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十月大電影《中國機長》電影觀後感600字10篇

《中國機長》是根據川航3U8633航班高空飛行中飛掉風擋玻璃的事件改編,這次事件中,劉傳健機長被稱為是中國版的薩利機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xx十月大電影《中國機長》電影觀後感600字10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中國機長》觀後感一

《中國機長》的真實事件是:20xx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成都區域巡航階段,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突然破裂脫落,機組實施緊急迫降。機長劉傳健在自動駕駛完全失靈,儀錶盤損壞,無法得知飛行數據的情況下,展示出驚人的冷靜和高超的駕駛技術,完全靠目視人工操作,將飛機安全降落成都雙流機場,確保了機上乘客生命安全,成功化解了一場飛行災難。

飛行這個職業,是鍛鍊心理素質的,只有冷靜下來,才能不錯不漏不忘的把飛行程式完成,但光靠飛行鍛鍊心理素質,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壓力和困難作鬥爭,建立自己堅韌的品質,臨危不亂的果敢,只有這樣才能安全飛行,勝任機長,同時給人生也帶來諸多好處。

相信很多業內人士,都會感嘆,面對如此極端的飛行環境,劉傳建機長還能掌握飛行,釋壓,低溫,氧氣稀薄這些致命的條件,仿佛在告訴我們,沒有身體的飛行,只會是紙上談兵,這也警告我們,飛行員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身體鍛鍊的必要性,和拒絕不良嗜好,戒掉傷害身體習慣的重要性。

任何一次飛行,都不是機長個人能完成的事,包括了太多太多,駕駛艙,客艙,安保,機務,簽派,管制,餐食,排污,現場,拖車,機組車等等,飛行圈仿佛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或者小社會,它需要一環扣一環的合作,少了任何一環都不行,這就需要機長對運控的掌握能力,機組在飛機上的協同能力,而這次劉傳建機長領導,從風擋玻璃損壞到飛機安全著陸,乘務,管制,地面都是完美的配合,完美處理,不得不佩服。

飛行是一個嚴肅的工作,好比軍人一般,保衛國家安全,不敢絲毫懈怠,但就飛行態度和作風而言,卻是非常難以堅持的,就像劉傳建機長,在航前依舊對熟悉的航線,機場天氣,航路天氣,油量,飛行通告,身體狀況等都做到了具體了解,沒有絲毫鬆懈,我想這是飛行一輩子需要堅持的品格,也是人生需要堅持的。

捷克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伏契克說過,英雄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決定性關頭做了為人類社會的利益所需要的事。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英雄機長劉傳健的故事讓我感受到,或許每個人的生活並不波瀾壯闊,或許每個人的事業不會驚天動地,但只要我們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嚴謹的工作作風、精湛的專業技能,都可以在追夢路上把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體現在對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責任意識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在不懈奮鬥中放射出人生的奪目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使感動如漣漪般擴大,在感動中成就夢想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英雄機長”劉傳建每天都堅持訓練,認真學習操作……透過種種細節不難發現,能夠在生死一線之際成為英雄,正是因為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了一絲不苟的專業精神、培養出精益求精的專業能力。在會見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危急關頭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和勇敢精神,來自你們平時養成的強烈責任意識、嚴謹工作作風、精湛專業技能。英雄精神不僅體現在剎那間的生死抉擇,而且體現在經年累月的執著與堅守。平凡因堅守而不凡,只有日復一日的堅持,年復一年的專注,才能換來奇蹟時刻的沉著堅定。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英雄群體、英雄人物。在通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英雄人物永遠是催人奮進的精神坐標,英雄精神永遠是照亮我們奮力前行的時代火炬。我們要從英雄身上汲取優秀的品質和精神,把非凡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工作崗位上,在奉獻中實現價值,努力把每一項平凡的工作做出不平凡。

《中國機長》觀後感二

電影《中國機長》根據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影片由劉偉強執導、李錦文監製,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還有黃志忠、朱亞文、李現、楊穎、陳數、焦俊艷、吳樾、闞清子、余皚磊、小愛、李岷城、馮文娟等友情出演。

《中國機長》根據事實改編,真實情況是,川航3U8633航班在飛行途中,因風擋玻璃破裂脫落而緊急備降。在這次重大突發事件中,機組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避免了一次重大災難的發生,反映出高超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是當代民航精神的具體體現。

每個川航3U8633迫降的驚魂細節,都意味著這是一次足以載入航空史的奇蹟,川航機組所體現的當代民航精神,更是值得玩味。

當代民航精神――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這四句描述很抽象,抽象的描述卻承載著許多故事。換言之,當代民航精神是通過許多生動故事凝練而成的。此次川航緊急備降,避免了一次重大災難的發生,就是一個新例證。

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體現的是一種職業擔當。有擔當才會有作為,忠誠擔當更是職業精神的核心。民航這種忠誠擔當集中體現在服務國家戰略、應對重大災害上。比如,去年四川九寨溝縣7.0級地震發生後,民航立即啟動三級應急回響機制,開展應急救援工作。九寨機場連續5日實現旅客零滯留,完成旅客轉運疏散任務,各項抗震救災人員物資和飛行保障任務也保持了穩定。

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體現的是一種職業素養。川航這次緊急備降的確很驚險。駕駛艙瞬間失壓,氣溫降到零下40攝氏度,大量機載自動化設備失靈,副駕駛半個身子被“吸”了出去。危急關頭,機長及整個機組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轉危為安,反映出高超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而這種職業素養則是在日常工作中培育出來的,其背後折射的是一種工匠精神。

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體現的是一種管理文化。在旅客心目中,每一個航班機組,都代表民航的形象。承載這種形象的則是為旅客服務中所體現的工作作風。此次川航緊急備降,是“英雄機長”果斷處置和整個機組危急關頭科學應對共同努力的結果。團結協作,需要個體具有較高的素質,也需要視服務為生命的團隊精神,也是一種管理文化,有助於培養團隊成員的歸屬感,增加團隊的凝聚力。

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體現的是一種精神風貌。此次川航緊急備降,其關鍵字就是:一切為了旅客安全。每一次航班出行都把安全放在首位,每個機組都時時為安全備課,並在民航全系統形成了“程式意識”“手冊文化”,將安全寓於敬業奉獻中,成為優質服務的基石。

當代民航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有了這種職業精神,就能夠讓管理行為更科學、更有序;有了這種職業精神,就能夠化解突如其來的風險;有了這種職業精神,就能夠變被動為主動,贏得最終的勝利。

《中國機長》觀後感三

《中國機長》中的原型是“英雄機長”劉傳健,作為一名退役軍人,由此,我想到了,中國軍人身上的那抹綠色就是生命的顏色,是安定和堅強的信念,中國解放軍和人民的心更加緊密相連。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支鋼鐵般的隊伍,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他們沒有蝙蝠俠、蜘蛛俠、鋼鐵俠一樣的神奇本領,但他們是和平年代的“保護神”,是我們歲月靜好背後那個負重前行的人。保家衛國、戎守邊疆、異國維和、抗洪搶險,都有他們的身影,中國軍人,就是我們的“超級英雄”。

我們的“超級英雄”,用血肉築起了新中國。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中國軍人挺身而出,用生命和鮮血捍衛國家主權和人民尊嚴。在緊急關頭,選擇用自己的生命開拓部隊前進的道路,董存瑞手舉炸藥炸掉敵人碉堡、黃繼光用胸膛抵住敵人的槍口、邱少雲火蔓全身巍然不動的堅毅、楊靖宇不畏生死的勇毅……到新中國成立之時,數百萬革命烈士奉獻了自己生命。中國軍人用鋼槍肩負起使命擔當,用決心和毅力、用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築就起保家衛國的堡壘,最終換來了新中國的到來。

我們的“超級英雄”,總能帶來希望的曙光。走過戰火硝煙的時代,中國軍人從未停下前進的步伐,在最危急的時刻、在民眾危難之際,超級英雄們總是及時出現,帶來希望的曙光。1976年唐山大地震、20xx年汶川大地震、20xx年曲縣特大滑坡土石流……每一次災難降臨,解放軍戰士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硬生生的從絕境中開闢出生的道路,用雙手保障無數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一首歌名叫做《為了誰》,為了人民民眾、為了保衛祖國,他們在沒有戰爭的年代不求功名、不計得失,一往無前地奮鬥著。

我們的“超級英雄”,奔赴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祖國哪裡有需要,超級英雄們就奔赴到哪裡,從來不計較個人的利益、不講條件,把服從命令當作天職。在祖國的邊陲,解放軍用雙腳衡量著祖國的邊界,被稱作“流動的界碑”;在原始森林中,穿梭於懸崖絕壁之間,常與豺狼虎豹為伴,守衛著國家的每一寸土地;在異國他鄉,在世界某個危險的國家,維和解放軍正在為飽受戰火蹂躪外國民眾撐起一片祥和的天空,還他們一個安寧的家園。他們因為祖國的需要,捨棄了自己的小家,缺席了兒女成長、錯過了父母的陪伴,但他們從未有過怨言,只為點亮萬家燈火。

我們的“超級英雄”,深藏功與名卻退崗不褪色。當他們卸下戎裝、走出軍營,回到久違的親人身邊,但他們從未忘記過初心和使命。老英雄張富清,立下赫赫戰功,在退役轉業以後深藏功與名,帶著革命的熱情,主動投身到偏遠艱苦地區,開闢了人生的第二戰場,為黨和人民默默奉獻著;英雄機長劉傳健,在駕駛客機過程中突發緊急情況,飛機一度面臨墜機的危險,憑藉他過硬的專業技術、超強的心理素質,完成了史詩級的迫降,讓幾百名乘客轉危為安,在危險面前他從未“退役”。在危急時刻,超級英雄從未褪色,遇見困難迎難而上、敢於擔當,把人民民眾的冷暖安危放在了第一位。

我們的超級英雄沒有“七十二變”,也沒有“超能力”,但他們有堅定的信仰、過硬的本領、優良的作風,在新時代乘風破浪、砥礪前行,為祖國的繁榮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中國機長》觀後感四

《中國機長》為大家呈現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飛行事故,但是憑藉英雄機長和整個機組成員的努力最終化險為夷。

飛行這個職業,是鍛鍊心理素質的,只有冷靜下來,才能不錯不漏不忘的把飛行程式完成,但光靠飛行鍛鍊心理素質,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壓力和困難作鬥爭,建立自己堅韌的品質,臨危不亂的果敢,只有這樣才能安全飛行,勝任機長,同時給人生也帶來諸多好處。

相信很多業內人士,都會感嘆,面對如此極端的飛行環境,劉傳建機長還能掌握飛行,釋壓,低溫,氧氣稀薄這些致命的條件,仿佛在告訴我們,沒有身體的飛行,只會是紙上談兵,這也警告我們,飛行員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身體鍛鍊的必要性,和拒絕不良嗜好,戒掉傷害身體習慣的重要性。

任何一次飛行,都不是機長個人能完成的事,包括了太多太多,駕駛艙,客艙,安保,機務,簽派,管制,餐食,排污,現場,拖車,機組車等等,飛行圈仿佛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或者小社會,它需要一環扣一環的合作,少了任何一環都不行,這就需要機長對運控的掌握能力,機組在飛機上的協同能力,而這次劉傳建機長領導,從風擋玻璃損壞到飛機安全著陸,乘務,管制,地面都是完美的配合,完美處理,不得不佩服。

飛行是一個嚴肅的工作,好比軍人一般,保衛國家安全,不敢絲毫懈怠,但就飛行態度和作風而言,卻是非常難以堅持的,就像劉傳建機長,在航前依舊對熟悉的航線,機場天氣,航路天氣,油量,飛行通告,身體狀況等都做到了具體了解,沒有絲毫鬆懈,我想這是飛行一輩子需要堅持的品格,也是人生需要堅持的。

捷克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伏契克說過,英雄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決定性關頭做了為人類社會的利益所需要的事。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英雄機長劉傳健的故事讓我感受到,或許每個人的生活並不波瀾壯闊,或許每個人的事業不會驚天動地,但只要我們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嚴謹的工作作風、精湛的專業技能,都可以在追夢路上把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體現在對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責任意識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在不懈奮鬥中放射出人生的奪目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使感動如漣漪般擴大,在感動中成就夢想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英雄機長”劉傳建每天都堅持訓練,認真學習操作……透過種種細節不難發現,能夠在生死一線之際成為英雄,正是因為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了一絲不苟的專業精神、培養出精益求精的專業能力。在會見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危急關頭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和勇敢精神,來自你們平時養成的強烈責任意識、嚴謹工作作風、精湛專業技能。英雄精神不僅體現在剎那間的生死抉擇,而且體現在經年累月的執著與堅守。平凡因堅守而不凡,只有日復一日的堅持,年復一年的專注,才能換來奇蹟時刻的沉著堅定。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英雄群體、英雄人物。在通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英雄人物永遠是催人奮進的精神坐標,英雄精神永遠是照亮我們奮力前行的時代火炬。我們要從英雄身上汲取優秀的品質和精神,把非凡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工作崗位上,在奉獻中實現價值,努力把每一項平凡的工作做出不平凡。

《中國機長》觀後感五

《中國機長》這部電影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英雄機組的事跡,更要在實際工作中履行好我們的職責,項英雄機長學習。

一是學習英雄機長事跡要打造過硬的思想。近年來,習總書記從視察新機場建設,到要求民航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對安全隱患“零容忍”,再到接見英雄機組,多次對我們民航工作給予關懷和指導,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民航工作的高度重視。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並結合實際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用黨的先進理論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和工作站位,深入領會好“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的深刻,主動、自覺、堅定地維護好空防安全,將總書記的關懷轉化為我們開展民航工作捍衛空防安全的強勁動力。

二是學習英雄機長事跡要練就過硬的本領。英雄的誕生不是偶然的。“英雄機長”劉傳健在萬米高空上,面對突發的緊急情況,能夠做到臨危不亂、妥善處置,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心理素質和業務技能。這一定離不開他平時紮實嚴格的訓練和多年養成的職業工匠精神,我們學習英雄事跡首先要學習英雄的精神、培養自身成為英雄的條件,在平凡的崗位上乾出不平凡的業績來就是英雄,靠的也一定是過硬的本領。我們想當英雄就必須練就適應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過硬本領,練就過硬的本領既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又是我們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和夢想的基石。

三是學習英雄機長事跡要建設過硬的隊伍。近年來,民航局一直要求要強化“三基”建設,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已成為當前我們確保全全的重要基石。川航英雄機組正是致力於“三基”建設,並把其轉化為關鍵時刻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的工作能力,轉化為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素養,轉化為危難之時拯救整個航班旅客生命的神奇力量。過硬的隊伍、一流的團隊,最終創造了中國民航史上的奇蹟。習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員工隊伍作風和能力建設這與公司致力於打造一流的航空安保隊伍的目標高度契合,我們一線基層隊伍要積極回響總書記的要求,提升個人能力,夯實隊伍基礎,強化“三基”建設,不斷適應公司發展的步伐,在平凡的崗位上腳踏實地,隨時準備打造不平凡的業績。

時代造就英雄,但英雄的誕生也不是偶然,我們要以英雄事跡為榜樣激勵,在本崗位上認真履職、練就本領,在平凡的崗位上建功立業。

《中國機長》觀後感六

《中國機長》是根據川航3U8633航班高空飛行中飛掉風擋玻璃的事件改編,這次事件中,劉傳健機長被稱為是中國版的薩利機長。《薩利機長》是一部美國影片,原型是20xx年美利堅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機長切斯利•舒倫伯格,他也是戰鬥機飛行員,當轉業到民航後成為客機機長。他駕駛兩台發動機都失效的飛機迫降在了哈德遜河河面上。網友普遍認為,在川航這次事件中,劉傳健機長臨危不懼、淡定處置,最終挽救了整架飛機上幾百號乘客的性命,其影響壯舉和“薩利機長”不相上下。

其實,劉傳健機長曾經是我人民空軍的飛行尖子,後來作為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的飛行教員帶出了一批又一批學員。在帶教過程中,處置座艙玻璃爆裂就是飛行員的必須科目。

正是有了這些訓練,為他積累了大量處理此類突發事件的經驗,這為他處置民航飛機突發事件打下了基礎。如果說開教練機或者戰鬥機,一旦座艙蓋破裂,實在不行還能夠跳傘,但是民航客機就沒有這個機會。此次飛行的飛行速度至少有600到700公里/每小時,還有強大氣壓和零下幾十度的超低溫,作為機長只能靠著堅強的意志飛下去。劉傳健機長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老空軍戰士在畏難之中表現出的擔當,不放棄、不拋棄,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現出了中國空軍戰士的高超飛行技巧,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中國機長》觀後感七

觀看完《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機組人員臨危不亂、團結協作,用精湛的專業技能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將一場災難化險為夷,拯救了飛機上所有人的生命。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在關鍵時刻能臨危不亂,以超高的專業水準化險為夷的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就出來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磨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危急關頭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和勇敢精神,來自平時養成的強烈責任意識、嚴謹工作作風、精湛專業技能。

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黨員幹部想要在平凡的崗位有超凡的成就,就必須有足夠的知識積累,不僅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還要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專業技能等多種技能成為“全棧”幹部。唯有基於豐富的知識儲備基礎之上樹立的創新意識,才能在平凡的崗位創造最大的社會財富,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貢獻。

團結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英雄機組”的成功基於他們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在危難時刻全體機組成員在機長帶領下,各個崗位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進行施救,忙而不亂、團結一致、分工協作。學會和團隊溝通協作,不僅是黨員幹部敢於擔當的表現,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本領、一種能力,這才能夠體現相互支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責任心。

《中國機長》觀後感八

作為國內首部真實事件改編的民航題材影片,《中國機長》為觀眾呈現一部展現中國民航奇蹟事件的超級大片!《中國機長》是根據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事故改編,在風擋玻璃突然爆裂,駕駛艙瞬間失壓,氣溫降到零下40度,大量機載自動化設備失靈,副駕駛半個身子被“吸”了出去的情況下。機長劉傳健紮實的操作、正確的判斷,冷靜沉著的將飛機平穩降落,這是一次足以載入航空史的奇蹟,大家稱他是“英雄”、“中國版薩利機長”。

也正是因為有了劉傳健和全體機組人員的共同努力,機上所有人員的生命被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英雄其實就在身邊

這架航空器於20xx年5月14日07:46分安全備降成都雙流機場,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機並得到妥善安排,大家在慶幸這場時間與生命戰役勝利的同時,也始終忘不了在飛機上那些遇事沉著冷靜的全體機組人員,自此“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油然誕生。“英雄機組”這一特殊榮譽,源自習近平總書記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招待會上對他們正確處理空中險情的肯定和讚揚。

在會見“民航英雄機組”時,習總書記指出:“5·14”事件的成功處置絕非偶然,絕處置險情時,機組人員所做的每一個判斷、每一個決定、每一個動作都是正確的,都是嚴格按照程式操作的。危急關頭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和勇敢精神,來自他們平時養成的強烈責任意識、嚴謹工作作風、精湛專業技能。民航圈、民航事、民航人,他們的事跡就在我們每天工作觸眼可見的地方,英雄就在身邊。

學英雄事跡做好黨員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民航安全重要批示精神”“學習英雄事跡”的熱潮一時間成為了民航業百步不離口的話題。作為民航安檢隊伍中的一名黨員,此次學習讓我更加清晰了“己力”所向,也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身處一線的黨員和民航業的安檢工作者,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為“民航安全”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學習英雄事跡的時候,我們應該對照自省。

我們或許要問問自己,同為民航人,我是否已經具備了這樣的素質和能力?在未達到這樣的能力時,我應該如何讓自己達到這樣的水平?這或許是我近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黨員,要做到不斷提升政治站位、政治意識,充分認識到我們與國家安全、民航安全密不可分的關聯,要能夠看得清我們平凡崗位的不平凡之處。我們是安全的守護者,是安全措施的落實人。

安全與責任意識共存

作為航空安全的守護者,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是必要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任何時候、任何環節都不能麻痹大意。安檢是空防安全的守護者,是安全措施的執行人,保障空防安全既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的使命。安全是每位安全工作者們為之奮鬥的最終目標,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識。

不麻痹、不大意、不放鬆、不僥倖,時刻將“三個反對”牢記於心,時刻將空防安全的底線熟記於心,用標準執勤,讓標準成為習慣。將意識落實到行動中,紮實崗位職責,精湛安檢崗位的業務技能,落實好“三基建設”在日常的套用,確保“在崗一分鐘、安全六十秒”,始終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傾盡“己力”,奉獻“民航安全”。

《中國機長》觀後感九

電影《中國機長》根據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英雄機組的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體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現實中“英雄機長”的壯舉也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xx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四川航空英雄機組全體成員時強調,要學習英雄事跡,弘揚英雄精神,將非凡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的崗位上。作為民航人,我們在倍感驕傲的同時,應該深刻理解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接見英雄機組的重大政治意義,總書記希望我們將政治擔當和英雄精神內嵌思想深處,融入平凡崗位。

強化政治擔當 堅持安全第一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民航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總書記強調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線,在任何時候任何環節都不能麻痹大意,要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的關係,堅持安全第一,始終將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堅決守住民航安全底線。作為民航人,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以及接見英雄機組工作指示的與精髓,提高政治站位與責任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負責,並與自身崗位緊密結合,融會貫通,任何時候都要將安全擺在前面,緊緊地盯住崗位不放鬆,盯住標準不放鬆,盯住程式不放鬆,嚴之又嚴,細之又細,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保障每一架航班的平安起降。

強化思想認識 弘揚英雄精神

學習弘揚英雄機組精神,要有正確的思想做指導。“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實現成功的行動,把事情做好,則必須有正確的思想做引領。加強思想教育,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民航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接見英雄機組的重要工作指示,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擔當,將指示精神轉化為確保空防安全的行動自覺,轉化為真情服務的人民情懷,轉化為一以貫之地為民航事業貢獻力量的持續動力。要持續以多途徑多角度地弘揚英雄機組的英雄事跡,讓英雄精神滲透至基層,在各個平凡地崗位上生根、發芽、綻放。英雄機組的偉大壯舉是對民航精神最生動的詮釋,正是因為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認識,才鍛造出了他們堅毅果敢、技術精湛、作風精良的優秀品質,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正確處置,將非凡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崗位上。

夯實三基建設 堅守平凡崗位

學習弘揚英雄機組精神,要持續深入推進“三基”建設。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做保障,弘揚英雄精神與確保空防安無從談起。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是確保空防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們要善於運用這把武器,將“三基”建設抓細抓實。抓基層就是要抓好基層班組建設,要紮實推進“四個到班組”,加強班組作風建設,提高班組長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凝聚班組力量,發揮班組作用,夯實班組根基。打基礎就是要強化標準落實能力。培育員工養成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工作作風,對各項檢查標準、流程、制度執行到位,落實到位。苦練基本功就是要夯實崗位專業技能。“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要不斷強化重點崗位員工基本功養成,通過開展技能競賽、技能提升等專項行動,追求“工匠精神”,持續磨練基本功,形成“人人都是技術能手、個個都是崗位標兵”的良好氛圍。

20xx年5月14日,在萬米高空駕駛艙右風擋玻璃爆裂脫落的極端險情下,劉傳健機長及8名機組人員以高超的專業素養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的安全。

因在備降事件中的出色表現,劉傳健被授予“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的光榮稱號,並與機組成員一起被授予“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的光榮稱號,後被評為“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

《中國機長》觀後感十

一個溫馨的問候,幾句調皮的搭訕,一段沉痛的過去,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個驕奢的內心,一個純潔的心靈,一個懵懂的女孩,一個經驗豐富的機長,冥冥之中將這一群人捆綁在了一起,經歷了一場生死輪迴。

一個美好的清晨,嘻嘻哈哈的歡聲笑語中夾雜著緊張的氣氛,一個名叫8633的航班從重慶飛往了拉薩,飛機上的一切跟往常一模一樣,大家都處於放鬆的狀態中。突然,飛機的前擋風玻璃破裂,副駕駛員被半截身體被吸到外面,裸露在空中,整個飛機瞬間的變得混亂不堪,女孩的哭聲,少女的抱怨,男人的憤怒,所有人的恐懼,可是這裡有五名肩負神聖職責的乘務人員,他們迅速維護機艙秩序,幫助乘客帶好氧氣罩,安撫大家的情緒,雖然自己的內心也是無比恐懼,但是他們依然選擇堅信機長,依然堅守自己的職責。

了救回裸露在外面的副駕駛員,機長操縱飛機以3000米每分鐘的速度下降,就在即將撞機的瞬間,將飛機拉起,就是這一完美的動作才將副駕駛員救回艙內。在8400米的高空,飛機已經釋壓,機長目前的職責就是想辦法儘快的讓飛機安全著陸,而距離自己的最近的機場就是成都雙流機場,可是在返回的航線中,前方是恐怖的雷雨雲,繞行幾乎不可能,強行穿越無疑是將自己扔進了攪拌機,就在這關鍵的時刻,機長在空中盤鏇一周,以他豐富的經驗尋找到了一條可以穿越的通道,機長劉長健以其高超的技術成功的穿越了幾乎不可能的穿越的雲層,挽救了一百多名乘客的性命。最終使得8633次航班成功降落。

8633次航班的成功降落確實是航空史上一次值得銘記的事件,象徵著我國航空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卻也警示著我們每一名航空人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精準無誤的完成我們的每一項工作。

在8633次航班從失聯到安全降落的過程中,指揮部門迅速做出反應,安防人員,醫務人員等嚴陣以待,乘務人員積極維護秩序,機長及駕駛員在人類的體能邊緣掙扎著等等一系列的配合才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

在災難面前我們人類表現的那么脆弱,卻又是那么的強大。每一個人都肩負著家庭的責任,每一個崗位都肩負著國家的使命,所以請珍愛生命,敬畏崗位。

一部《流浪地球》、一部《中國機長》標誌著中國電影的飛速發展,為中國電影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