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換

2005-6-5 字數:3630收藏此頁到都市網摘“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對傳統教師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係,由於師生關係單一,教師的角色也單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師作為文化傳承執行者的基本職能沒有改變,但教師的角色卻越來越向多重化方向發展,不再是以往具有權威身份的單純的傳遞者,而應該同時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和合作者,成為新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等等。只有教師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優異的素質去主動適應並深入開展好創新教育,才能實現新課程標準要求我“應以培養有創造精神、有實踐能力的人才”的這一主要目標,也就能最終實現科學發展觀在教育工作中的全面貫徹落實。筆者根據從事數學教研工作的實際,結合當前形勢,就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轉換談幾點初淺的認識:一、教師應成為新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新課程倡導的是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發揮主體性作用,不能再只是課程實施的執行者,而就摒棄“惟書”、“惟師”的“盲從”與“偏見”,讓多樣性的知識成為學生提高認知能力的途徑;讓學生能從自己所處的周圍社會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使教師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同時,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應在創設校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開發校本教育資源上下功夫,鍛鍊並形成課程開發的能力,鍛鍊並具有開放校本化課程的能力。如在教學“第幾”這一小節內容時,可以利用學校的小禮堂(或直接在教室進行也可),每個小朋友根據手裡的“電影票”來對號入座,教師做查票員,提出問題:“某某小朋友在第幾排第幾號?”“第幾排第幾號是那位小朋友呢?”通過這樣的遊戲活動形式,使學生不僅切實的感受到自然數的序數含義,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又如在“分類”這一小節的教學時,課前可以先讓孩子們從家裡帶一件自己最喜歡的小物件,上課伊始,把所有小物件都堆放在一起,教師引導學生把這些雜亂無章的東西收拾、整理,分類擺放好,然後指導學生們按小組按類別整理,如生活用品類、學習用品類、食品類、玩具類,等等。再提出要求每個小組將自己組中所整理的物件再更仔細雨地清楚的分類放好,操作後小組匯報“你們小組是怎么收拾的?”出現的情況會是將生活用品類可能是將衣服與用品等分開,學習用品類是將書籍與學具等分開,玩具類將小貓、小狗等分開……。這樣的設計,暗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擴大了取材範圍,從生活中出發增加了孩子們喜愛的玩具、書籍、衣物、食品等,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泛的思考空間。教師通過類似以上形式的課程開發,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出活動,使學生從充滿操作性、探索性、創造性、愉悅性的實踐活動中獲得學習的快樂,既強化了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又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二、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在信息技太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課本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惟一途徑了,“傳道、授業、解惑”不再是教師的唯一角色了。好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應該教會學生怎樣去學,怎樣去做,教會學生髮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所以,教師要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正如古人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是教師要努力當好學生學悄自學成才動的組織者和促進性。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有較大的運作空間和時間,開放性、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是新課程的特點。教師作為組織者和促進者的關鍵,就是要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協調工作。如通過創設輕鬆和諧的活動環境,及時組織匯報和交流,教育學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賞,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持之以恆的積極性等途徑和方式,當好課程與學生之間連線的紐帶動,做促進兩者溝通的橋樑。真正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在不照搬教材的前提下,以學生的立場、眼光和角度,縮小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當好組織者和促進者,教師還要進行教學環境的控制和管理,組織課堂教學,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如在學生具體的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按照自己的活動方案主動向學生提供一些信息,並在學生對一定的問題情境進行探索時可能碰到的一些問題或出現信息缺乏的情況下,增強學生主動向教師錄求信息的信心;要通過激發學生動機、為學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輔導、支持和示範等到等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學習更深入。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廉潔會讓教師的支技逐漸減少。二是教師要努力當好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和合作者。新課程中所指出的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孩子們在自主探險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合作者的最終目的。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均數”時,不是將教學目標定位於如何用平均數解決問題,使用舊的教學方法,先舉例,後出示概念,再去如何計算平均數,而是將教學目標定位於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了解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及重要性,及如何理解身邊的平均數。他先了解:“你最喜歡的球類運是什麼?”再提出“今天我們來一場拍球比賽”。通過這樣一場比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踴躍參加。教蚰將學生代表分成甲、乙兩隊,每隊三名隊員進行拍球比賽,比賽結束後計算總數,甲隊為42人,乙隊為28個,宣布甲隊獲勝,甲隊一陣譽躍。接著教師加入乙隊拍球,結果乙隊總數為48個,宣布乙隊獲勝,這時甲隊不服氣,兩隊發生爭執。教師這時提出問題,“比賽結果公平嗎?為什麼?“”如果比賽人數不同時,該如何裁決勝負呢?“學生則很自然的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平均數,學生們一起動手算出甲隊平均數為每人14人,乙隊平均數為每人12個,宣布甲隊獲勝。相信在這一場小小的爭執當中,學隆自己就能感受到學習平均數的意義,學習數學的重要,就無須教師大費周章的向學生去灌輸那些文字上的概念意義了。之後,在緊跟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之下。提出“甲隊的平均數為每人14個”是哪來的?這一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方來表達,從而雙一次加強了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這樣在讓學生動手去算算平均數,用平均數解決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就決非難事了。整節課在教師的合作與參與下,把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學”轉變成了主動的“我要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以平等的身份主動參與學生的學習,既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和學生共同完成了學習任務,又使學生感覺到課堂學習氛圍的舒適,感受到完成學習任務並不難,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三、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如何做人的引導者教師的勞動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心與心碰撞的過程。現在的池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形成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一切以圍繞自我為中心,這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科學知識,還要教育、引導學生如何做人?要通過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以高尚的品格來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並善於從“人是一個世界”的角度來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引導學生。有幸聽得一位專家上的一堂語數學科綜合課“用了多少錢?”,專家給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定位首先是通過數學方面數的計算,讓學生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愛是無私的,是報答不盡的,從而促進學生對父母主動的產生一份孝心;其次是面對一項複雜的工程,讓學生學習分類解決的思考方法,學習獲得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最後是在通過解決數學問題時,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進一步熟練混合運算,通過對於自己的感受的描寫,提高書面表達能。課始,讓學生說說“一個小孩的生活哪些方面需要用錢?”學生思維立刻活嗅起來,舉出的例子層出不窮,涉及到“吃飯、上學、生活用品、保險”等衣食住行各方面,專家適時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時間發展順序進行思維,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舉世聞名例體會到原來自己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課中,提出問題:“從你出生到現在,估計一共用了多少錢?”先讓學生根據課前已發至人手一份的商場宣傳冊,寫出估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小組交流,說說你是分幾部分進行估算的。最後結果是什麼。再進行全班交流。在這一算一說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能感受到長輩對自己的養育之情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對長輩關心自己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真正從內心感受到應該對自己的父母長輩所盡的一份孝心。課末,專家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感激。我想此進學生們寫出的一定是富有感情的一篇小短文。總之,新世紀的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隨著對機關報課程改革進一步的理解和不斷深入,教師除了在新形勢、新環境下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規律外,應不斷自發報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真正從課堂上單一的文化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新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向學科學習活動的組結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換,使教和學始終朝著和諧統一的方向發展。