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抓住創設的情境或開展的活動,進行多形式、多角度的作文訓練,從而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提高活動的利用率,提高學生的各項作文能力,使學生樂於作文。筆者曾組織五年級學生參觀象山丹城工藝雕刻廠,然後,根據這次活動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多種訓練,符合了學生求變、求新的心理,使學生樂此不彼。一、變換文題,培養擬題能力我啟發學生可從不同的角度,擬出不同的題目來反映這次活動。結果學生有按中心錄命題的:如《參觀丹城工藝雕刻廠》、《丹城工藝雕刻廠見聞記》等;有按地點命題的:如《神奇的工藝雕刻廠》、《丹城“明珠”》等;有按事物命題的;如《象山一絕——竹根雕》、《竹根變化記》;有以人物命題的:如《家鄉人手真巧》、《嘿!了不起的家鄉人》等;有按心情命題的:如《今天我真高興》、《難忘的一天》等等,擬出的題目比較新穎多樣?BR>二、交換中心,培養組材能力文章的中心不同,對材料的組織安排和表達方法也不同。我以學生自擬的《難忘的一天》為例進行教學,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先提出:從題目“難忘”一詞中,你認為文章重點是寫什麼學生有的說重點是寫“我難忘的事”;有的說是寫“通過參觀工藝雕刻廠來說明我為什麼難忘”。接著,教師又啟發學生,那天的活動內容很豐富,耳聞目睹的人和事確實使人難忘,但哪些事使你最難忘呢學生思考片刻後,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工廠美觀,整潔的環境使人難忘;有的說:工廠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十幾個人的小廠變成出口創匯的名廠的創業史使人難忘;有的說:工人叔叔用他們精湛的技藝,使粗糙的竹根變成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各種根雕工藝品使人難忘;有的說:在勞動中創造美的工人使人難忘;有的說:家鄉人在改革開放中,敢於走出國門創大業的精神使人難忘等等。學生的種種觀感,從不同角度截取一個側面表達出不同的主題。最後,教師要求學生按活動順序,選擇兩個不同的中心,截取活動的某一側面為重點寫兩篇文章,結果許多學生寫出了充滿新意的好文章。三、交換結構,培養記敘能力文章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此事、彼事如何安排,開頭、結尾、過渡、承接、詳略如何,都屬於結構,都應遵守一定的規律,這就是“文有定法”。但是每篇文章的結構並不都是一個模式,這就是古人講的“文無定法”。因此,我要求學生力求“變結構”寫出自己的特色。比如開頭或開門見山一語中的;或描寫場景烘托氣氛;或設立懸念娓娓道來;或回憶聯想引入下文;或直抒胸臆抒發情懷等等,但都要求學生力避落入俗套,使人看頭就能知尾。結尾可以“卒意顯志”;可以照應開頭形成珠聯璧合;可以提出問題,讓人遐思;也可以含蓄如餘音繞樑。構段或作總分式;或用因果式;或用遞進式;或作連續式;或用點面式等等。情節的發展也並不是三段式,開頭、發展、結尾,應是一波三折,插入聯想,運用想像,跌岩多姿,文勢波瀾,這樣文章才能引人入勝,各具特色。四、交換文體,培養表達能力時代在發展,觀念在更新,要求在變化、提高,在學生完成記敘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精心設計,轉變形式,推陳出新,教出新意,注入時代“活水”,以利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此,在參觀前後,筆者設計如下系列訓練:①參觀前,每人寫一張要參觀工藝雕刻廠的通知;②給遠方的朋友、親戚寫一封信,談談參觀工廠的感受;③以“象山丹城工藝雕刻廠”為題,寫一篇簡短的說明文,介紹該廠的特點;④擬一份廣告,介紹一下該廠的竹根雕等工藝品;⑤參觀工廠後,談談“假如你是廠長該怎樣做”,及“為工廠擴大經營管理等方面出一點小構想,想一個小點子”。這樣,不僅符合了學生求新的心理,使學生興趣盎然,而且使說和寫、記敘文與套用文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溝通了寫作知識的整體性,最主要的還是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打下了基礎。實踐表明:學生對這樣的訓練是歡迎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和主動精神。【這次作文訓練的成功給了筆者如下啟示:一是要尊重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素質。作文訓練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的個性、特長、愛好及創造思維在作文中充分表達出來。教師的任務不是硬性要學生怎么寫,而是引導、啟發,讓學生在參觀中通過觀察鑑別加以體驗,從而產生不同感受,自由抒發。這樣,文章才不會千篇一律,才能達到情真意切,“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作文訓練,注入時代“活水”,提高學生素質。二是要讓學生有所需而說,有所為而作。作文“一使需之切,能文章及伸,二使樂其業,為文非辛苦”(葉聖陶語)。讓學生從為作文而作文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開拓思維,解放心理,使學生感到作文是交往的需要、表達的需要、自我表現的需要,按動學生感情的琴弦,使其“情動而辭發”“情至而文生”,形成“不吐不快,非吐不可”的動態快樂的心理。三是要擴大訓練的容量,增加訓練的密度。對學生親自經歷過的一次活動或某一件事,提高它的利用率,儘可能引導學生對這些活動和事物進行多向的觀察、說話、評議、敘述等語言基本功訓練,使學生有更多表達的機會、成功的機會、快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