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觀後感1000字

編者按:正好在看《芳華》,馮導真有意思,抽掉了時代的脊髓,把它變成了歲月靜好的佛系雞湯。

看得出來,《芳華》是有情懷的,是導演和編劇對自己已經逝去的青春歲月的一次致敬,拍得既美又實在,是近些年來青春懷舊類題材電影的佼佼者。

電影裡塑造得最好的人物是劉峰,他比活在我們80後記憶中的雷鋒更立體可感——因為他也會情不自禁地抱緊自己喜歡的女孩,並且有一個悽慘的結局。

我從不懷疑雷鋒這個人物存在的真實性,他真的影響了很多人,我們的父輩中湧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活雷鋒,他們那一代人特別有信仰有操守。但操守歸操守,生活歸生活。

我們國家向來是不乏懲惡揚善的聲音的,我小時候看馮夢龍的“三言”,滿紙的善惡報應,因果循環,甚至有此生善惡來生報應,以及人力不逮,神靈代為報應的,看得人如六月天喝冰汽水,暢快淋漓!後來看《唐傳奇》、《聊齋志異》,也仍沒有擺脫善惡報應的框架。古代作家在文字虛構的世界裡做了一回上帝,把一出又一出的人間悲劇消解於無形之中。

幸好,嚴歌苓不願做上帝,她冷酷無情地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雷鋒”(劉峰)的一生。

將“善良”這一德行歌頌到極致,真的好嗎?

老子說過,上善若水,因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但是水也會生氣,會釀成洪澇災害,會衝垮堤壩,會捲走房屋,會淹死生命。水,從來就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它有的是性格和脾氣。

而劉峰呢!他為所有人服務,不帶私心雜念,他是一個沒有缺點的完人。我能理解他做的很多好事:吃餃子皮、抓豬、給戰友大包小包帶東西、做何小萍的舞伴以及給戰友做沙發。但我不能理解他為什麼主動放棄上大學,把機會讓給別人。組織上照顧他,是因為他人好,更是因為他在抗洪搶險中腰受了傷,這是一種合情合理的補償。然而他放棄了,多么不可思議啊!他一下子由人升級為神,因為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

就在這個時候,他一把抱住了漂亮女孩林丁丁,不僅林丁丁接受不了——神怎么能有男女之情?而且撞破這件事的路人甲和路人乙也接受不了——他們不約而同地說,有人腐蝕活雷鋒,而不是劉峰喜歡林丁丁。劉峰無意中把自己神化了,一旦登上神壇,就只能接受大家的崇拜和仰視,便不能擁有普通人的欲望和生活。就連何小萍,也不敢跟劉峰表白愛情,她自覺凡夫俗子,配不上神。

《芳華》里到處是愛情的萌動,林丁丁不是小白兔,而是老司機。有男戰友餵她吃橘子罐頭,趁機親了一下臉,也沒見她拒絕。郝淑雯說,吳幹事和張醫生都抱過林丁丁,林也不曾驚慌失措過。她只是無法想像,劉峰也會有七情六慾,其他人也無法想像,劉峰有七情六慾。

所以劉峰被誣告、被打倒、被放逐,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人可以犯錯,神卻不可以,一旦犯了,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就像地震發生了,人們可以紛紛逃命,但教師不可以先於學生撤退,醫生不能先於病人撤退,軍人不能先於民眾撤退,這就是道德包袱。劉峰一貫的善良使得自己背了一身的道德包袱,最後,連前程和愛情都沒有了。

我覺得劉峰是個悲劇,但不是時代的悲劇,也不是林丁丁的誣告,是他把自己當成了太陽,光熱無窮,一味奉獻,他以平凡的肉身承擔起了神的使命。在嚴歌苓的小說里,劉峰的下場更為悲慘,連開追悼會都要趕時間,好給下一個騰場子。

所以,物無美惡,過則成災。

作者|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