肯全力以赴去實現自己目標的歷程都值得書寫,無論結果如何,終會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