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評價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菲菲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要經常地跟別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語。那么,口語表達能力的強弱就直接關係到交流的效果。因此,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口語交際是“聽話、說話”的發展,他不僅要求訓練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世的能力,他不僅是語言能力,還是一種做人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做事的能力。 但是當今考試方式重書面,輕口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口頭語言在傳遞信息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口頭語言的訓練和考查,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但長期以來,在教育思想上對聽話、說話、朗讀等重要性缺少足夠的認識,再加上口試操作等方面的因素,語文考試重視了書面語言的讀寫,卻忽略了口頭語言的“聽說”“朗讀”等考查。即使書面考試中偶有考到朗讀,也是拿一句話讓學生判斷重音或停頓落在哪裡,至於課標上的“正確、流利、有感情”是無論如何也考查不出來的。由於不考口語能力,教師和學生就忽視了口語教學和訓練,阻礙了學生這個創新主體的持續、全面發展,所以對評價方式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一、改革現時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多渠道的評價以促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堂標準》中提到:“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如果不改革現在的考試方式,不採用多形式的考試方法,勢必影響學生的發展。除了筆試外還可以採取遊戲、比賽、觀察、記錄等方法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以獲取學生更全面的語文素養信息,所以: (一) 在考試形式上,變單一為多樣,多角度評價學生 根據國小語文學科的特點,考試形式上可以這樣安排:讀、聽、說能力的測試可採用口試,基礎知識、閱讀、作文等進行筆試。 1、書面測試 把若干單元的知識編成基本題與選做題。基本題採用以往的題型,選做題的彈性較大,形式多樣,內容靈活。如有猜謎語成語接龍,看故事找錯誤。考句子運用的題型有按課文大意填空,,看故事填充內容大意等。這樣的選做題可以調動學生的樂趣,避免畏難情緒的影響,讓學生樂於參加考試。 2、定期口頭測試 國小語文學習,口語十分重要。要提高語文素質,就必須以口頭測試來促聽、說、讀的能力的提高。如中高年級“讀”的測試,可用磁帶錄音,集體評判來定星級。依照讀的情況給予不同的評定。通順、沒有錯字,沒有添字漏字,評為一星級;較流利,停留合適兩顆星;流利有感情的評三顆星。 這樣,把過去模糊的一張試卷清楚的分解為各種能力測試,更容易診斷出學生的問題,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 (二) 在評定成績上採用星級制,體現學生的差異 在口語交際成績的評定中我們更注重對學生髮展過程的監控,及時掌握和發現學生髮展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問題,讓學生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發展狀態,提高素質,使自己獲得儘可能大的發展空間。在具體操作中,我們不要機械的分數分配與評判,而按評定星級方式激勵進取。如在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定上,按口語交際的技能和情感態度分成若干條塊在各條塊下設定星級。 如: 口語交際能力評價表 評價內容 星級 用國語清楚、完整表達自己的意見 說話時聲音響亮、儀態大方。 認真聽別人講話。 大膽與別人交談,積極參加討論,對別人的話題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交際的過程中,權衡交際過程的情況,在相應的星級欄內打勾。這樣評定看起來不如百分制精確,實際上卻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如在交際過程“主動交際”方面的評定,按百分制評,就只有“對”與“錯”之分,而星級評定則有“優”“劣”之別,依據交際過程評定相應星級體現學生的差異。 (三)、多樣化、多元化評價學生,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加德納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正常人都或多或少擁有語言智力, 內在智力或內省能力,人際智力, 運動智力或身體智力, 空間或視覺智力, 邏輯或數學智力, 音樂智力這七種智力,只是每種智力的發揮程度不同或彼此間組合方式不同而已,正因為以上差別導致個體差異。目前,人們僅從語言智力、邏輯或數學智力和品行等方面,片面對學生下“差生”定義,對學生是不公平的,它並不能代表人的全部,社會不僅需要作家、數學家、科學家,也同樣需要音樂家、運動員、畫家、建築師、攝影師、工人、農民和服務員,社會崗位沒有貴賤之分,只有職責不同,大家都是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 傳統的考試只重視語言能力和邏輯數學智力的考察,但在某種程度上,禁止學生用其他方式來表達個人思想,這就限制了學生體驗成功感的途徑。有時候,學生能夠掌握概念,但無法僅僅通過語言來表達他們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允許學生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學生充分運用語言、文字、圖畫、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才能夠展示自己的知識。否則,這些知識就得不到認可和獎勵。目前而言,有些學生的這些能力還沒有發展得很好,克服個人在單一能力形式中的不足,需要長期的努力和耐性,而個體在其他能力方面獲得成功,可以增強他的學習動機。當學生能夠選擇自己感覺最滿意的方式,用發展得最好的能力方式來表現他所學的知識的時候,他的能力將獲得提高。如在口語交際課《秋天裡》創設一個展示自己的平台,讓學生用各種各樣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喜歡唱歌的同學,把創編的歌曲唱給大家聽;喜歡畫畫的同學,把秋天畫成一幅畫,展示給大家看;表達流暢的同學把你找到的秋天說給大家聽。 二、落實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的評價,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由於受教材編排、教學時間等方面的限制,每個學期的幾節課進行口語訓練,顯然是不夠的。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和教學中處處隱藏著機會,那看你會不會利用、發掘。口語交際能力不能在有限的口語交際課堂上培養出來的。口語交際應貫穿在教學之中。利用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設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無拘無束的進行口語交際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只能在良好的交際環境中鍛鍊發展。讓他們在民主、和諧、愉快、自由的氣氛中,樂于思維、敢於表達。在閱讀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師生間或同學間對某一問題的爭論,對課文的複述以及聽取別人說、評價。如《小馬過河》學習了課文後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創造性複述課文,把原來的松鼠、老牛改成猴子和駱駝,再按課文的寫作順序進行創造性的複述。複述的過程也是交際的過程、交往合作的過程。在教學中,儘量喚起學生頭腦中儲備的有關表象,引起他們或者延伸故事情節,或者補充課文的有關內容,或者創造新的社會自然環境,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如《窮人》一課後,讓學生續編故事的情節,想像桑娜在收養了孩子後,一家生活如何呢?學生弛騁相象,編寫故事。學生在聽取別人的意見後,故事越說越有獨創性,在聽取別人的意見後,也豐富了自己的思維。 創設聯繫社會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是進行口語交際的關鍵,又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又一途經。我們可把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實際引入課堂。如設計“阿姨問路”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模擬“阿姨”和“路人” 進行“問題與指路” 的對話,創設借粉筆情境,讓學生學習“借物” 的對話等等,然後讓學生以分組表演的形式相互評議,學生在交際的情境中,不但想說敢說,還說得津津有味,激發了口語交際的興趣。 (二)、師生間、學生間的說、問、評,即雙向互動、多向互動,應貫穿於口語交際課的全過程 “交際” 即是“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接觸”。“口語交際” 即人與人之間口頭語言上的接觸交流。因此,在口語交際課上,師生問、學生問的說、問、評應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課堂不應該是教師或者某個學生的獨角戲,或教師與某兒個學生的對話。學生之間、學生教師之間有問有答,有評有論,有說有議,這才是真正的口語交際課。 在口語交際課中應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以前看圖說話一般都採用先看圖,再說話的形式進行教學,在看圖的過程中,教師常常教給一些某本的看圖方法,然後再把關鍵字寫在黑板上。學生基本上是把老師所給的詞連起來,所以學生說出來的話大同小異。教學形式單一是造成學生思維繞一的重要原因,而口語交際課就是沒有這些限制。過多講授口語交際知識是絕對沒有必要的。課堂上可以圍繞所給的題目或範圍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還應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觀點,並大膽說出來,教師是針對個別人給予個別指導,而不是給一個框,你去套用。教學中可採用同伴互練,小組討論,競賽,表演課本劇,室外活動甚至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真正主動參與到口語交際中,成為口語交際的主體。 (三)、在交際過程中改變小組的組合方式,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合作小組是按能力、成績而分,它實際上是一種同質小組。在現時的教學中所提倡建立的是一種新型的功能聯合體。由4—6人根據性別、能力、學習態度、個性、家庭——經濟背景、守紀狀況方面的差異而建立的相對穩定的學習小組。組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殊的身份與職責,如四人組由主持人、記錄員、報告員和檢查員組成。各成員間各盡其職、又通力合作。“主持人”負責本小組討論的全局,分配發言機會,協調進度;“記錄員”主要記下小組學習結果;“報告員”負責向全班學生匯報本小組成員學習情況;“檢查員”負責檢查學習情況,以確保每位成員都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在我們現時教學中,偶爾也會有合作小組,但究其實,是一種“同質”小組,易出現某個學生壟斷髮言機會,操縱整個小組的現象。異質合作小組卻強調讓每位同學都有事情要負責,強調每位同學都會有一種深深的責任感,感到自己是小組中不中缺的一員,正是這種責任感和自尊感會促使他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